APP下载

胸中千古韵 一音而成佛
——传统音乐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观后

2020-02-11邵欢欢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尺八佐藤传统

邵欢欢

(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近年来,国内以传统音乐为主题的电影频频出现在大银幕上,以唢呐为主题的故事片《百鸟朝凤》艳惊四座,成为2016年中国传统音乐的话题热点,2017年,以传统音乐在中学生中的突围为主线,充满青春活力的二次元故事片《闪光少女》,闪耀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9年5月、6月,两部音乐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大河唱》相继刷屏,前者以极具传奇色彩的民族乐器“尺八”为主题,后者分别涉及从黄土地诞生的“秦腔、皮影、陕北说书、花儿”4种音乐母体。毫无疑问,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力越来越坚挺,对传统文化汲取和传承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需求,作为传统文化的承载,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传统音乐自然进一步从小众走向大众,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融入到各个社会阶层之中。在高度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下,电影艺术即便面临投资与票房收入的重重风险,仍频频以其为创作题材,成为传统音乐发展繁盛的直接表征。

其中聿馨导演的《尺八一声一世》(以下简称《尺》片)一片围绕“尺八”演奏艺术家、制作者、学习者的生活经历,向观众展现尺八这种自隋唐代以来兴盛的传统乐器在当代中日等地的存在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导演对尺八发展所面临困境的担忧与对未来寄托的希望。《尺》片让传统音乐通过电影媒介,以纪录片形式大胆表达,且开创性地以一种在国内近乎失传的民族乐器作为影片主角,这在登上大银幕的中国纪录片中是罕见的。这种典型性和代表性成为本文对这一文本解读的主要兴趣来源。

一、背景:大众对传统文化保护的自觉体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传承保护程度都在日益增长,国家层面出台了许多相应的保护政策,同时,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专家学者、传承人、艺术家等个体受国家对传统音乐保护相关工作与政策的影响最为直接,他们在政策推动、学术研究、实践操作、艺术理念等多方面建树颇多,成为走在传统音乐保护前沿最直接的自觉推动者,同时他们也是传统音乐保护的中坚力量。

相对于传统艺术和传统音乐保护专业的管理者、研究者和从业者,非专业人士的文化自觉则更具代表性。《尺》片导演聿馨的从业背景为互联网影视行业,退居家庭的她拍摄《尺》片只是因为偶然的机会,随后开始主动了解尺八,用影像记录尺八,从个人喜好到推动一部纪录电影的诞生,这种来自民间的非专业爱好者推动的传统音乐保护行为,在目前依靠国家投入的专业性保护与推广的大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说是一种壮举。当下大众的传统音乐素养正逐步提高,个体对传统音乐保护的文化自觉正慢慢生长,逐渐发展成一道文化景观。

二、缘起:音乐影像志与传统音乐的传播

为抵御全球化进程加剧带来的负面效应,传统艺术和音乐文化通过对内涵发掘、演出形式创新、传播途径的拓展和传承机制的建立、乐器的标准化等应对方式,在避免被流行文化侵蚀殆尽的同时,顺应全球化趋势,创造出新的现代传统音乐流行文化,这充分彰显了传统音乐深厚的文化根基和顽强生命力。

在日本,尺八的存在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尺》片恰如其分地成为这一例证的最好证词。其一,如《尺》片中反复出现的、由日本著名尺八演奏家佐藤康夫发行的第一张个人尺八专辑《宙》,这张专辑制作风格一改传统尺八的曲目与演奏风格,在作曲、编曲上尝试与摇滚乐、电子音乐结合,其被赋予的音乐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其舞台呈现样式被颠覆,诞生出与现代大众群体审美趣味相谐的风格,从而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为尺八的国际化传播奠定了基础。其二,《尺》片中,佐藤康夫和小凑昭尚都出生在传统音乐家族,又拜师学尺八,现在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探寻出一条传承发展尺八的新方式和新道路。他们笃信的家元制度是最能保证日本传统音乐平稳传承良性发展的教育体制①。其三,对尺八标准化制作的探索也成为推动尺八现代化传播的一个积极尝试。《尺》片中,著名尺八制管师三冢幸彦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运用电脑建模、3D打印等数字技术让尺八的制管工艺朝着实用化、标准化方向行进。这对万里挑一外加五年干燥期的传统尺八制作工艺来说,无疑是颠覆性的挑战,提出了标准化在传统音乐现代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张雅欣教授提出“影像文化志”概念,“所谓影像文化志,就是通过照相机、摄像机或摄影机的镜头,对田野调查中的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尽可能全方位的影像记录(声音与画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结构、编辑和制作,以期能够为学者与普通观众提供在文化层面上的影像资料以及恰当解释。”②

《尺》片虽则运用了画面、声音、故事结构等纪录片语言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与呈现,但无论是纪录电影还是音乐影像志,都需要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不能掺杂主观意识,不能弱化、扭曲客观事实。《尺》片所有涉及到的人与物,均立足于真人真事的基础,所秉承的态度和叙事手法,也避免偏颇,较为客观真实地呈现了“尺八一声一世”的主题,因而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影像志。

三、文本:局外与局内,领略双视角关照下传统音乐的田野

局内人与局外人,是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强调在田野调查研究过程中,即从该文化外部(局外),立足客位,以研究者(局外人)的视角去观察、审视、思考、探讨,也要融入该文化内部(局内),立足主位,以当事者(局内人)的视角去内省、反思、梳理、把握③。这种田野调查的方法也称之为双视角研究方法。

从《尺》片立意的初衷来看,导演聿馨并非传统音乐研究者,没有专业的传统音乐知识储备,不会演奏尺八,所以对尺八的了解和观照都是客位角度,局外人的身份,而通过了解、学习、研究,通过音乐影像志的拍摄,让这位不会演奏尺八,没有专业音乐学习经历的局外人迅速进入到局内人视角,从局外进入局内,和尺八艺术家们处于同一空间领域,感同身受,从主位角度看待尺八,以及尺八的现状,同时也可以从局内跳出,站在局外整体地审视、把控尺八在中、日的生存状态,这种融入、跳出,又融入又跳出的双视角关照,对影片的创作和把控有了更好的助力作用。

(一)中日两国尺八境遇的对比

《尺》片用了一系列场景来对比尺八在中日两国截然不同的现状。其一,《尺》片的序幕,伴随着日本琴古流尺八演奏家三桥贵风的叙述,艺术性地情境再现了日本僧人心地觉心在中国宋朝年间将尺八传回日本及尺八古典三曲《虚铃》《虚空》《雾海篪》诞生由来的场景,引入三桥贵风对尺八艺术风格的评价,营造出尺八在日本社会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感。进入正题第一章,画风突变,街头访问中,中国受访者关于尺八的一系列让人感觉无厘头的答案,对比受访者对《火影忍者》(主题曲由尺八演奏)如数家珍,迅速将尺八在中国毫无存在感的尴尬境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其二,第一章中佐藤康夫在东京街头引人注目的尺八演奏,与中国少年徐浩鹏用一支硅胶尺八在家中阳台上孤独的练习,也形成一个鲜明对比。一个是出生尺八传承家族、备受瞩目的专业尺八演奏家,一个是前途未知、只能通过自学来增长技艺,连一支竹制尺八都未曾亲眼见过的默默无闻的尺八爱好者,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处境,折射出尺八演奏者在中日两国所处的不同境地。其三,第三章中小凑昭尚怀着感恩的心情寻访尺八祖庭——杭州的护国仁王寺,当看到仅剩的遗址时,满脸落寞,直言“保护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边是来自异国的热情虔诚的尺八朝圣者,一边是尺八诞生地徒留的冷冰冰的尺八雕塑。这种人与物的对比构成尺八在两国间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的隐喻。这些似隐似现的对比无不体现导演对尺八在中国传承与保护现状的忧虑,影片的结尾,徐浩鹏在听完佐藤康夫的演奏会后,在青龙寺外径直走向佐藤康夫的一幕,也成为贯穿《尺》片开头结尾的一条虚线,饱含导演对尺八在中国传承与保护的希冀。

(二)“上帝视角”记录的会谈

谈话是纪录片最直接转述事实的表达手法,《尺》片中的谈话,导演除了运用纪录片通常采用的第二人称视角记录,即主持人访谈视角记录,更引人注目的是多次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的会谈视角记录。这种记录方式更能让被记录人在宽松的环境下,解除直面摄像机的紧张感和戒备感,保持轻松投入的自然状态,同时由于会谈只确定大致话题方向,不预设具体话题,会谈内容常常随与会人物的喜好信马由缰,充满不确定性,因而能够更加深入挖掘被记录人内心真实想法。这种类似“上帝视角”的拍摄记录方式也不会给观众造成引导话题的直观感受。《尺》片第四章中小凑昭尚与佐藤康夫以及导演聿馨与佐藤康夫的两次对饮谈音别具代表性。日本东京酒馆里,微醺之下,小凑与佐藤以两人都有共鸣的“平时都不太听音乐”的话题开始,围绕“音”与“乐”的差异性,交流彼此对民谣(传统尺八演奏音乐)的理解和各自的艺术追求。紧接下来的画面是聿馨与佐藤等多人饮酒谈音的场景。席间,聿馨提出当初自己请佐藤创作《尺》片主题曲时,想让佐藤根据自己的看法进行修改,但得到佐藤的拒绝:“改了世界观就不对了,人生观就不对了”,此时,同是微醺状态下的佐藤作出回应:“我是相信自己会有更高的境界才能坚持下去的,如果没有这一点,我宁可不做”。上述两幕会谈场景,不仅让坦诚、直率、自信,坚持自己艺术追求的艺术家人格魅力跃然而出,更是通过富于内涵的话题增强了影片关切的艺术深度,更深层的,也是对创造了如此丰富艺术思想的日本传统音乐养成环境的彰显。

(三)各具特色的演奏场景

作为以乐器为主题的纪录电影,自然少不了演奏。作为《尺》片最精彩的部分,全片一共有九处较典型的演奏场景,这九处演奏场景分别对应十首表现风格不同的尺八演奏曲目,其中以佐藤康夫为主演奏5首,以小凑昭尚为主演奏3首,小凑昭尚附和易佳林演奏1首。片中有明确字幕标注了曲目、演奏者信息的共8首,均以佐藤康夫和小凑昭尚为主演奏。场景包含了街头、排练室、景区、寺庙、录音棚等。拍摄剪辑风格既有纯记录式的写实风格,也有MV混剪式的写意风格。声音来源包含同期现场录音、后期混音及两者的相互转换。虚实结合的拍摄手法,丰富的剪辑语言,同期与后期交错的音效,既凸显了尺八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又衬托了尺八艺术家不同的人生历练所成就的不同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风格。

(四)作为纪录电影的不足

从路人到爱好者,从专业教师到传承人,从制管师到演奏家,从日本到中国往返三十余次,脚步遍及街头、寺院、酒馆、歌台、山林、古迹,历时三年,《尺》片通过与数位主人公的心灵对话,向观众展示了尺八这一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然而短短90分钟的影片所承载的内容也较为有限,显然不能面面俱到。结合纪录片制作角度来看,依照美国纪录电影历史学家和理论家比尔·尼科尔斯,在《纪录片导论》一书中对纪录片分类的观点,《尺》片全片均“与主体进行访谈或互动,运用档案影像资料追溯历史”,应归属于“参与型纪录片”之列,这类型纪录片的不足之处也较为鲜明,“对待历史不够成熟,介入过多”,这两点在《尺》片身上都有一定的存在。

《尺》片对尺八作为乐器本身的介绍,除了对制作工艺有较为详细介绍外,对其形制、历史、演变、类型、演奏技法、流派、师承体系等着墨较少或未曾提及,缺乏历史纵深感。如最基本的尺八外形介绍,也就停留在一尺八寸长,连有多少开孔都未提及。虽然本片从总体制作风格来说,不是专门的尺八知识科普片,但这些信息的缺失对于完全不了解尺八的观众来说,形成不了对尺八基础性的感性认识。事实上,近代以来中日学术界对尺八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要做到溯源尺八的历史并非特别困难。然而将《尺》片放置于其商业化运作模式的链条之中,我们就不难发现,《尺》片最为浓墨重彩突出的两位主角佐藤康夫、小凑昭尚,都成为了影片出品方上海天人慧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签约艺人,其在中国的艺术事业都由该公司打理。面对被流行文化裹挟的观众,《尺》片轻考证,重塑造的风格,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同时商业化运作对影片本身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两位主角的过度强化,还在于利用影片直接推广其商业化行为,导致介入电影内容过多。《尺》片中小凑昭尚在长城上演奏的片断、佐藤康夫在青龙寺演奏的片断属于全片的高潮部分,这两段MV式混剪处理过于艺术化,显得有些用力过猛。更明显地,《尺》片后半段频频出现的《尺八一声一世》告白会暨佐藤康夫、小凑昭尚签约仪式的场景,就是这种介入行为的直接表现,使得影片由“记录他们的现状”转变为“导致他们的现状”或者“使用他们的现状”。而龚琳娜、陆川、梁文道,甚至只在片尾字幕出现的郎朗等文艺界大腕的加盟,表面上是凸显了文艺界对这部电影的支持和认可,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像是为了突出影片的宣传效果而贴上的生硬的文化名人标签,这些标签对扩大影片影响力,及紧随其后的系列商业运作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对建构剧情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四、结语

《尺》片的公映给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提供了流行化、产业化、国际化等许多启示。传统音乐是人们在历史上创造并绵延流传后世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的审美和哲学思想的体现,是民族的瑰宝。但在当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飞速的大背景中,要使传统音乐文化再现光彩,仅仅停留在国家的保护政策和学术机构的研究层面还不够,更需要选择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如创作丰富元素的音乐作品,创新流行化的演奏方式和表演形式;将传统音乐的表演、宣传、教育等进行整合,探索有机发展的产业化道路;推广传统音乐融入国际舞台,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使其更好地“走出去”,在国际交流等活动中展示风采。这些都有益于增强民族自信,将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套用知名诗人、文创监理师黄胤然观影《尺》片的七绝诗句:“曾谐黄吕在瑶台,花落神州隔海开。道尽胸中千古韵,一音成佛去如来。”

注释:

① 周耘.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第三条道路——兼及高校传统音乐教学的功能拓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03).

② 张雅欣.影像文化志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③ 周耘.音乐学基础.[M].长沙:湖南文化音像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尺八佐藤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奏华夏之独韵
——不该被国人遗忘的乐器之尺八
人文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将映
老传统当传承
尺八的禅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佐藤学:世界上没有比教师更难的工作了
佐藤海山的诗
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