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四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调查
——以文化大院文艺活动为例

2020-02-10郭明显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四平市大院农民

郭明显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一、四平市文化大院发展现状

1、工作态度有所转变,但成效有待观察

许多论述文化大院建设的文章都指出应当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方式,例如“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对接起来,推进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平台”,“推进乡村文化大院建设,应以要我建到我要建,要我来到我要来”。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乡村文化大院的硬件设施建设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规定了体育室的建地面积、体育器材的种类;规定了农村书屋的建设规模,藏书量;规定了“文化下乡”活动的演出数量,甚至对每场活动需要多少观众都有硬性规定。但在笔者调查采访的四平市辖区内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的体育室内各种健身器材常年闲置以至无法使用;有的农家书院建成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不仅图书利用率不高,甚至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知识的书籍由于过于专业,进而让人望而却步。另外农民对于文化大院活动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普遍不高,文化大院的主体活动主要还是依赖村委会和乡镇府的文化职能部门,活动内容不免流于形式。

2、文化大院活动形式单一

“有的地区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占文娱活动组织主体的绝大部分,村民自发组织的活动次之,民间组织的活动更少,“这说明文娱活动的组织主体相对单一”,不仅如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有效满足农民的实际文化需求”。②文化大院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集中在放电影和跳广场舞这两种形式上。活动内容缺乏农村传统文化特点,内容上趋同性十分严重。

3、文化大院建设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笔者的走访调查,在四平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审美品位的偏差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不乏出现商业化和庸俗化的文化现象。

4、传统文化正逐渐被稀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大院的建设初衷就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层次,使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在这个“共享”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个“同化”的过程。以目前的文化大院建设情况来看,这个“同化”过程主要指的是农村“城市化”过程。这里存在一个隐形的逻辑思维,那就是:城市中的现代文明优于农村中的传统文化,要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去其糟粕”,“于是就有这样一种观点,坚持以现代化的理论想当然地解释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认为农耕文明所代表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观念。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城市化之路”③,带着这样的思维方式开展四平市文化大院的相关活动必然会破坏农村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5、文化大院建设过于注重经济效益

在走访了四平辖区各文化大院后,笔者发现经济效益成为主导大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各种类型的“农家乐”和大院品牌成为农村向外展示的名片。但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又会由于过多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对文化大院深层次内涵的挖掘和建设。

二、四平市文化大院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从“三农”问题的提出到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都应成为农村文化大院的重要理论基础。面对当前四平市文化大院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运用这些重要理论并结合地方农村文化特点,开辟出新的发展之路。

1、推广“二人转”在四平市文化大院建设中的应用

“二人转”在四平市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文化大院的建设同样也是面向广大的农民群众,二者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选择这种让农民“听得懂的语言”作为传声筒会减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许多难题。二人转作为东北传统民间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目前,在四平市的广大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二人转的痴迷程度仍不减当年。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对于传统二人转剧目中的唱词唱段可谓是信手捏来,这些经典唱词就如同日常对话般流淌于农民平日的生产生活中。这就为所有的政策法规、口号标语找到了很好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广大的农民群众将乐于接受并喜爱文化大院的活动,并且还将积极投身于文化大院各项活动的建设中。

在梨树县的文化大院建设过程中就充分发挥了“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的优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刘三姐上寿》、《长坂坡》、《包公赔情》、《包公断后》等传统剧目被搬上舞台,这些剧目彰显了骨肉亲情、血浓于水,父慈子孝、共享天伦的传统美德,此类剧目语言朴实,情节简单,寓情于景。这些能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作品将广大农民更加直观地带入到剧情之中,其教化功能不言而喻。

2、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办的文化大院建设

不局限于乡、镇文化职能部门“官办”的文化大院,目前四平市还拥有众多的“民办”文化大院。例如梨树县白山乡的玉霞文化大院、东风村五社前塔腰屯的艳萍文化大院等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大院。由于村民之间比较熟悉和了解,生活环境也比较相同,因此这些“民办”文化大院的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3、提高农村文化大院各项活动的专业性

农民自办文化大院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文化大院创办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院活动常常表现出艺术水平不高、活动类型单一的情况。因此,应当适时开展文艺帮扶活动,鼓励更高一级的文化职能部门、艺术团体、甚至是高校志愿者加入进来,提高农村文化大院文艺活动的专业性。

4、通过举办各类比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从伊通县大孤山镇山西村文化大院、马鞍镇新风村文化大院到梨树县万发镇长胜村文化大院,在四平市,扭秧歌和跳广场舞几乎是每个文化大院都会举办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举办比赛或“农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大院活动的积极性。

5、鼓励多种自媒体平台的使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严格遵守居家隔离要求。而在这一段时间中,各种自媒体平台异常火爆,像抖音、火山、西瓜、快手等自媒体平台成为这一时期人们记录生活、调节生活的主要方式。在这些平台中,广大农民群众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各类视频。他们不仅充当观众,更为令人兴奋的是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主体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现,充分调动了其参与农村文化生活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对于开展四平市文化大院建设是一个启示,这也应将成为四平市农村文化大院新的发展模式:依托多种自媒体平台和其他的网络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开展直播课、制作小视频等,让农民能够灵活多样地接受新知识,同时运用这些平台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生活之中。自媒体平台的使用,能够充分调动了四平市各农村地区老、中、青三代不同年龄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不仅如此,通过自媒体平台可以树立起农村文化大院品牌,就像我们熟知的公主岭市八屋镇严雪玲剪纸文化大院、范家屯文化大院、四平市叶赫村文化大院等,从而起到引导、辐射和带动其他乡镇文化大院建设的作用。

结语

文化大院是我国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吉林省四平市农业人口众多,因此建设好农村文化大院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平市文化大院的建设应立足本土、扎根群众,将区域文化的独特性作为立身之本并结合时代性,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注释:

①黄伟.鉴定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北林实践[J].奋斗,2018,(24):52-53.

②周新辉,刘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多维思考——以山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8):201-206.

③王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路——基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8,(8):46-52.

猜你喜欢

四平市大院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幸福大院”可以有
四川蚕桑专家大院现状与对策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四平市全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崔家大院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