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设想

2020-02-11曾红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俱乐部体育课

曾红

(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200)

1、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指导方针,教育部特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促进各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大学体育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应用课程学习的内容。教学方法趋向自主化,需要有打破学校边界、教室边界、教材边界和课堂边界的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制定提高身体素质的教学模式,使形成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2、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实行的是大一、大二两年必修的选项课教学模式。该模式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大学四年只有前两年有体育教学,后两年没有体育教学,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大三、大四学生因没有体育课锻炼少而身体素质下降和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的消退。2017年与2014年全国19岁青少年身体素质均值相比较,男生的下肢爆发力、耐力以及女生的心肺功能、耐力两项素质呈下降趋势;二是缺乏一种大学期间连续性促进学生课内外参与体育活动的机制:体育锻炼能力是在不断地参加体育活动中形成、巩固和提高的。课外体育锻炼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可以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所学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锻炼能力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措施。因此,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促使大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可进行自主锻炼的运动项目和健身技能,提出了对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设想,建立一种贯穿大学四年,体育锻炼课内外一体化新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

3、改革模式

3.1、改革设想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改革内容。

教师根据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将大学本科两年制体育课程改革成四年制体育课程。体育课贯穿整个大学生活。

(2)改革目标。

两个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目标是在培养大学生应用体育与健康的核心知识,解决自身体育锻炼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明确体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有规划、有策略的弥补和提高体能水平,形成良好的身体资产;能够在自己喜欢的运动中表现出最好水平,并会评价规划和改进运动水平;在学习和比赛中善于理性应对挑战,鉴赏和尊重对手的表现,具有安全防范意识和避免危险的能力、具有通过体育改善健康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形成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3)整合化教学内容。

按照体育课程目标,整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学会用相结合(与生活结合、与比赛结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技能与体能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练习过程中,在保障动作安全前提下,执行动作中追求达成动作目标的更大确定性、动作过程中更少的能量消耗、更短的动作时间。围绕中、高级动作发展、动作学习与控制的动作任务需求,通过感知觉统合动作控制训练获得的多样化一般和专门动作体验,进一步完善动作程序和优化动作模式。提高学生执行练习动作过程中 “身心合一”进行练习和科学锻炼的自我管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信息化教学方法。

大学体育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应用课程学习的内容。教学方法趋向自主化,需要有打破学校边界、教室边界、教材边界和课堂边界的新型教学方法。在信息化时代,教学方法需呈现前沿性和时代性,翻转课堂译自 “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的信息化环境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以及由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以项目问题的生成、探究、解决、运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项目式教学”等方法可借鉴到现阶段的大学体育课程。将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如运动项目每节课学习的要点,难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家先学习,课堂上分组以讨论、练习等为主。将老师的教放在课外时间,课堂时间更多的利用在学生练习运动技能、解决问题上。另外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特点与需求,教学方法也可注重群众性和普及性,有机融合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提升体育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5)多元化组织模式。

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模式,严格执行多元化体育方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争取做到4年体育锻炼不间断,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每个阶段的课程环环相扣,环环升高。

大学一年级的普修基础体育课:针对学生厌学体育的现状,采用以实现终身体育提出来的依据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而设计的目标学习型教学组织形式。“目标学习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能够体验到学习和运动的乐趣,从而为形成学生终身参与体育实践服务”。

第二阶段是二、三的选项体育课形式:不采用班级教学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课程内容的俱乐部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终身健身的方法与技能,达到终身锻炼并受益的目的。

四年级的选项体育课: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特点,选择以赛促教型教学组织形式,它是通常意义上的课程教学的一种 “延伸”。这个组织形式的关键点是搭建一个体育课程项目的赛事平台,学生通过参与赛事,来满足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张扬个性的需求。

(6)一体化教学评价。

依据评价学生体育学习较适宜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体育认知水平、体育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运动技术技能、体能。将教学评价的形式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一体化结合。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2、实施方法、计划、方案(含年度进展情况)

(1)实施方法。

大学一年级实行普修基础体育课教学,使学生获得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术技能,为体育俱乐部学习打下基础。体育基础课教学由学校安排固定的上课单元,采用选项课班级授课模式。大学二、三、四年级实行体育俱乐部教学。学生在大二、大三必须每年选择一个体育俱乐部并参加俱乐部的教学、活动,两年也可以选择同一俱乐部,但同一年不得选择不同俱乐部。每位学生每学期完成俱乐部安排的活动任务并考核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大四第一学期课程为毕业生校内运动技能等级认证,通过认证的会员学校颁发校内运动技能等级证书,用以证明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水平。

(2)实施计划(如表 1所示)。

表1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安排设想

(3)实施方案。

大学一年级的必修基础体育课以获得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术技能为主,配合身体素质达标测试项目为辅,课程内容与身体素质达标测试项目相结合进行教学。和传统体育课形式一样,每周一次体育课,每次课2学时,一学期1学分。

大学二、三年级实行必修的俱乐部教学。俱乐部教学课程时间有一个调整,每两周上一次课,每次课2个学时,一学期0.5学分。上课周以参加俱乐部的教学、活动为主,间隔周以学生巩固学习内容、自行锻炼的课外体育活动为主。此教学形式贯穿大学二年级、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参与运动的习惯为目的。在坚持锻炼的同时,尝试保持并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体育课程为毕业生校内运动技能等级认证的选修课。课程共16学时8次课,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前半学期8周完成。学生通过继续选修俱乐部课程,进行运动技能等级认证考核。获得运动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可与奖学金、先进评优等评比项目加分关联。

4、创新点与结论

4.1、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以《标准》测试数据为客观依据,以学校体育教学为载体,研究面向体质健康促进与技能提高的个性化体育教学模式,使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添砖加瓦。

4.2、以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质为载体,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计划,涵盖体育与健康、科学锻炼方法等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分别实施个性化的选项教学计划和运动处方,不仅能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而且能培养其终身体育能力,并帮助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3、以高校体育为起点,拓宽体质健康促进计划的推广范围

本设想的预期成果能保障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尝试在高校中推广,从而应用于影响更为深远、意义更为重要的终身体育计划中,为能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水平服务。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俱乐部体育课
锻炼
体育课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