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努力了,却没有好成绩

2020-02-10张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

张蓉

〔摘要〕本文是一例高中生学习动机过强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小白由于一次月考很努力地复习英语却考得比裸考的同学低20分,感觉“我努力了,却没有好成绩”,从而觉得失落和无助,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辅之以维纳成败归因理论和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进行咨询,使小白认识到是自己的认知偏差、敏感造成了过度焦虑,帮助小白建立新的合理信念,并增强其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消除负性情绪。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维纳成败归因理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1-0041-04

一、案例概况

(一)人口学资料

小白,男,17岁,高二学生,独生子,身高176cm,小麦色肌肤,擅长体育。体型匀称,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家族有精神病史,妈妈患有精神分裂、癫痫。

(二)个人成长史

小白出生于农村,3岁时目睹父母争吵打架,而后母亲受到刺激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癫痫。父母离异后小白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因爷爷奶奶年纪较大,很少和他们主动沟通。小学阶段因为缺乏学习动机,成绩不良,课上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巩固复习。初二时报名参加运动会,被体委拒绝,而后坚持每天跑步到现在。初中毕业参加长跑比赛破了区运动会记录,并且把跑步的精神用在学习上,考入了我校。小白从高一时的后进生转变成高二时的优秀生,顺利考入了理科强化班,成绩突飞猛进,但是存在偏科现象,数学成绩优异,英语薄弱。一个月前的月考,小白认为自己很努力地复习了英语,但是成绩出来后比一位裸考的同学低20分。他觉得该同学课上关注度没他高、课后没复习、英语水平本来和他差不多,这一结果令他很失落,产生了“我努力了,却没有好成绩”的想法。

(三)精神状态

小白校服整洁,举止得体,感知能力正常,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主动求助,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很流畅,言行一致,但情绪比较低落。没有躯体不适感,只因睡觉较晚显得脸色苍白,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四)社会功能

学习兴趣下降,有時会懊恼为什么那么努力,最后换来的结果还不如没努力的同学。不愿和同学说话,想安静。

二、原因分析

(一)生物学原因

男,17岁,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成就感”强烈,渴望成功,害怕失败。

(二)社会性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英语月考失败,小白很努力地复习,但是成绩出来后比一位裸考的同学低20分,自己觉得该同学课上关注度没他高、课后没复习、英语水平本来和他差不多。

2.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小白生长在一个父母离异、妈妈患病不能自理、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家庭,爷爷奶奶对小白的期望较高,对他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如被体委拒绝参加运动会,很少和同学、老师或家人沟通。

(三)心理原因

1.存在不合理信念,认为努力了一定有收获。

2.被烦恼、焦虑、抑郁情绪所困扰,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人际关系上采用回避方式,减少与他人的交往,即使是与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也缺乏交流,变得孤独,加速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4.个性特征:内向、敏感,自尊心强,追求完美,遇事容易焦虑。

三、辅导目标和理论依据

(一)辅导目标

1.具体目标:缓解烦恼、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认知。

2.近期目标:帮助小白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逐步缓解负性情绪,认识到自己存在不合理信念,学会用理性的观念代替非理性观念,从而消除非理性的情绪反应,能够正常学习、生活。

3.长期目标:帮助小白树立学习信心,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增强自我认识,完善个性,习得自我成长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增强情绪调控和社会适应能力。

4.最终目标:促进小白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二)理论依据

1.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创立,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来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们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C指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A只是C的间接原因,而B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

2.维纳成败归因理论:维纳认为个体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六个因素,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维纳按各因素性质,分别将其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来源、稳定性和控制性,六因素中只有努力是唯一可控的。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耶克斯与多德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四、主要辅导过程

本次辅导分四次进行,第一阶段为第一次,咨询师与来访者小白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第二阶段为心理帮助咨询阶段,分两次进行;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为第四次咨询。以下呈现主要咨询阶段,即第二阶段的咨询。

(一)第二次咨询:寻找不合理信念

1.目标:(1)在前期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2)让小白了解合理情绪疗法,根据合理情绪理论进行认知分析,寻找不合理信念,使其明白现在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是由于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致。

2.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1)与小白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2)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启发、引导小白领悟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目前的情绪困扰是由于自身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使其认识到改变情绪困扰要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实现,自己要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和消除痛苦。

师:是的,我高中时和你一样,擅长数学,英语是薄弱学科。我每天花很多时间钻研数学难题,一到考试时就觉得我花了那么多时间肯定能考好,结果由于动机过强,每次大考都比预估差很多。我不喜欢英语,所以看得少,动机过弱,也考得一般。反倒是语文,我保证基本的背、练、读,花的时间适中,每次考试没有压力,想着尽力就好,结果每次成绩出来都超常发挥。

小白:(思考)好像是这样,我的语文也是如此,动机适中反而考得很好呢!

师:是的,适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和达到最高效率。

小白:嗯,我明白了。

五、辅导反思

本案例中,我先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让小白明白其不合理信念的存在导致了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发生,采取“产婆术”辩论的方式来引导小白澄清不合理信念——努力了一定有好成绩,对自己的现状有清楚的认识,逐步把失衡的心理状态调整过来。然后通过阐述维纳成败归因理论,和小白共同分析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让他明白努力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最后通过阐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和自我暴露让小白明白适度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和达到最高效率。多次辅导后,小白能主动去寻找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且能够有意识地用合理信念取而代之,绝对化要求大大减少,焦虑情绪有所缓解,由此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睡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

大部分班主任或者家长遇到此类问题时,第一反应是帮助学生去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越来越迷茫,看不清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甚至加重负性情绪。类似的案例在較好的班级和学校时有发生,面对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要首先分析他们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才能帮助他们对自己的现状有清楚的认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改变了认知模式,才有可能让他们过强的学习动机回归理性和适度范围之内。

这个案例令我感触良多,因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更多是关注那些缺乏学习目标、动力不足的后进生,觉得他们更需要关注和帮助,进步空间更大,而对于那些认真努力了却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总是先入为主地惋惜和心疼他们的努力,想当然地认为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或方法不当,安慰他们下次肯定能考好,毕竟他们有学习动力,完全不需要督促。其实,学习动机过弱或过强所造成的危害都不浅。这就需要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正确、多维度地评价学生。作为学生本人,也要合理看待身边事物,保持适度的学习动机。

此外,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像小白所说自小老师们都习惯给学生灌输“努力了一定有好成绩”的想法,老师的这种表达方式从逻辑上就是不正确、不恰当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信念,而学生具有向师性,相信老师的一言一行。因而,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防止不当的言行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危害深远。愿多方共同努力,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快乐些,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南京,211100)

猜你喜欢

合理情绪疗法
一例择校生适应困难的案例咨询报告
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合理情绪疗法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ABC情绪理论下一例高三女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体像焦虑研究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体像焦虑研究
浅析高校生命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