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既有乡土气更具智慧化的新型农批
2020-02-08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农批市场在农产品的流通交易中發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深度推进,城市的服务功能定位不断提升,传统农批市场由于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以及管理粗放等原因,产生了不少矛盾和弊端,制约着新时代的城市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的落地应用也在加速农批功能服务的裂变进程。
早在2015年年初,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就鲜明提出了“智慧农批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否具有智慧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市场是否“现代”的标准。
农批市场的智慧化改革日益紧迫,一些地方政府将其作为重点惠民工程,投入心血和成本,开始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对传统农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着力布局兴建新的智慧市场。在浙江、广东、山东、上海、武汉等多个省(区、市),一些智慧农批农贸市场已经应声落地,不仅实现了实时菜价指导、产地溯源、智能电子支付、消费互动等,而且就连当前客流状况、有无车位等都能一览无余。变身后的农批市场有着更好的消费体验、更规范有序的环境、更高的效率和收益,提高了居民采购的幸福指数。
回顾过往,关系着居民菜篮子的农批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1979年1月10日,我国第一个城市集贸市场——辽宁沈阳北行集贸市场恢复开业。那一天,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带着自产的农副产品,提篮上市交易。此后40年间,从最初的杆秤、盘秤、电子秤直到今天的智能秤,伴随时代变迁的菜篮子发生着深刻变化,带给人们无穷的回忆。如今,智慧化升级改造标志着进入到“从优到精”的现代化新型市场变革中。
所谓“智慧农批”,并不仅仅是指市场内部的简单数据化,它是农产品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整合,集合了智慧采购、智慧物流与智慧交易三位一体的农批发展模式,触角将延伸至农产品流通的上下游领域。而随着一批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专注实现农批市场智慧化升级的科技企业的介入,科技与智慧将不断融入农批市场生态链中,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智慧农批”体系。
今后,当人们漫步于市场中,绿色的、橙色的、红色的、紫色的……五颜六色的果蔬以天然的新鲜之姿折射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它们是绿色盎然的,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而宽敞的市场环境、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多功能的信息服务又是科技的、智慧的,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场所,也成为一个地区和一座城市文明的缩影。因此,如何做好智慧农贸,需要业界去认真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