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信息公开,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
2020-02-11王雯
王 雯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条例于2018 年5 月实施,教育部在2010 年4 月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相关办法,明确和规范高校信息披露,随着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于2017 年11 月开始实施。可见,由政府到高校,由公用部门至党务公开,信息公开的制度在不断的完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力度和强度在不断的增强。
一、高校信息公开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作为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特点(社会性与经济性统一),不仅要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又要开展科学研究,还要服务社会,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高校腐败不时发生,侵蚀高校这座象牙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简短,但意味深远。育人者要是出了问题,还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吗?加大对教育系统的反腐、治腐力度,让校园回归本源,让教师回归本职,意义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针对高校腐败,中共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范高校领导廉洁从业等。然而,在巩固高校反腐败工作成效,如何有效推动防腐败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关键从源头上抓起,从信息公开抓起,从接受广大师生监督抓起,这样更加利于促使高校在“阳光”下发展,廉政治校、依法治校。与此同时,如何顺应形势,创新信息公开的方式方式与途径,增加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进一步更加有效的提升高校反腐败建设的成效,提升反腐倡廉的科学化水平,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高校信息公开的形式与内容
高校的信息公开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党务公开,二是校务公开。在党务公开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方面,明确指出以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方式进一步增加党内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党员了解与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随后,对于基层党组织如何实施党务公开各个方面都以制度形式公布并加以实施。可见,推行党务公开在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方面的作用及重要性日益凸显。现阶段,高校按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在党务公开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内容也越开越细,不仅包含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上,也包含组织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还包含干部的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等党员群众关注的内容。
2010 年,为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教育部颁布实施《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大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小到学生与教师管理、评奖评优;涵盖学校招生就业、教育管理、人事制度、财务管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调查与应急处理等各个方面,明确了大学事务需要披露信息的内容与范围。大学校务等重大事项的公开,监督使权利运行在阳光下,从而有效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①。
电子政务是目前信息公开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各高校大数据时代,依托智慧校园平台,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以统一的信息标准,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公众,构建网上信息公开平台,建立电子政务及党务公开系统,及时向广大教职工、学生公开有关涉及切身利益的、需要群众广泛参与的、反映高校各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及办事程序的相关内容,同时,接受广大教职工及学生的监督。信息公开的内容应紧扣高校人力资源调配、重大财务事项及公共物质资源使用等廉政风险重点环节。
三、高校信息公开的创新方法
1、构建高校集约化电子信息公开平台。按照“群众需要、方便获取”的原则,依托集约化平台优势,为高校下属各机关、院系建立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格式规范的信息公开平台,并对高校门户网站进行页面改版,对校务公开栏目进行优化设置,在首页醒目位置可以展示政务公开主要内容,并在信息展示页面添加二维码扫描和一键分享到微信、微博功能,增强用户体验,更加方便教职工及学生查阅和获取各类信息。使用集约化平台的高校门户网站,为各院系各部门全面主动公开各类信息、集中受理教职工及学生提交的信息公开申请提供便利②。
2、构建高校统一互动平台。对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受理投诉举报事项进行总体分类,适时嵌入高校互动平台,方便教职工及学生使用电子化提交投诉举报内容,保障数据完整性及处理的及时有效性。重大事项调整利用微信、微博平台及时推送。新媒体形势下的校务工作均在“阳光”下运行,信息发布可以建立各级权限审批及权限处理,既是对权力使用的规范化制约也是对权力事项分类的明确。由各项制度的规范下,设立电子政务的相关事项接口,以电子化规范的用语、审批等逐级落实工作。
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与创新信息公开的结合方式
新媒体形势下对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受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接受度及意识普遍不强,其更加注重于信息的及时获取,获取信息后的评论以及与感兴趣信息的互动性。因此,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建设离不开创新信息公开。
1、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职责与高校信息化平台连接不够紧密,全国各大高校基本没有专用的纪检监察工作平台,查处的案件信息停留在纸质化档案中,电子化贮存方式尚未普及。案件档案的信息化查询,大数据统计功能仍无从谈起。建立专用的信息化平台是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建设的主要需求。电子化平台可以集中受理投诉举报,直接派送处理事项,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大数据统计功能可以查询历年高发的问题,主要集中环节,可以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方向,优化廉政风险点的把控,甚至可以对相关制度的缺憾或漏洞及时补充。利用大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及时发布廉政预警,将反腐倡廉工作做在前面,更好的体现预防为主的总体思路。
2、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有效互动。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具有普遍敏感性,容易对敏感事件形成群体性思想和行动,因此高校需要牢牢把握新媒体平台的发布标准,严格审核制度,防止发生造谣诽谤等不良信息。平台上应留有互动方式,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意见,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纪检监察专用平台可以嵌入高校网站,拥有查询高校人事、政策、资金使用等事项的权限,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可以利用推送反腐倡廉文化建设内容、影视教育内容等方式快捷有效、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反腐倡廉意识,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廉政建设手段,定期或不定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可以设立议题讨论,有奖竞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创新信息公开还要做好有效的应对机制。在信息平台的使用中,要坚持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推送正能量信息,发布教职工和学生关切的信息。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对舆情的处置要及时高效,利用纪检监察平台的监督作用,及时正确的处置舆情,并对处置结果进行监督,严格落实各院系部门的工作职责,有效促进真抓实干。
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建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面对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迅速化,覆盖范围的扩大化,我们都需要深入思考创新方法,信息公开仅仅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方面,能够多开拓手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及时有效的推出是当前高校纪检监察部门首要任务,反腐倡廉不能脱离现实,需要紧扣高校工作性质、高校受众群体特点,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及流程规范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时代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