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分析
2020-02-08蔡丽丽
蔡丽丽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动精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结合当前精准扶贫发展背景,分析农村经济转型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0(b)-163-02
党的十九大召开宣告我国已进入了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匀,因此导致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步调不一致,国民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结合精准扶贫背景促进农村转型,能够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能够帮助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1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提出的概念,主要针对我国的不同农村地区、不同农户的贫困状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精准帮扶政策,针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确管理,这种扶贫方式更加精准[1]。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的,在2015年贵州省调查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工作,确保全部贫困人口能够在2020年脱贫。脱贫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精准上,强调“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工作效果。
2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2.1 劳动力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数量比较多,而且劳动力量并未得到充分地利用。据调查显示,一个农民如果专职务农,那么一年真正用于务农的时间还不到三分之一,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用来进行其他的事情。在农村地区出门务工的人员,虽然他们在国家政策方面得到了很大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但是由于农民工的技术水平不足,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并且在返乡后会有一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相当于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劳动力量未得到有效利用。
2.2 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善,还有很多区域中的农民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对于贫富差距比较大的问题非常重视,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方面,可以说是用最大的努力来覆盖[2]。但是在通讯、水利、能源和气象方面,农村地区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同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现状存在很大的差距。
2.3 消费和教育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还未得到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如果有购买需求,农民需要到很远的县城才能进行消费,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当前市场中的消费产品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没有充分地考虑农村群众的需求,这也是导致目前农村消费市场还未得到有效开发的主要原因。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也十分突出,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推动。进城务工的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在农村中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教育和陪伴,城乡教育系统中的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问题,造成了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影响了新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 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短板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都是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帮助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任务。但是贫困治理工作的开展依然非常艰巨,给党和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3]。举例说明在顺河镇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就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存在个别村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扶贫工作履行职责不尽力,帮扶成效不明显。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都是村干部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随意选择贫困户,而真正的贫困家庭并未得到帮扶,很容易让部分群众对于政策产生不满。还有部分建档立卡户发展动力不足,纯种植户家庭收入不稳定,脱贫质量不高,严重影响贫困户的生活质量。在工作中督查、检查不够具体全面、建档立卡户个别信息调整不及时,影响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扶贫项目程序繁琐、项目完成时间较长。
4 精准扶贫下农村经济转型的有效措施
对于在顺河镇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存在的相关问题,需要使用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解决,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能够贯彻落实到工作细节,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创新发展。
4.1 扶贫工作和防止返贫构建长效机制
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强化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精准扶贫工作责任状,并将精准扶贫纳入镇对村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干部行政问责、严肃处理,坚决杜绝“疲劳症”和厌战情绪,保证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离村” [4]。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在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上下功夫。组织低收入农戶外出参观学习,增强其自主创业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本领,把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作为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举办药材、大蒜、洋葱、辣椒等种植技术培训,约1400人参加。举办顺河镇民间手工艺品编织培训班6次,约200人参加,广大农村妇女可以在家实现就业,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实现增收。加强精准脱贫的督查问责,依托“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在逐步完善系统基础数据库、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监督帮扶责任人落实好帮扶责任。加强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监管,确保扶贫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达到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成效群众认可。
4.2 利用产业扶贫
依托君乐宝乳业、乐源牧业、建材产业园等企业,吸纳建档立卡户280人进厂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加速实现脱贫。积极创新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机制,在项目进村入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脱贫攻坚项目层次,提高产业化扶贫水平。重点实施脱贫产业项目,按照集体得分成、贫困户得薪金的要求,将脱贫攻坚项目产权分配到村,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扶贫投入形成的资产归集体所有,采取低租金或零租金承包给贫困户或村级合作组织发展生产,经济效益由村统筹分配到户,通过签订发放统一的投资入股协议,使资金股份量化到村、到户,使贫困户既能在参与特色项目、高效农业项目中收益,又能在产权分红上增收。近三年来,共带动全镇3927人实现脱贫[5]。围绕脱贫选项目,围绕增收选项目。2016年利用湖西片区关键工程资金为岳庄新型社区配套基础设施,整合各级扶贫资金361万元,在岳庄新型社区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435千瓦,年发电量61万度,年收益48.8万元。2017年,协调省市县及后方单位资金386.785万元,在岳庄村、大圣村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530千瓦,发电量74万度,年收益59万元。2018年整合各类资金880余万元,在岳庄村建设15000余平方米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市场依托本镇农业龙头企业徐州泛欧农产品有限公司,集收购、储藏、加工、出口农副产品于一体,形成了“公司+市场+生产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快速融合发展,初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有效解决本镇4.2万亩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提高了农副产品价格。
4.3 重视乡村振兴
不断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途径。在建好特色种植示范园和高产示范方的基础上,推广大蒜、洋葱接种红辣椒示范种植模式[6]。切实发挥好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大棚辐射带动效应,促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按照“1+4+1”布局,改善群众居住环境3年规划,以岳庄、白庙、齐庙新农村为示范点,抓好11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5645户群众搬迁工作,不断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在镇区南部近10万平方米安置房正在施工建设,积极推进周边村庄向镇区集中。聘请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量身定制”,科学规划,分别将岳庄、巩黑楼打造成完善提升型和改建扩建型特色田园乡村。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公共空间治理、路域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并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农村环境的现象和问题,杜绝环境问题反弹,真正增加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计划全面完成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工程、301县道路拓宽工程、西营支河疏浚工程以及污水处理氧化塘建设工程。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推进洋葱、大蒜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实现种、产、销一条龙,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4.4 解决相对贫困
在确保精准识贫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和原因,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切实做到贫困的痛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确保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着力把农村产业发展起来,把群众素质提高起来,不断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与动力,全面铲除贫困的滋生土壤[7]。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形成“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发展格局。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先导工程”,为发展现代产业提供坚实的设施支撑。推动更多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采取定向、订单培训方式,加大对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抓好贫困群众的“思想扶贫”,全面营造“扶贫不扶懒”的氛围。
5 结语
精准扶贫工作需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制定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完善扶貧工作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堂杰.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0(01):79-80.
[2] 李加勇.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49(01):28-29.
[3] 王恩军.精准扶贫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6):222-223.
[4] 付敏.新时期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155-156.
[5] 武文汇.我国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探析[J].农家参谋,2019(11):16.
[6] 许汉泽.行政主导型扶贫治理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8.
[7] 李利平.我国精准扶贫框架下农村经济的转型[J].经贸实践,2018(0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