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0-02-08
从总体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在正常化轨道上,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具有见效快、定向调节强的突出特点,在对冲疫情冲击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
一是中央政府加杠杆并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今年的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的2万亿元资金将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跨过省一级直达市县级,从而减少因中间环节多带来的效率损失,最大限度下沉财力,以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支持地方做好“六保”工作。
二是强化阶段性减税降费。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超过去年的2.36万亿元。
三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坚决压减。特别是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四是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比去年增加1.6万亿,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比去年小幅增加224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五是持续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与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截至目前,经济供给端修复已接近完成,工业增加值已回归正常增长水平,但内需和外需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复苏的掣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淡化了经济增速目标,而将着力点放在“六稳”“六保”上,其中稳市场主体应该是重中之重。下一阶段,建议围绕稳企业保就业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4月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重磅文件,充分表明了中央通过深化改革来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的决心。下一阶段,需要通过关键领域的改革举措,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发展新动能。特别是考虑到当前要素市场化程度偏低,建议可将“管理(企业家)要素”纳入要素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整体框架并置于最前端,以管理要素(企业家)引领与整合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五大要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确保直达政策落地,及时兑现政策红利。政府工作报告已经部署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其最大特点是确保政策红利能够直达企业和居民。其中,财政政策要将新增财政资金通过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央行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与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直达工具,使资金能够惠企利民、助企纾困,从而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三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助力企业渡过难关。目前部分地区的疫情仍有反复,在做好常态化防控的同时,还应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的方式,协助这些地區渡过难关。具体可包括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房屋租金压力、延长降低企业社保负担政策、降低企业的融资综合成本以及降低物流成本等,确保企业不因现金流断裂而破产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