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种能力
2020-02-11颜士州
文/颜士州
孩子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了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只要教育得法,孩子的智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
教孩子说话。一开始教孩子说话时,说的要少、要容易、要清楚、要常常翻来覆去地说给他听。教孩子说话,要注重启发他学话的主动性,锻炼他说自己的话,而不是说大人的话。这样,只有在他把大人教他的话弄明白以后才会学习。
要注意的是,大人听孩子说话时,不要费劲儿去猜他说的是什么,要由他来努力使你懂得你还没有听懂的话。也不要硬是要他讲这讲那,随着他愈来愈感到说话的必要,他自己就会好好地学说话的。如果操之过急,老是担心他不会说话,煞费苦心地教他讲这讲那,结果则会使孩子说话更迟,说得更乱;再者,过分地注意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就会忽略咬清字音,使得他们终生发音都有毛病,说话也没有条理,让别人几乎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必须教他清楚地大声讲,不要哑声哑气,慌慌张张。即使语言有些不合习惯的小错误,也不要急着去纠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自行改正的。另外,跟孩子说话时要说得正确,要使他觉得,同你谈话,比同任何人谈话都谈得高兴。你要在不知不觉中去纯化他的语言。
实行直观教学。儿童在最初的思想活动中,主要是以感觉为指导的。所以,在教他学习的时候,要尽可能用他可以感觉到的事物去影响他,使他从各方面都只看到他周围的物质世界。如果光给他夸夸其谈地大讲道理,他就会越听越糊涂,也许连一个概念都听不懂。但孩子却不敢说自己不懂,因为他怕教他的人发脾气,说他笨,所以只得假装听懂,这对孩子的害处是不小的。
启发学习的能动性。儿童被强迫识字、读书、学习是思想上比较痛苦的事情,家长要有清醒的认识。但这并不是说家长不要管孩子的学习了,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改善学习方法。比如,把学习作为一种游戏,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并且经常变换游戏的方式,让他越学兴趣越浓。还可以采取一种办法,让他觉得如果不主动学习就达不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用强迫的办法,使他们对读书产生厌恶的情绪,以致于到了青年时期还觉得读书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画画可启发想象。孩子是善于摹仿的,要让他们学习画画这门艺术。但是,其目的并不全是为这门艺术而学这门艺术,主要是让他们正确观察和手指灵巧。一般地说,他懂不懂得怎样进行这样或那样的练习,关系是不大的,只要能够做到心灵眼快,并养成要练习才能有所获的良好习惯就行了。在画画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要是原件而不是图形,要他照着房子画房子,照着树木画树木,照着人画人,以便养成习惯,仔细地观察物体和它们的外形,而不至于老是拿那些死板东西来临摹。并且可以经过屡次的观察了解到动物、植物和各种物体之间大小和样子的比例。
在学习画画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只给他很少的一点儿指导,并且要他看不出来。如果他搞错了,就让他搞错,用不着马上去纠正,要静静地等着他自己发现和更改,或者至多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几下,引导他觉察出自己的错误来。
不让学习成为包袱。儿童的天性是好玩的,在他未入学以前,不能让学习成为任务似的压在头上,成为包袱,要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如果不注意到这一点,将会妨碍儿童的健康成长。只要孩子玩得高兴而不出什么毛病,至于他能取得多大进步那是无关紧要的。如果让孩子学了这个学那个,整天有完不成的任务,那就会使他们感到束缚和烦恼,伤害了他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要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不过,这种注意力的产生,不是由于大人的勉强,而是由于激发了他的兴趣或欲望。但要时时注意,在他快要困倦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停下来,因为重要的不是要他学多少东西,而是要保护他的兴趣或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