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对青少年体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0-02-11李锋
李锋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1、引言
学校体育课教学借助教学设备,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模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助力学生理解体育教学内容。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体育教育环境下,学校体育借助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训练竞赛,利用模式进行体育课程的讲解,辅助体育课程的内容讲授,效果是显著的。基于此,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找到的结合点。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通过对于学生体育学习实证分析,探讨“四位一体”体育教育对于学生体质提升的影响效果,以此从实践层面论证技术路径。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选定学校中的两个班级。我们将上述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具体研究中,我们以第一学期前的成绩为前测内容,内容涵盖形体、力量、柔韧性、耐力等内容。在经过了2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实验之后,我们对上述群体进行了实验后测。其中,实验班使用的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训练竞赛“四位一体”教学。对照班与实验班在教材上相同,在教学模式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没有偏重四位一体方式方法的引入。
2.2、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
在研究中,我们以“课堂教学”、“学校体育”、“四位一体”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国图书馆信息检索中心等系统进行检索,共搜集到相关论文1350余篇,除去时效性、准确性、会议论文等无效论文81篇,共计论文968篇。本研究对于上述论文进行了数据比对和摘要分析,为研究积累了文献素材。
(2)专家访谈法。
考虑到 “四位一体”技术的专业性和学校生体育教育的实用性,在研究中我们还就相关问题征询了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6人,课堂教学领域相关专家6人,咨询包括“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本质、效果评测方法在内的相关内容。访谈之后,将问卷整理成专门综述性文件并及时整理归档。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既调查学生的性别、年级、个人信息、体育水平等内容,也包括体育教学开展现状、四位一体教育对体育学习影响、对比实验情况测量、开放性问题等内容。调查问卷主要采取了半开放设计,共设计了20项内容,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
(4)数据分析法。
在具体分析时,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前测使用的是第一学期结束后期末考试成绩。在2个学期结束后,我们又以期末考试体育试题考察两个班级的体育成绩,分析“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开展影响。
3、研究结果与分析
经过2个学期的分析与考察,我们对于上述内容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显示,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存在一定差别。
3.1、测试成绩
(1)前测成绩。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将学生分为10个独立的小组,并将他们拉入所建微信群中。在微信群中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安排10个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自学任务。两组成员领取了知识任务进行预习,并完成相关课前作业。课堂教学阶段,在实验班中,教师借助课堂教学讲课,时间约占整个课堂时间的1/3。实验班中教师将全班人员进行分组考察,安排小组代表在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训练竞赛进行相应的练习,课堂教学上情景再现、组辩论等方式了解、掌握、巩固所学知识。结果显示,对照班的成绩平均分为71.356,实验班的成绩平均分为70.584。基于数据分析的独立样本检验测试中,T=0.521,其显著性水平约为P>0.05。表明,实验与对照班前测成绩差距不大,并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独立样本检验
(2)后测成绩。
本研究在进行了2个学期的实验后,我们进行了最后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成绩。之后,本文采用spss11.5进行相应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的平均数值为76.523,对照班成绩的平均数值为71.198,其显著度差异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两个班级的后测成绩有显著的差别,也即,“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下的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独立样本检验
3.2、讨论
(1)学生对课堂教学认同态度分析。
“四位一体”调查共回收了45份调查问卷。其中,40人表示认同课堂教学,总体比例达到90.4%。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有19人认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交流较多;有9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交流会更少一些;有30名学生认为“四位一体”体育教育的应用,在提升学生体质有较大帮助;然而,也有6人认为在体育教育引入后,师生心理情感交流更少,阻隔了学生个体体质的提升。调查中,实验班中有41.2%学生对体育学习(尤其是借助四位一体教学进行体育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这个数值比例在对照班中只有14.7%。在实验班中,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占11%,而在对照班中持相反态度的人员总数占比为22.4%。
(2)课堂教学对锻炼能力影响分析。
调查显示,经过2个学期的“四位一体”体育教育下的体育学习,实验班学生在形体、力量等体育能力方面要优于对照班。在柔韧性、耐力等方面,两个班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这表明,基于课堂教学的学校体育课堂在提高学生体育基础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同样的,在成绩反馈测评过程中,实验班中有49.4%的学生在成绩反馈上呈现正向模式。在对照班中,仅有37.8%学生对成绩反馈起积极正向反馈。实验班与对照班二者之间差异性较大,二者在锻炼能力提升、精准度提升、运用水平、反应能力、反应意识等层面,都有显著差异。可见,在不同班级中对照进行课堂教学,显著改善了学校生体育学习成绩。与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相比,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动机,从而获得有效语感提升,并对于整体锻炼能力提升给出有效帮扶。
(3)课堂教学下师生互动与课堂表现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四位一体”体育教育下体育课堂的认同感、归属感逐渐增强,对于“四位一体”体育教育的认同感等因子,都能够与课堂表现有效吻合,上述项目各种特征的平均值分别介于2-3之间,并未出现过高偏离的情形,项目各种标准差也处于正常范围内,检测CR值符合正常范围标准,上述两种分析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之中并无太大差别。大部分学校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与体育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和持续互动。从师生互动角度来说,在课堂教学引导下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四位一体”体育教育重视课件能力呈现,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性和情感上交流,忽视了体育学习规律和学生心理动机变化。实际上,“四位一体”体育教育支撑的课堂上,师生间互动更富有人性化,更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转变,弥补教学手段单一而带来的教学滞后现象。换言之,“四位一体”体育教育的辅助,生动地呈现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更好理解教师教学设置的水平和层次。
(4)“四位一体”训练在学校学生训练过程中的负荷分析。
调查显示,“四位一体”训练保证学校学生在体质提升过程中有极强的最佳竞技状态的重要基础。对于体质提升运动来说,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的大小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影响成绩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对于四位一体练习速度、组数、次数、总量及间歇时间都直接影响到成绩取得。调查显示,力量训练过程中,教师一般会考虑到不同阶段对于成绩要求的重要性而进行相应的改变。在准备期间,负荷强度一般较小。练习的组数一般为五到六组,训练次数大多数在六到七次,训练方法为重复训练法,在间歇时间上没有特殊要求。在赛前准备期,负荷强度有明显的提升,锻炼指数有相应的减少,训练次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压缩,方法上主要采用金字塔训练法。其中,重复训练法就是在不改变动作结构保持正常的运动负荷前提下,通过反复练习,使学校学生对于技术动作有较强的掌握对身体技能有较强提升的一种方法。
表3 “四位一体”训练在学校学生训练过程中的负荷分析
(5)“四位一体”训练在学校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调查显示,认为“理念认知”上问题的为35人 ,占比25.40%;“个人认识 ”17人,比例为 14.78%;“内容设置”45人,约占32.14%;选择“训练模式”的为 61人,达到 46.53%;归结为“训练时间”占比44.90%。如表4所示。
表4 “四位一体”训练在学校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结语
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教学中,教师借助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训练竞赛“四位一体”实施教学活动,详细直观地呈现相应课程内容,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基于此,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要逐步强化“四位一体”体育教育,持续加大相关配套设施研发,不断优化“四位一体”体育教育下的教学设置,拓展学校体育“四位一体”体育教育教学的教学效果持续改进,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