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遍,明年考啥你都能加分
2020-02-07
崔小龙:总在为写作时找不到人物素材而发愁?这回,你看到就是赚到!央视新闻推出的人物短视频系列《小康时代新青年》,真实讲述了10位新时代青年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他们当中有人是985大学的硕士,获得过国家级专利大奖,却偏要回家乡做农民种橘子;有人明明在城里能有更大发展,却偏要回到老家养鸡;有人放弃高薪工作扎在大山里支教,一待就是11年,从精神小伙儿熬成了满头白发;也有人搭上了短视频的快车,做起了“网红”,不过这些“网红”几乎不加美颜,不用滤镜,而是在森林中、在草原上、在悬崖边为人们传递着古老的民族手工艺,不仅让自己过得更好,还带动家乡经济发展,更是在时代的发展中,守住了文脉,守住了历史,守住了民族自信。这些人物的事迹几乎囊括中高考所有热考话题:梦想、青春、坚持、时代、自信、奉献、榜样、家乡、机遇、智慧、人生选择、扶贫……来吧,只需从头到尾扫一遍,明年中高考作文,甭管考啥,人物素材都是你的加分项,妥妥的!
人物素材扫描一
不管城市套路深不深,我都要返乡去农村
【备考关键词:小康时代;梦想;青春;奉献;家乡;支教;坚持】
No.1 985硕士当农民!他让“农民”也可以成为让人向往的职业
985大学硕士、获得过国家专利大奖,如果你拥有这些光环,会选择做什么?出国深造?还是进大企业任职?四川眉山的年轻高才生刘沈厅便拥有这些光环,不过他没选择进入大企业任职,而是选择了回乡当农民。2016年底,怀揣着在农业上闯出一片天地的想法,刘沈厅回到家乡承包了130亩土地,80亩地种猕猴桃,50亩地种晚熟柑橘,由于技术匮乏,猕猴桃被有机肥“烧”死,备受打击的刘沈厅决心求新求变,通过技术培训、网上学习、线下交流等方式,快速掌握晚熟柑橘的种植技术,将80亩猕猴桃全部改种为晚熟柑橘,同时自主研发了“冬季晚熟农产品双层绝热防霜冻袋”和简易滴灌系统专利,不仅解决了传统种植难题,还免费在四川省超过五千亩的果园进行推广试用,年销售收入达百万元以上。从“新农人”到“兴农人”,他成了职业农民的“领头羊”。
No.2 我是“鸡司令”
甘肃陇南成县白马寺村有个年轻人,年仅24岁就当上了羡煞旁人的“司令”,几千名“手下”跟着他做直播、拍短视频。这个年轻人叫尚育康,几千名“手下”则是他养的鸡。由于家乡经济落后,父母外出务工,尚育康很小时就成了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后,17岁的尚育康也开启了打工生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外打工的尚育康看到央视《致富经》栏目中养殖贵妃鸡的案例,便决定带着打工攒下的4万块钱,无视长辈们的强烈反对,回老家养鸡。缺乏经验的尚育康经历了鸡瘟挫折、养殖学习后,在2017年的一天,突发奇想地把饲料摆成了心形喂鸡,让“小鸡比心” ,来一波“土味告白”,并拍下视频传至短视频平台,第二天视频点击破百万。随后,他开始拍各种养鸡趣味视频,打开了鸡的销路。目前已经积累近50万粉丝,网友称他“鸡司令”。在政府的帮助下,“鸡司令”还统一发放鸡苗给当地的贫困户,再把养大的鸡高于市场价回收,带动他们脱贫致富。尚育康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相信,即使留在家乡,也能干出一番事业。
No.3 放弃高薪放弃读研,扎进大山支教11年
2009年,为了圆自己的支教梦,浙江杭州的杨明辞去收入过万元的外贸工作,随支教团队来到贵州黔西县金碧镇瓦厂小学。学生们多是留守儿童,支教的一年里,家访、看书、备课,杨明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家人。一年的支教时间到了,其他支教队员纷纷离开,孩子们哽咽着对杨明说“老师,真想您一直教我们下去,初中、高中、大学……”为了孩子们,杨明考了黔西县特岗教师留了下来,他常常要到地下河溶洞去挑水,背着六七十升的大登山包去镇上买菜,晚上批改完作业后,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地劝更多孩子回学校读书。2012年,杨明考上了研究生,“当时有一种冲动想要离开这里,去深造。”但孩子们的落泪挽留,让杨明再次选择留下。杨明2020年36岁,从一个20多岁的热血青年,到为支教工作奉献11年的稳重男人,人更瘦了、头发白了,他说“孩子们的眼泪比什么都沉重”。
No.4 “厚脸皮”第一书记
“海嘎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下山”,为此,杨波在海嘎村一扎就将近11年。2010年,28岁的杨波报名参加扶贫工作,成了海嘎村的“第一书记”。海嘎村是贵州海拔最高的村寨,村民住茅草房,吃“望天水”,当时的人均年收入1600多元。起初,杨波上门动员村民参加修厕所、新农合时,只会听到“除非你拿1000块钱来”“除非你们垫钱”。于是,杨波开始“厚着脸皮”逐个动员,谁家有事他都凑,身上揣着零食,碰到村民和娃娃就拿出棒棒糖和卤鸡蛋攀谈,久而久之,村民喝酒打牌的陋习越来越少,咨询政策、琢磨路子的人越来越多。从建立种植养殖基地、为当地特产注册商标,到让村民喝上自来水、发展文化旅游,在他带领下,2019年海噶村人均收入达到9320元,貧困人口全部脱贫。近11年的驻村生活过去了,当初那个精神小伙杨波已年近40岁,虽错过了太多家庭温馨、孩子成长的瞬间,却用自己的青春岁月见证了海嘎村“旧貌换新颜”的变化。
考场入文榜样模板
学霸和农民,这两种身份的碰撞让网友讨论得热火朝天。仔细想想,它们并不冲突,与其说农民是一种身份,不如说它就是一种职业,跟教师、医生等没什么两样。而我们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有知识本身,更重要的还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而且要把这种能力应用在自己的职业中。
(《新闻联播》评“985硕士返乡当农民”)
人物素材扫描二
那些藏在森林、草原、悬崖边的“网红”
【备考关键词:自信;机遇;选择;互联网;多元;生态保护;民族文化传承】
No.1 原始森林里的“网红”长啥样
听到“驯鹿”,许多人可能会想到圣诞老人的坐骑,载满一车的礼物踏雪而来……33岁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小哥哥古木森发布的抖音短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也有驯鹿。视频中,“哎哎哎”的召唤声过后,神态优雅的驯鹿便会摇曳叮当,从森林中奔来。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至今仍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中,是全国唯一放养驯鹿的民族,史称“使鹿部落”。古木森就是地道的使鹿部落后裔,他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学校兽医专业,大学毕业后也曾去城市里工作生活,但童年山林里生活的美好回忆,最终牵引他回到了家乡。2015年,结婚时媳妇的奶奶赠送了5只驯鹿,他由此置身原始森林,春天,为驯鹿产崽保驾护航;夏天,点燃山毛草为驯鹿驱蚊;秋天,检查发情期驯鹿的健康;冬天,实时监测驯鹿放养位置。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使鹿文化,他开通了抖音账号,做直播,拍视频,吸引网友一起“云”养鹿,带动旅游、养殖、手工艺等项目发展,让独特古老的使鹿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
No.2 “太阳姑娘”艾吉玛:把流传千年的手工艺做成“朋友圈爆款”
鄂温克族流传着“太阳姑娘”的美丽传说:很久以前,鄂温克族人常年生活在阴暗寒冷的森林里,太阳化身为一位姑娘,用自己的力量使森林不再阴冷,为了纪念“太阳姑娘”,鄂温克族人用皮毛和彩色石头等材料,做成象征太阳光芒图案的“太阳花”,寓意平安吉祥。鄂温克族自治旗里也有一个“太阳姑娘”,名叫艾吉玛,这个“90后”姑娘酷爱民族手工艺品,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协助母亲乌仁经营手工艺品工作室。艾吉玛很快发现制作精美的太阳花手工艺品销路单一,她便每天将太阳花饰品发到朋友圈里,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各式各样“太阳姑娘”衍生产品,如冰箱贴、手机支架、鼠标垫等,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海量订单。2019年,艾吉玛家扶助的贫困户,每人每户增收近3000元。
No.3 悬崖上的网红主播杨阳:老铁,666!我是杨阳!
“我是杨阳,欢迎各位‘老铁进入‘悬崖村的直播间……”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山深处大凉山阿土列尔村的彝族青年杨阳(彝族名为某色苏不惹)正在直播。这个村子海拔1400多米,地处悬崖之上,云朵之间,此前村里通向外界,依赖一架用藤条和木棍编成的17段“天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上下一趟也要近4小时。在政府和媒体的帮助下,钢梯代替了悬崖上的藤梯,互联网接入村庄,几代生活在封闭大山中的人们,开始通过手机向外界传递村里的大事小情,村子里更是涌现出一批以杨阳为代表的“网红主播”,他们通过直播平台把蜂蜜、腊肉等土特产,和原生态的群羊养殖搬进直播间,把山川壮美景色和彝族风俗传扬到各地,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带动当地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2020年5月,阿土列尔村84户精准扶贫户,搬进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村民们不再与悬崖为伴。
考场入文榜样模板
民族文化是最好的名片。在融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艾吉玛和母亲乌仁不仅传承着民族文化,也像“太阳姑娘”一样发光发热,带领越来越多的妇女姐妹共同奔向富裕幸福之路。
(新华社评“‘太阳姑娘艾吉玛”)
人物素材扫描三
极致出奇迹!时代不会辜负努力奋斗的人
【备考关键词:技能;极致;专业水平;奋斗;非遺;突破】
No.1 “李百万”:评上“高层次人才” 、获百万政府房补的快递小哥
快递小哥成了高层次人才?还获百万买房补贴?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却的确发生在安徽阜阳的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身上。1995年出生的李庆恒在杭州从事快递分拣员工作,每天晚上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他要把收来的快递赶在清晨前分好,公司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发送出去。日积月累,李庆恒练就了一个本事:快件上标的城市、区号、邮编以及航空代码,随便念一个号码,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分拣,有时在马路上看到汽车车牌,他都能下意识反应出相关城市信息。看到小李这个绝活,公司开始派他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备赛期间他每天早起背诵海量数据和派送路线,每天下班后还要抽出两小时,练习从数百件物品中挑出航空禁寄物品。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李庆恒获得第一名,浙江省人社厅给他颁发了省级“技术能手”的奖状,他因此获评杭州市“D类高层次人才”,获得了百万购房补贴。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的岗位做到极致,这就是李庆恒的逆袭之路。(更多有关“获评‘高层次人才快递小哥李庆恒”的考场加分素材详见本刊2020年第17期P24)
No.2 非遗手工艺被这位“黎妹子”跳出百万销售额
外形甜美的黎族妹子张潮瑛,是一名能说会跳的“带货主播”,不过她带的货可不是寻常的东西,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海南黎锦被称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因耗时耗力耗工,一度濒临失传。张潮瑛是土生土长的黎族人,凭着自小对黎锦的热爱与学习,成了一名传承非遗的“南海工匠”。2016年,她返回家乡白沙县,创办了灿然白沙黎锦合作社,几年来,在交通不便、资金匮乏、现代纺织技术冲击的情况下,张潮瑛把黎锦和时尚、现代家居结合,设计出能“穿在身上,用在生活里”的黎锦制品。2019年开始,张潮瑛选取海南不同的拍摄地,和小伙伴载歌载舞录视频、开直播,让更多的人了解黎锦文化,黎锦制品的销售量也多了起来。张潮瑛还针对白沙县中青年妇女开展免费培训班,技艺通过考核后,可以在家里完成作品,合作社再回收。如今,张潮瑛的合作社依托黎锦产品,已实现百万元年销售额。
No.3 赫哲族小哥哥:用逼真的鱼皮画带动家乡经济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乌苏里船歌》如诗的歌词,让人对生活在东北三江平原上的赫哲族生出无限想象。这个古老民族曾长期以渔猎为生,善于鞣制鱼皮,喜着鱼皮衣,这些都成为赫哲族代表性的民族工艺。作为家中第四代鱼皮画传承人的解永亮,从小就对本民族的鱼皮画有浓厚兴趣,大学更是因此而专修美术专业,并致力于在鱼皮画中融入更多的艺术创作元素,使之更加符合当下的审美要求。在解永亮的努力下,鱼皮画开始有了更精细的工艺与更丰富的造型。解永亮还在赫哲新村成立了鱼皮画廊,通过教授和展示鱼皮画,让更多人了解赫哲族文化,带动家乡发展。
考场入文榜样模板
一个人志存高远并始终朝着目标奋斗,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到极致,就可以获得认可。每个人从事的岗位不同,对成功的标准评判也不一样,但成功的方式具有高度的相似处。无论研究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都需要干一行、爱一行和钻一行,才能不断突破自己。
(《光明日报》评“快递小哥李庆恒获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