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总目次
2020-02-10
第1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逻辑与实践展开
谈 镇(1)
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实践中加强党的领导
李恒川(4)
《决定》是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
洪 波(6)
以制度完善促意识形态社会功能的发挥
张金鹏(9)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新教教会的战争观探析
张 莹 康翘楚(12)
北宋前期政治文化探究——以文宣王庙为中心
孙晨曦(18)
宋季大儒黄震的排佛思想探析
郭姝婷 喻学忠(24)
黑格尔论伪善的三重形态——兼与儒家乡愿比较
沈宝钢(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孙 琦 杨文立(36)
基于语料库的《青铜葵花》“水”的意象英译研究
秦 静(43)
启蒙运动中希伯来语与文言文的不同命运、原因及反思
李俊宇(49)
英语专业新生显性与隐性语法知识发展实证研究
李更春(58)
论近代翻译对现代汉语身份的塑造
丁如伟 王 毅(65)
近70年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的个体化进程与母职认同——基于欧茨小说的考察
唐丽伟(71)
新型消费模式的蔓延:个体化视角下“一人式”消费的产生与发展
徐 颖 范和生(78)
人权保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值班律师作用的价值进路
陈禹衡 王素军(86)
苏浙沪鲁海洋产业生态位适宜度实证研究
陶永宏 符勇拓(92)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长江经济带省域创新型人力资本竞争力评价
石晓钰 张光明 陶 莹(99)
第2期
中国古代漕船考
李英姿(1)
翁同龢致张曜信札考释
李文君(10)
宋代官员丁忧期间的衣食与行止
夏文登 徐 红(16)
人类生态维度的原点性回溯——《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生态思想解读
王永灿(23)
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语言教育:价值取向、框架构成与发展路径
李霄垅 徐明昊 范梓幸(30)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话语异化与伦理建构
刘和林(38)
试论俄、汉语“开始”和“结束”范畴的对立统一
袁 琳(44)
赛珍珠《大地》在当代英语读者中的接受
吕子青 赵梦丹(49)
论金圣叹对李商隐诗的接受
刘春景(54)
论顾恺之玄学形神思想与人物画理论的建构
周春雨 韩 伟(60)
移风易俗治理实践中的“自由”话语冲突
郑聪杰 王景玉(66)
涉外定牌加工在商标法中的性质认定——以“商标使用”为视角
林蔡波(72)
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何育静 黄 艺 郭丽霞(79)
在线民宿首次出租间隔时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信号理论视角
赵一鸣 任 南 迟爱宁(90)
移动社交网络员工在线口碑推荐的发生机理研究
许 云 金 辉 孙晨银(98)
第3期
明清练湖水利文献述论
姜 浩 王 卉(1)
近四十年赵翼史学研究述评
闫志强 孟凡港(7)
外交庇护在近代中国——以直皖战争后中日引渡安福党人交涉为例
陈甘霖(14)
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困境及其反思——兼评《不惑之路》一书
高 爽(20)
视域融合:理解者主观性和历史性的泛滥
韩苏桐 余亚斐(25)
浅析《南京条约》马儒翰译本的翻译对等性
郑观文 刘梦晗(31)
诗歌词汇视角下的齐梁诗风新变——以何逊诗歌叠音词为例
隋雪纯(37)
何承天《纂文》考论
冯舒冉(45)
成化本《四声篇海》卷十五校勘实践
孙瑞隆(52)
论唐人岭南山水之二元审美
何婵娟(60)
“兴”与“主题”的互释——基于海外汉学对《诗经》的形式研究
赵 洁 杨晓霞(68)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与居民消费
汤向俊 丁仪慧(74)
天津法治文化历史渊源的运河维度
张红侠(84)
考虑知识泄露风险的产学研协同合作演化博弈研究
齐廉文 吴 洁 盛永祥(90)
机构投资者与券商协同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创业板市场的数据分析
狄 为 白晓童(97)
新冠肺炎疫情下生命教育的思考
张亦弛(105)
第4期
世界和平运动潮流与新中国原子能事业启动的时机把握
向 明 郝宝平(1)
明代吏部尚书的年龄构成特点及其成因和影响
罗国澄 郭培贵(6)
钱海岳《南明史·诸王传/表》补证
王浩淼 陈金凤(12)
重思人类的解放:列斐伏尔与马克思主义差异性空间政治学
鲁 宝(20)
康德论永久和平的自然保障
胡宗超(28)
认知语法视角下“要”的语法化和主观化
周影星 王 军(33)
论《祝福》与《母亲》文学形象生成的同形异构
张 媛(40)
论《野草在歌唱》的空间意象与伦理意蕴
仇湘云(48)
从《甲行日注》中的死亡书写看叶绍袁的遗民心境与生死观
王萧依(54)
《白孔雀》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伦理选择及启示
黄菁菁 罗 佳(60)
新媒体场域中主流话语传播及构型创新
郭红明 肖 珺(67)
高等教育平等受教育权属性研究
钱祥升(76)
基于Almon与SBM-BP的长江经济带基础研究绩效评估
顾 平 王嘉璇(82)
基于OBE理念的教学大纲重构
张永林(90)
工业设计教学中人性化艺术元素教育现状及优化策略
谷 燕(96)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高校外语教育规划现状与调整
王 栋 吴文燕(102)
(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