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的政治建设视角论伯恩施坦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危害
——兼论伯恩施坦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苏共亡党的影响

2020-02-10胡传明戴文颖

关键词:工人阶级政党民主

胡传明,戴文颖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习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那么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就无从谈起。”[1]党的政治建设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需要积极借鉴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近年来,国际上“复兴”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迅速蔓延开来,伯恩施坦作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教父也备受推崇。不少类似于“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言论甚嚣尘上。不仅强烈冲击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思想理论界,模糊了许多人的思想意识。因此,揭露伯恩施坦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本质,批判其错误观点,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拒绝“修正”或抛弃马克思主义

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毛泽东同志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P554)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先进性,就是因为有能够揭示和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地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及其实现途径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定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夯实我们的思想根基。

伯恩施坦借口时代的变化,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适应时代背景转变的旗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修正”,否定马克思所主张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通过夺取政权最终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这个最终目的。他痴迷于拉萨尔主义,又深受费边社的思想影响,认为民主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强调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而且,伯恩施坦所宣扬的民主是不含阶级统治属性的民主,是主张放弃无产阶级专政、鼓吹多党制的资产阶级民主。他主张,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最大意义的不是取得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而是进行“细小的工作”。而马克思早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就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的必然过渡阶段。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坚决不能搞多党轮流执政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特性质就决定了它在本质上只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就像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提到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3](P86)伯恩施坦的这种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实际上就是“修正”马克思主义,企图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来取代马克思主义。他的放弃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自称是为了实现全民的现实利益服务,但实际上只是在极力掩盖其阶级性,“只是在抹杀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之间的区别,他们所主张的,在实际上并不是社会主义路线,而是资本主义路线”[4](P281)。

列宁亲自缔造的苏联及共产党最终走向消亡,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戈尔巴乔夫作为深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上的垄断”,会束缚住人们的思想,妨碍人类文明的自由发展。因此,在苏共二十八大时,戈尔巴乔夫宣布“我们坚决抛弃对其他观点和思想的意识形态限制、教条主义和不容忍态度,我们肯定意见的多元化, 摒弃精神垄断的做法”[5](P38),其后苏共中央全会通过的纲领文件不仅彻底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甚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眼完全抹去,实行所谓意识形态多元化。

苏联及苏联共产党走向消亡的经验教训表明,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做法是危险和有害的。在社会生活中,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导向和支配作用会相应的辐射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去。如同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能是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 ”[6](P38)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思想保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当其冲应当要做到就是时刻警惕马克思主义被以 “过时论”“失败论”“精神垄断论”等各种荒谬的理由进行“修正”,出现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情形。中国共产党要坚定政治信仰,要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备的思想体系。通过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使我们得以从理论层面上和实践层面上深刻把握住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建设规律。我们要始终相信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可以”处于指导地位,并且“必须”处于指导地位。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牢固树立和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抵制阶级调和的“合作经营”思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之兴废,在乎民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紧扣住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谋人民之幸福、做群众之实事、赢百姓之支持作为重要着力点。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这是由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的。站稳人民立场,就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真挚的为民情怀,牢记为民宗旨,始终将人民群众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让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伯恩施坦长期生活在英国,深受英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运动中出现了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即英国工联主义,其极力主张阶级合作、阶级调和,反对革命斗争,竭力鼓吹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利益的一致性与协调性。这些工联主义者的改良主义思想全部被伯恩施坦吸收,成为伯恩施坦主义的主要内容。伯恩施坦曾说道:“社会愈富足,社会主义的实现就愈容易而且愈有把握。 ”[7](P69)在他看来,只要社会整体在逐渐地迈向富足,那么,即便是在这个过程中资产阶级变得越来越富足,与此同时无产阶级依旧生活在相对贫困之中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于是,伯恩施坦设计了一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合作经营”的通往社会主义的理想道路,主要是依靠发展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得以实现。他认为,虽然合作社本身不是社会主义,但是它作为一种工人组织充分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因素,只要加强经济上的监督管理工作,就能够整合调动一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使他们各自完成好自己的组织和管理任务,充分的完成经济任务,最终实现私人经营的私有制企业向公共经营的公有制企业转变,使“社会主义一部分一部分地实现”。

伯恩施坦忽视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两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他们需要的是雇佣工人的自由,而无产阶级的利益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需要的则是免受资本家盘剥的自由。在资产阶级的眼中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是他们的最终诉求,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工人阶级的眼中,所谓的利润只是资本家们在凭借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无偿占有他们辛辛苦苦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伯恩施坦所主张的合作经营可以让社会主义一部分一部分的实现,只是在诱骗工人阶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而牺牲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反映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的根本利益的制度就是公有制。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全部的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排除了由于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而损害他人利益的可能性。但是,戈尔巴乔夫却认为公有制是一种“经济上的垄断”,严重妨碍了人们对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自由选择,严重束缚住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如果不打破这种经济上的垄断,是无法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与创新。因此,他牵头出台了一系列以财产私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改革方案。由此引起了金融寡头对苏联国民经济的全面控制、失去生产资料的无产者数量急剧增加、社会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取消公有制,实行私有化,严重背离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会导致人民群众与无产阶级政党离心离德。最终导致了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已经从短缺走向相对过剩、从贫困走向小康、富裕。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是,非公有制经济起了重大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本质上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联系最为紧密,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8](P296)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着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众者得国,失众者失国”,执政者欲得民心,就必须时刻做到“以民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警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合作经营”思想的侵蚀,坚决站稳人民立场,避免为了一时的利益牺牲掉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否则,中国共产党就会走向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失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中国共产党要旗帜鲜明地拒绝私有化,要始终代表人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始终保持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三、坚定党的理想和政治方向,批判“空想论”和“渺茫论”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9]实践反复证明,只有牢牢把准政治方向,才能在波诡云谲的形势面前廓清迷雾、辨明是非。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8](P21)建立这么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人人得以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

伯恩施坦在《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一文中检讨了德国社会民主党过去的所有活动,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一种空想,资本主义并不是一种即将崩溃的制度,反而会越来越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无产阶级是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取得最终解放的,他们不应当反对资产阶级,不应当宣扬暴力和流血革命来吓退资产阶级,他们应当服从“有教养和有财产的”资产阶级的领导,放弃阶级斗争,取消社会革命。伯恩施坦的这种主张突显了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试图将无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革命行动转变成被资产阶级所操纵去攫取利益的工具。

伯恩施坦在1898年1月发表的《崩溃论和殖民地政策》这篇文章中,第一次宣布了他的实用主义的修正公式,即“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他主张不要谈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太过遥远,只能成为一种空想,应该更多关注切合实际的事情。鲜明的表达了他对于与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休戚相关的社会主义原则能否最终实现的漠不关心,他更加关注的是当前的运动,是对人的生存有价值的运动,是可以达到个人目的的行动。

伯恩施坦还把恩格斯在《<1848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一文中所说的,“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把这句话看成是恩格斯晚年放弃了“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证明书。其实,他对这段话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恩格斯只是认为在1848年欧洲当时生产力还不发展的条件下,要立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种幻想而已。

而在苏联演变和解体过程中,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也是从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开始的。他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空想,是难以实现的乌托邦。认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航道是错误的,如果不加以改正,就会被共产主义革命永远地带离社会主义改革之路。因此,他主张要告别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建立起像瑞典一样的人道的、民主的、自由的和公正的社会主义。但是,这种让民主社会主义分子引以为傲的 “北欧特色社会主义”,完全都是依赖于其在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运用着资本主义谋取利润的固有逻辑所达成的,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并无差别,一样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苏联共产党走向灭亡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那些鼓吹和主张的共产主义 “空想论”“渺茫论”“虚无论”等谬论,都只是在蔽美扬恶,最终不仅会使无产阶级政党丧失前进方向,甚至会导致亡党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9](P285)建立起一个没有阶级压迫、没有私有制盘剥的,人人都可以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伟大的理想。这种理想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体,只有有序地、分步骤地实现每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的理想。而在现阶段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10](P299)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建设必须时刻警惕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凝心聚力、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始终把准政治方向之“舵”。时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前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要看清方向,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迷失价值;要脚踏实地,避免看不清脚下而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四、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警惕“全民党”思想侵蚀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所以,阶级性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每一个政党都是代表着某一个特定阶级的根本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所谓的“全民党”根本就不存在。全民党意味着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如果全体人民的利益都受到了维护,那么也就不存在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为稳固本阶级利益而发起的斗争就不存在了,这样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政治组织,政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强行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融纳到一个政党中去,由于利益的根本对立,政党内部一定会产生利益争夺,而资产阶级由于在经济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无产阶级就会失去唯一能够为其利益发声的阵地,最终一定是以无产阶级在这场斗争之中失败而告结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纲领和策略,以工人阶级为其基础的社会主义政党,但是随着社会民主党在改良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就,改良主义开始在党内自身蔓延开来。而伯恩施坦作为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提出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应当放弃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由 “片面的工人党”逐步转变为“一切富有仁爱精神的人”都可以参与的“全民党”。伯恩施坦主张“不只接受工人为党员这种意义上的工人党,谁只要承认并捍卫党的原则,也就是说,谁只要采取创造的劳动反对剥削占有的斗争的立场来对待政治经济问题,谁就可以参加它的队伍。”[7]这就是“全民党”,伯恩施坦所主张的“全民党”并不是为工人阶级利益服务的政党,只要能够承认和捍卫党的各项原则,连资产阶级都可以被接纳入党。所谓的“全民党”只是他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思想渗透进了政党方面的一种表现。就像毛泽东同志说的,“全民党是一种欺骗,这一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的,或者说是主观唯心主义的。”[11]

所有鼓吹自己是“全民党”的政党,最后往往会因此而失去特定的阶级基础的支持而消亡。苏东剧变前夕,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把自己的政党转变成社会民主党,变为所谓的“全民党”,这一度成为一种国际思潮,当时苏共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也主张将苏联共产党转变为 “全民党”,宣布苏联共产党是 “苏联公民按照自愿原则联合起来的社会政治组织”而不是阶级的政党。一切支持拥护党纲的人,不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世界观如何,都可以加入苏联共产党,苏联共产党应当成为“全民党”。戈尔巴乔夫希望以此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得到更多人的拥护,这样就可以克服困难,实现其统治更加稳固的设想。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苏联共产党丧失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逐渐走向了消亡之路。

列宁认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而阶级是由政党来引导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最根本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中国工人阶级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的主力军,是最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在旧中国,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并且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易于与广大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这种阶级地位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必须紧密联系其他受剥削和压迫的苦难阶级,共同致力于实现自身的解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充分地证明,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坚定信念跟党走,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事业的力量之源、成功之基。只有牢牢把握住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才能永葆其先进性,才能牢牢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被敌对势力所吞噬。因此,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时刻警惕“全民党”这股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侵袭,毫不动摇的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五、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神化的“普遍民主原则”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要想永续长存,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是全党全国的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提到,“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2]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先锋队,以严格组织纪律进行约束,才能维护党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权威,保证党的坚强的战斗力,保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领导制度,善于运用民主的方法增进共识、凝聚力量,同时善于集中、敢于担责。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在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就得以体现,《章程》规定,“在同盟内部实现严格的纪律,在上下级关系上,规定下级组织必须按照章程独立负责活动,但必须向上级直至中央汇报工作。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13]此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建党实践中不断的完善,逐渐地走向系统化、制度化。但是1895年恩格斯逝世之后,以伯恩施坦为思想领袖的第二国际开启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的“修正”,使得第二国际各国社会民主党逐步蜕变成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党。伯恩施坦认为,他所主张的民主区别于民主集中制这种官僚制下的民主,是一种“全民的民主”,是与专政割裂开来的普遍民主。他神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认为通过普选权及议会制民主的扩大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平等,而且这种平等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平等,还有社会上的平等。

戈尔巴乔夫依据所谓的 “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改造苏联共产党,污蔑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会导致官僚专制,不利于保障公民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因此,他主张抛弃民主集中制,在党内实行“普遍民主原则”,党组织应当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之上去维系与党员之间的关系,允许党员有依据某一个纲领、政策、方针去横向联系他人,组织开展委员会、论坛等各项活动的自由,这实际上是一种允许党内别的派别、组织存在的合法性。更有甚者,戈尔巴乔夫认为下级服从上级的行政命令也是一种不公,认为这是等级官僚机构的典型表现。他主张下级机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可以拒绝执行上级下达的指令,并且上级组织做出一项决议之前,必须先与下级组织商议,必须以不损害下级组织的合法权益作为前提。

一个政党的形象和威望以及这个政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政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抛弃了民主集中制,政党就会失去严明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逐渐变成一个派别林立、主张各异、各行其是、组织松散的团体,丧失其该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敌对势力的进攻必然呈一盘散沙,不战自败。因此,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原则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毫不动摇。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中根本的组织原则,能够有效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有效调节党内关系、科学配置和约束党内的权力运行。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之时,也必须注意到:首先,警惕忽视党内民主,要保障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提出决策过程中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其次,警惕集中不合理的思想侵袭,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避免下级对上级组织阳奉阴违的现象出现;最后,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帮助领导干部提升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增强掌控政治大局的魄力、涵养。坚持正确立场的定力、强化政治分析的思辨力。就像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利益相互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代替不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14](P231)

六、结语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吸取总结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在对待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保持高度的警惕,对苏联等各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经验要在批判中继承发展;对国外学者以西方政治学理论来诠释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建设的情况,要明辨是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中国共产党必须认识到其理论、纲领的真理性,警惕各种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侵袭和腐蚀。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政党民主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政党上网”:网络生存背景下群众路线延伸的当代价值与实践启示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