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办学思想研究的主题分析与未来展望

2020-02-10杨小玲

关键词:研究者校长办学

杨小玲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议题,它是学校办学必须遵循的大方向和总体要求,无论是学校文化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还是教学资源配置等,无不需要以办学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办学思想,有助于丰富学校研究的内容,提高中小学的顶层设计水平,也能为校长专业发展、教育家办学提供理论支撑。因而,本文在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以“题目=办学思想”为条件,系统梳理了2018年以前所发表的有关办学思想的期刊论文,并以主题形式归纳出我国学校办学思想研究的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研究动态进行整体反思,期冀能对我国学校办学思想研究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 当前办学思想研究的主题分析

从当前所获取的有关办学思想研究的著作和期刊资料中,本文归纳出当前研究者对办学思想的研究,从主题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教育政策中的办学思想研究;校长效能中的办学思想研究;学校发展规划中的办学思想研究;办学思想的重要性、形成过程研究;知名教育家办学思想的研究。

(一)教育政策中的办学思想研究

我国研究者对办学思想的研究,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这些侧重点的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特定的教育历史现实,另一方面与我国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教育政策有密切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是为了解决一定的教育现实问题,且须在学校层面加以落实才能实现其对教育的指引、调控功效,即需要学校从办学思想层面对教育政策加以回应。换言之,国家教育政策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导向,它影响着学校办学思想的制定以及办学思想研究走向;反之,学校持有的办学思想则影响着教育政策能否有效落实。因而,依照教育政策的变化,我国办学思想的研究,其走向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侧重探讨端正办学思想→侧重探讨体现学校教育特色的办学思想→侧重探讨体现优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1.探讨“端正办学思想”的阶段。1992年之前,研究者对办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端正办学思想”这个问题的探讨。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国家当时颁发的以下教育政策文件有关。(1)“国家教委198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端正基础教育的办学思想,大力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3](2)“国家教委198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克服基础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坚决制止向学校施加压力、助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各种错误做法……以端正办学思想……把升学竞争引向健康的方向。”[4](3)在“国家教委1990年工作要点”中,再次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克服无能为力的消极思想,……进一步端正中小学的办学指导思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5]国家之所以出台这些教育政策文件,是由于此阶段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恢复、调整、整顿和教育体制的初步探索时期,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强调端正办学思想的重要性,以确保我国基础教育有着正确的教育方向,改变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

在这些教育政策的指导下,研究者对办学思想的探讨都侧重于如何“端正办学思想”这个问题。此时探讨的内容如下:部分省市或校长开展关于“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会议和报告,强调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在这些会议或报告中,主要分析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例如:忽视德育、体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在智育中不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在教学过程中仅关注少数尖子生、优秀生的情况等。还有部分研究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处理好“三育”之间关系;抓好“优生、中等生、差生”的教育;合理分配好课内外活动时间等。

2.探讨“体现学校教育特色办学思想”的阶段。1992年-2006年,对办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体现学校教育特色的办学思想”阶段。该研究趋势的出现,和当时我国基础教育所处的阶段有关,即我国的教育发展阶段正处于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阶段。在该阶段,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普九”“两基”和“义务均衡”。此时,“端正办学思想”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但是研究内容开始转向,逐渐探讨学校办学思想要如何体现学校教育特色的问题。在此期间,国家出台的不少政策文件,不仅影响着学校办学思想的内容,也影响着研究者对办学思想的研究。

首先,素质教育相关的教育政策文件与办学思想研究。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7]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我国中小学陆续进入到素质教育改革与实验当中,在政府自上而下的主导和学校本身自下而上探索的推动下,该阶段办学思想的探究,主要结合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即中小学出现一系列关于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等,并把它们上升到学校办学思想的高度,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特色。

其次,学校改革相关的教育政策文件与办学思想研究。我国最初颁布并实施的重点学校政策,一方面是为了扶持部分学校以先出人才,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重点学校的成功办学,在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等方面对其他学校产生示范作用。但是,人们的关注点却停留在“高升学率”方面,导致不少中小学陷入盲目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办学思想之中。为了纠正这种错误思想,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例如,1994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文件中,第7条明确规定: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小学和中学,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分重点学校(班)和非重点学校(班)。”[8]在199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初中入学办学改革的通知》中,肯定了就近入学政策在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提出继续推行和完善就近入学政策。在1998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行“薄弱学校更新工程”、“调整学校布局,开展协作办学活动。”[9]在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从实际出发,改造薄弱学校,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10]在2005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11]在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第3章第22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12]从这些政策来看,重点学校逐步退出,政府实施多项相关的倾斜政策来加强薄弱学校改造,以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这些教育政策指引之下,我国基础教育获得快速发展,全国涌现出一些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和优质发展的先进地区或实践案例,如邯郸、铜陵、成都等。[13]关于学校发展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在中小学办学思想研究方面,不断有优秀校长分享和介绍本校的办学思想以供其他学校借鉴,也出现不少名校办学思想的汇编。研究者对于名教育家办学思想的研究也开始增多。所有这些研究,有助于薄弱学校在学习和借鉴名教育家、名校办学思想的基础上,转变自身原有的落后思想,寻找学校特色以促进学校改进。总而言之,这一阶段研究者对办学思想的探讨,主要是对具有学校教育特色的办学思想的经验层面的介绍。

3.探讨“体现优质教育办学思想”的阶段。从2006年至今,我国中小学进入到追求优质教育的新阶段,优质学校是实现优质教育的直接场所。不少学校从创建学校特色的角度探寻优质学校的建设。在此影响之下,此时办学思想研究,主要和优质学校或特色学校建设相关的探索。这一研究动向的出现,也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推进优质学校建设的教育政策有关。(1)2007年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普及、发展、提高”,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继续加强薄弱学校改造,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中,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纲要》还提到,在现代学校建设过程中,“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14](3)2012年颁发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15]

从国家的这些教育政策看,国家层面的导向是侧重学校自主发展,政府指导验收。这就要求薄弱学校的改造或者特色学校建设中,要能从办学思想的高度指导学校内部改进。进一步来讲,真正的优质学校都是有着自身独特、完善的办学思想。在此导向下,研究者对于办学思想的探索,不仅有优质学校办学思想的介绍,有办学思想践行方面的介绍,也有对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可以说较之前的研究是更为丰富。

(二)校长效能中的办学思想研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一系列学校改进运动中,研究者一致认为校长效能是优质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效运动研究者埃德蒙兹(R.R.Edmonds)认为“稳定的领导”是有效学校需要具备的特征之一;[16]莫蒂莫尔(Mortimore)认为“有目的的领导”是成功学校的特征之一。[17]换句话说,影响学校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是校长效能。萨乔万尼(Thomas.J.Sergiovanni)也认为:“研究成果和对成功学校的非正式观察所得到的发现,都支持这些论断,即就推进和改进优质学校而言,学校任何职位都不比校长具有更大潜力。”[18]基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中所处的关键位置,不少国家纷纷制定“校长专业标准”,希望通过校长专业素质的提升,增进校长效能以来推动学校发展,促进优质学校建设。在此导向下,开始有不少研究者从校长效能的角度来探讨办学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有关校长专业素质提升方面,十分关注校长与学校办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例如,我国在2013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提出校长的职业角色和职业活动分为六种,在“规划学校发展”这一职责中,提出校长要“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建立学校发展共同目标”“提炼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等要求[19]。而这些正是属于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与此同时,在众多国家的校长专业标准中,也把对办学思想的思考或提炼视为校长重要职责之一。

其次,在校长效能研究中,研究者认为,校长是教育政策执行者,也是学校的灵魂与核心人物,校长个人的领导品质审慎地影响着学校办学成效[20]。换言之,校长所具备的能力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校长能力研究之中,以胜任力和领导力两方面的探讨居多。在胜任力方面,林天伦认为,作为教育者的校长,至少要能够熟悉某一位教育家的办学思想或者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作为领导者的校长,要能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引领全校师生去实现学校的愿景[21]。在领导力方面,李玉芳认为,“创造学校共同愿景、确立学校培养目标”属于校长领导力的一个重要部分。王铁军认为,校长领导力包含校长的价值理念、办学思想[22]。王少华认为,校长需要具备愿景规划能力,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校长要能够引导组织成员建立共同愿景,并使学校成员朝着学校共同目标奋进[23]。有的研究者认为校长最为关键的是“对学校的价值领导”,即校长要能够创建学校教育价值目标,构建学校发展愿景,使它们得到学校内外相关人员的认同,并自觉按照学校价值目标规范行事[24]。程振响也提出,“校长要有自己的先进的办学理念,成熟的办学思想是校长创办特色学校的根本追求。”[25]从这些研究者的研究来看,都是强调校长要发挥出自己的效能,必须要能提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办学思想。

上述对校长专业标准或者校长角色能力的研究中,都十分强调校长要能够引领学校提出先进、成熟的办学思想,强调校长在办学思想形成和践行中的职责,强调校长在提升自我素养以及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中重视办学思想的核心作用。

(三)学校发展规划中的办学思想研究

学校发展规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是目前学校发展与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必定涉及到办学思想方面的内容。例如,英国作为较早开展学校发展规划的国家,在198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课程改革咨文中,就提出:“每一所学校应分析它的目标”,“应针对每一位学生,衡量其制定目标的完成情况”[26]。在澳大利亚昆山兰州的学校发展规划项目中,提到“学校的使命、办学指导思想和目标”、“对学校日常行为产生影响的价值观和信仰”等都属于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27]。在我国的学校发展规划研究中,教育学者陈建华,认为“在西方的SDP项目中,确定学校的Mission、Vision以及Aim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核心。学校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指导着学校各部门的行动计划。”[29]黄兆龙认为,现代学校发展规划是对学校理念、目标、规模、质量、速度以及相应举措等内容的比较全面、长远的设计[30]。教育学者赵中建认为,确定愿景、确定使命、建立目标、制定措施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框架[31]。刘经华认为,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政策依据[32]。石玚等认为,学校发展规划的核心是目标定位,由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构成[33]。从这些研究来看,研究者都提到办学思想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核心作用,但研究重点更多是有关学校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应采取的技术手段等,对于办学思想方面的探索比较少。教育学者陈建华还指出,目前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不重视理念设计方面的内容,办学思想与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理顺,碎片化现象也比较普遍。在发展定位研究中,定位存在误区:如定位偏下,呈现领导意志;定位过高,用意志代替科学,定位没有特殊,类同化,无个性;定位忽视根基,不从实际出发、空洞泛化等。[34]因此,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后续研究中,研究者和学校应当加强对办学思想的探索。

(四)办学思想重要性、形成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者对办学思想的理论研究,也有有关办学思想的意义、形成过程,影响办学思想形成的条件和因素等内容的探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正确办学思想的意义和标准的探讨。办学思想意义方面,个别研究者侧重探讨正确办学思想对学校发展的意义。胡家会等提出,办学思想对学校发展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是素质教育的前提;确立自己的办学思想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灵魂;发展教育管理理论需要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35]。童一秋认为,正确的办学思想对学校办学有五个方面的影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影响办学的方向和性质;影响学校工作的全局;影响学校全员的行动;影响学校未来发展[36]。

从研究者对正确办学思想的探讨来看,办学思想有正误、高低、雅俗和深浅之分。因而,研究者对正确办学思想的评估标准作出探讨:童一秋认为,办学思想的评估标准有四点:符合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保证办学方向正确;适应和服务好本地区,保证办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保证办学思想的科学性;发挥本校优势,创办特色学校,保证办学竞争力[36]。赖永康认为,办学思想的检验标准包含以下四条:能够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持久的推动作用;能得到全校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同;能否切实贯彻到学校一切办学活动之中;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发展规律[38]。

2.办学思想形成方面的探讨。办学思想来自于办学实践,是在办学实践中不断经受检验,逐步获得提升的过程。研究者对于办学思想形成方面的探讨,包含办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条件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

就办学思想形成过程来说,研究者认为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黄焯认为,办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认识、提高与完善的过程,需要经过“学习内化阶段→形成主张阶段→自我完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发展过程[37]。阎春红认为办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过“迁移阶段→理解阶段→形成阶段”[38]。综合来看,学校办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来自于实践,是在指导办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就办学思想形成条件来说,它受到学校内外部条件的共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研究者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第一,黄焯认为办学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是: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规范;正确领导导向;形势发展要求;培训制度促进。主观条件是:目标方向正确;校长成长水平较高;校长适应能力较强;坚持改革实践。他还表明,只有具备这些条件,学校才能够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41]。第二,童一秋认为办学思想形成的内部条件是针对校长的,要求校长: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深入思考,总结提高。外部条件是针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强调简政放权,给校长充分的办学自主权[42]。第三,王志刚认为正确的办学思想形成需要六个条件:社会需要是前提条件;文化传统是背景性条件;办学自主权是必要条件。办学历史制约性条件;学校办学传统支持性条件;人力物力财力等是基础设施条件[43]。

就办学思想形影响因素来说,有两种不同观点:第一,刘居富认为有以下四点影响因素: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社会环境诸因素;教育系统各因素;其中最为根本因素是校长自身对办学活动的价值认识与判断[44]。第二,胡松林认为有五点影响因素:世界教育改革潮流;国家政策和社会风气;地域性经济发展水平;学校发展状况;校长自身因素,包括校长的个人素质和实践经历[45]。

综合我国研究者对办学思想重要性、形成过程、条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来看,研究者在此问题的观点上还是比较一致的,都强调学校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都赞同正确办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协调内外部因素等。

(五)知名教育家办学思想研究

知名教育家办学思想的研究,研究者较早探讨的是李达的办学思想。李达创办上海平民女校,担任过湖南自修大学校长、主持过湖南大学校政。研究者对他的研究,主要结合李达在这三所学校的办学经验,从教育思想、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等方面来介绍李达的办学思想[42]。1985年,个别研究者开始探讨邵力子办学思想,对邵力子的研究,主要从教师队伍组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特色等方面来介绍[43]。1986年之后,有不少人开始研究陶行知的办学思想。例如,萧宗六认为陶行知的办学思想包含以下内容:“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办学;每天四问,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重视德育,提倡奉献精神;重视学生的常能训练,重视手脑并用;冲破旧的教育传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强调六大解放”等[44]。随后研究者对名教育家办学思想的研究逐步增多,研究者探讨陈嘉庚、张伯苓、竺可桢、陈赓、梅贻琦、盛宣怀、何香凝、廖世承、孙诒让、陈时、徐特立、胡适、蔡元培、丁祖诒、郭秉文等大约四十多位教育家的办学思想。在这些名教育家当中,有的人并没有主持过学校工作,研究者对他们的介绍其实是属于教育史学中的名教育家的教育理想或教育思想。其中,还有很多研究者对陶行知、蔡元培、陈嘉庚、张伯苓、郭秉文等教育家办学思想的探讨,但更多属于经验层面内容的介绍,侧重探讨他们在教学、教师发展或课程发展方面的举措。

二 办学思想研究发展的总结

从办学思想研究的动态来看,部分研究主题比较完善,能够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如办学思想的意义、重要性、形成阶段。但是,很多研究主要是从外部层面来研究办学思想,对于办学思想的本体性内容的探索不够深入。因此,结合当前的研究以及学校发展的需求来看,今后研究者对办学思想的探讨,应当侧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厘清办学思想内涵及其核心构成

从我国当前的研究来看,较少有研究者对办学思想的内涵及其核心构成进行系统的探讨,主要都是借鉴已经发表的研究者的观点,但是这些研究者的观点之间往往又存在着一定的偏颇,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教育实践界出现办学思想概念误用、内容混用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混淆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之间的关系,即究竟办学思想包含办学理念,还是办学理念包含办学思想,教育理论领域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探讨,而教育实践领域则更为混乱,同一所学校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中,同一句话,往往有时候用“办学思想”表示,有时候又用“办学理念”表示,这就导致学校师生的困惑,进而影响学校师生对此的认同。第二,在办学思想的构成中,存在理念、策略部分的情况,同样一句话,有的学校称之为办学思想,有的学校称之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有的则称之为学校的发展定位或者其他内容。例如,“科研兴校、管理兴校、特色强校”这一句话,有的学校将它当做学校的办学宗旨或是发展原则,有的学校将它称作学校的特色。再比如,“建设队伍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的学校”,这句话属于学校的发展定位,但有的学校把它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第三,存在不少和办学思想概念相近的现象,如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与学校精神、学校理想、学校使命、校训等应当如何区分,它们之间又是有何联系等。

在英文语境中,对于究竟什么是学校教育哲学,没有太大的争议。西方研究者基本认为学校教育哲学包含学校使命、发展愿景和育人目标这三个方面。国外学校在介绍自己时,也是统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在内容上也很少出现混淆的情况。

因此,针对我国当前办学思想的概念误用、内容混用情况,在办学思想研究方面,有必要对办学思想的概念、内容、核心要素等进行澄清,规范办学思想核心内容框架,确保学校能够正确地陈述办学思想各个方面的内容,并使我国能够与国外在一个共同的语境中有效地对话和沟通。

(二)深入探讨办学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

通过办学思想概念的澄清,可以使学校对办学思想有着理性的认识,也可以使不同学校之间有相同的对话平台,也方便学校之间的学习和借鉴。虽然目前不少研究者介绍了名校、名教育家的办学思想,还有不少学校的校长及其校领导组织到名校观摩,回来也提出了先进的办学思想,但是却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学校落后的状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这些校长及其校领导在学习观摩时,关注点聚焦在这所先进学校提出的办学思想是什么,但对于这所学校为何提出这样的办学思想,在提炼中有着什么样的理论依据等,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这就导致很多校长和校领导在观摩之后,要么照搬其他学校的办学思想,导致无法指引本校的办学实践;要么提出的办学思想缺乏本校特色无法实现对学校发展的引领。因而需要对办学思想提炼的理论依据进行深入的探讨。

有关办学思想形成理论依据的探讨,需要建立在对办学思想核心构成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外的学校教育哲学的构成来看,办学思想的核心是有关“为什么办学校、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三个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期待,这三个问题对应的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以及育人目标。故而,在探讨办学思想理论依据时,事实上是对这三个方面的理性思考。其中,学校存在的价值和理由,需要从教育哲学层面去思考教育的本质,是有关什么是“好教育”的哲学探索;办什么样的学校是有关学校发展问题,学校发展问题需要建立在对学校的合理定位上,适宜从定位理论和生态位理论去找寻学校目前和今后发展的位置;育人目标是有关人的培养的问题,需要从有关人的发展的相关理论去探寻学校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素养,才能够培养出既确保培养出有个性发展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因而,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明确办学思想的内涵及其核心构成之外,有必要对这些核心构成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办学思想的每一个核心构成,究竟受到哪些理论依据的指引。

(三)明晰办学思想核心构成的有效提炼途径及合理陈述

我国当前对办学思想的研究,更多是探讨名校提出什么样的办学思想,这些名校是如何在课程、教学和管理等实践层面落实办学思想。研究这些实践层面的操作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应该如何思考和提炼,如何陈述才科学合理等问题的研究,相比操作层面的内容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着办学思想操作层面的内容。例如,在实践领域中,由于校长和学校缺乏科学提炼办学思想的“知识与技能”,以至于在办学实践中不清楚如何正确形成办学思想,以至于照搬其他学校的办学思想,但是照搬的办学思想无法融入到办学实践,影响了办学思想实际效用的发挥。因而,在今后的研究中,在明确了办学思想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应当继续探讨办学思想这些核心内容有效提炼的途径、步骤,即办学思想的各项核心内容可以从学校的哪些点去提炼挖掘,在提炼挖掘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具体的流程,以确保提出的办学思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当探讨办学思想核心构成应当如何合理陈述,以确保学校提出的办学思想核心构成在表述上的明确性以及意思上的准确性、合理性。

(四)明确办学思想提炼和践行的主体

从我国的研究来看,在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办学思想的提炼过程中,校长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因而不少研究者认为办学思想提炼主体是校长个人或学校领导集体,也有的研究者认为办学思想的提出主体是国家,而不是学校。换言之,对于究竟“谁是办学思想的提炼和践行主体”这一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的明确回答,将影响到办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实效的发挥。这是因为,一所学校,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学校办学思想需要为学校所有成员熟知、认同,才有可能真正指引学校发展;而学校办学思想的践行,校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学校其他成员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也是办学思想的提炼和实践主体,因而,究竟办学思想的提炼和实践主体是谁,以及不同主体在办学思想的形成与践行中,起着什么样不同的作用,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主题,这些问题的明晰,影响办学思想的形成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猜你喜欢

研究者校长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