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大柘车龙的历史及文化价值研究
2020-02-10项新卫
摘要:每逢新婚或建新房的人家,龙灯队要给人家敬上一对从龙灯中点燃的红烛,名为“送灯”,意为添丁送喜。舞龙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车龙在传统板龙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形式更为丰富,群众喜闻乐见,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关键词:遂昌 大柘车龙 保护价值
车龙是地方民间较有特色的表演项目,其表演过程具有民俗研究价值。车龙常在春节期间或庆典活动时表演,因规模较大,以沿街巡游为主,在广场或空旷地带可表演盘龙。我们常常能看到的表演形式有两种,即传统的板龙式车龙和创新的布龙式车龙。
大柘是遂昌西部的重要集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自古以来,大柘的正月灯会闻名遐迩,素有“城隍殿的祭,大柘的灯,石练的会”之说。每年正月元宵期间,家家户户按人丁出花灯,各村有板龙、布龙、香龙和舞狮队等,规模宏大,热闹非凡。在众多的花灯、龙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车龙。
传统的车龙是在板龙的基础上,龙头的每段龙身设置齿轮机关,把原来画在龙身上的云纹做成云片,安装在龙身外,舞龙时,转动机关,云片旋转,有如龙在云中穿行。
明清时期,大柘车龙就为人乐道。民国期间,社会动荡,民生艰涩,车龙因制作繁难而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柘镇老艺人尹进贤和尹土法等人用时一年,手工打制齿轮机关,恢复了车龙。1956年,大柘车龙参加衢州地区文艺汇演,好评如潮。当时因交通条件所限,参加汇演后,人员回来了,车龙就没有运回。恢复不久的车龙又不幸夭折了。
几十年过去,老艺人过世了,车龙的技艺失传,老人们经常叨念车龙。2002年,王富和、张柘鹤、朱宗鹤、黄松贤等人根据传说中的样子,重新设计制作,再度恢复了传统的大柘车龙,春节期间在城乡表演。2004年,大柘车龙参加丽水市首届龙狮大赛,获得银奖。
2006年,遂昌县举办“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大柘车龙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把传统的板龙改成布龙的形式,在每段龙身的两侧设计成车轮的形状,每段龙身可分可合。表演时,每段龙身分别以车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穿梭推车表演,隐藏的车轮中间的布缦龙身拉出,各自相互连接成两条长龙,翻腾表演,吐烟喷火,令人耳目一新。
传统的板龙式车龙是遂昌民间特有的艺术表演项目,布龙式车龙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板龙式车龙相比,其形态不失车龙特色,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传统板龙式车龙,在春节期间和庆典活动时表演,因规模较大,以沿街巡游为主,在广场或空旷地带可表演盘龙。布龙式车龙,可巡游表演,更适宜舞台表演,有穿阵、盘龙等表演程式。布龙式车龙,用钢丝扎成每段圆筒形龙身,中部装一根把手,两侧安装车轮形装饰,龙身内设置布缦式龙身,表演时以布幔将每段连接。龙口中和车轮间设置烟火装置。传统板式车龙,以木板和篾条制作龙头、龙尾和每段龙身,每板之间用轴销连接成整条大龙。牌灯、花灯等紧随其后。乐队配置锣鼓、唢呐、响铳等。
板龙式车龙是在传统板龙的基础上,在龙头和每段龙身上设置铁制的齿轮机关,将原来画在龙身上的云纹制作成云片安装在机关上,舞龙时转动机关,云片和龙头上的龙珠旋转,犹如龙在云端穿行。
传统车龙选用长2米、宽0.2米、厚0.04米的木板,木板上安装三根拱形的篾条,在篾条上扎圆形的篾圈,制成龙身骨架。在骨架间安装齿轮机关。在骨架上糊上棉纸,用熬好的羊油在棉纸上画出龙纹和云纹,填上红绿的色彩。云片用篾条扎成云形的框架,糊上棉纸,画上云纹。每段木排的两端凿一圆形插销孔,用以每段之间的连接。
车龙通常春节期间表演,白天向人家分发龙帖,晚上表演,收到龙帖的人家点香烛、放鞭炮迎接,包红包给龙灯队。每逢新婚或建新房的人家,龙灯队要给人家敬上一对从龙灯中点燃的红烛,名为“送灯”,意为添丁送喜。龙灯沿街巡游,在广场或空旷地带有盘龙表演。
布龙式车龙用钢丝制成一段段圆筒形龙身,中部安一根把手,兩侧安装圆形车轮,龙段间隐藏布缦形龙身。龙头龙身和车轮上绘制龙云图案。表演开始,每段龙身单独以车的形式穿阵表演,随后拉出布缦,将每段龙身连接成长龙,进行穿阵盘龙等程式表演。高潮时,龙的口中吐出烟雾,喷出火焰,车轮旋转,撒出焰火,灯火闪耀,异常壮观。布龙式车龙可巡游表演,当然更适宜舞台表演。
舞龙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车龙在传统板龙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形式更为丰富,群众喜闻乐见。在传统板龙上增设旋转机关,有一定的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舞龙是民间在春节和庆典活动中较大型的表演活动,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车龙是地方民间较有特色的表演项目,布龙式车龙在传统车龙基础上改革创新,其形式更灵活,表演更丰富,更具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项新卫,男,浙江省遂昌县大柘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研究方向:旅游文化)(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