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建支架,提升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2020-02-07高惠辉
高惠辉
支架式教学起源于建构主义,其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为学生建立“支架”,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能够顺着支架攀登。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习作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导学支架”,运用有效的“脚手架”策略,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习作时兴趣浓厚,学会学习,促进思维,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统编版教材习作目标指向明确,习作要求表述方式多样,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聚焦习作能力发展的某一方面,使习作教学能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编排对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同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统编教材全面铺开的今天,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有效进行习作练习呢?
现就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下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为例,谈谈如何巧建支架,进行有效导学。
一、立足学生,搭建情感支架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要使学生从接受者、观赏者转换成为文中的角色进行直接的体验,必须根据“情”创设“境”,以景动人,以情感人。
以《国宝大熊猫》为例,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培养习作兴趣放在首位,抓住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与教学内容进行关联: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家人爱、花见花开的动物朋友,你们看,它来了!
(播放功夫熊猫的一段视频)
生:哇——好可爱哦!
师:你们喜欢它吗?他叫皮皮,可想和大家做朋友了!不过最近,皮皮有点小心结,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微课出示皮皮的话:卧龙山区的自然保护区要评出最佳熊猫宝宝,评选的条件之一是要写个自我介绍,游客来担当评委,如果写的能够吸引游客,才能获得最佳宝宝的称号,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这样的入课设计,牢牢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和习作目标,将学生一下子带入到了情境之中,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个写作者,旁观者,而是成了真正的参与者。
接下来的教学中,这样的情感贯穿于课堂之中,学生积极想办法帮助皮皮写好自我介绍,写好后又认真进行了修改,仿佛真的化身为皮皮的好朋友。所以在课堂的结束时,笔者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皮皮又再次出镜:
师:同学们,皮皮非常感谢大家,他说刚刚大家推荐的解说词特别棒,他觉得有大家的帮助,他一定能够评上最佳宝宝! 好了,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别忘了把最后一段补充完整,交给你们的语文老师,请她帮忙发给皮皮,好吗?
这样的情感性教学支架将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进行连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习作产生特殊的情感反应,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习作,最终获得积极、情感丰富的体验,课堂上完成了很多优秀习作。
二、立足教材,巧用图表支架
表格式的图表运用于教学时,可以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梳理内容,通过图表罗列大熊猫的特点,在比较中发现需要提炼的内容,清楚明了,适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这个图表,应该充分加以运用。
师:你们看,皮皮自己也是个用功的孩子,它自己提前做了功课,绘制出了一张表格。可是,这些内容可远远不够,同学们想想看,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补充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么多信息,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网上、书本上、听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讲解……
师:你能不能把你搜集到的资料,跟小伙伴交流一下,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2个,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首先通过读表格,了解到大熊猫一些基本的信息,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完善表格,将之前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了整合提炼和补充,在后面的习作环节中,学生对照这份表格进行习作,相当于提前列好了提纲,为习作提供了内容,更降低了难度。
三、立足课堂,活用多样支架
(一)范例支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借助已知去获得新知。为了避免拖沓冗长的解释,使原本复杂的习作指导变得通俗易懂,我为学生提供了例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快速习得习作的方法技巧,学会应用。例文如下:
嗨,大家好!我是国宝大熊猫皮皮。听到这个名字,你一定会觉得我很顽皮吧!让你猜对了!除了睡觉,其他的时间我都在调皮捣蛋,连吃我最喜欢的竹笋时都不老实。
说到吃,那我可是眼前一亮!我爱吃翠竹、竹笋,有时也吃其他植物。告诉你个小秘密,我以前可是吃肉的哦!我的祖先是始熊猫,学名猫熊,意思是“像猫一样的熊”,所以,我不是猫,而是熊。
我们家族的平均寿面约为25岁,有个叫“嘟嘟”的前辈在武汉动物园里活到了三十七岁,创下了世界纪录,这个年龄可是相当于人类的百岁之年。
我最大的特点除了胖乎乎的特别可爱,颜色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身上有黑白两色,这样能进行伪装和交流。我的四肢是黑色的,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隐藏自己,我还有很特别的黑眼圈,其实是让同伴知道我和他们是同类,耳朵之所以是黑色的,就是为了让其它的动物害怕的。
一定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是中国的国宝,被誉为“活化石”,是世界自然基金的形象大使。由于我们野生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你们一定要爱护我们哦!
听了我的介绍,你现在是不是更喜欢我了,如果喜欢,别忘了投我一票,让我成为最佳熊猫宝宝哦!
例文出示后,学生再次对照之前的图表,不难发现规律:一是习作材料做了选择,不是所有表格上的内容都要成为重点来介绍,要有取舍;二是表格上罗列的内容过于简单,用在习作当中一定要进行扩充;三是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学会转换人称,用第一人称来介绍。
这样的例文示范,使原本枯燥艰涩的写作指导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在观察和模仿中,自主习作能力有了提升。
(二)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具有启发性和提示性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主学习的孤单感。帮助他们沿着问题支架攀升,以完成任务为目的逐渐掌握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习作中,笔者只设置了三个问题:
①是否对材料进行了选择?
②是否加上了自己的语言?
③是否用上了介绍的语气?
虽然这三个问题都比较简单,但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问题提示下,学生都选取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两三点内容,进行了重点描写,在习作的过程中,也仅仅抓住“自己的语言”进行了大胆的创作,很多鲜活的句子频频出现。
(三)评价支架
有效的反馈是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支架,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一种反馈。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评价中获得自信,评价的形式应该是多元的。在本次习作中,设置了这样的评价环节:先是学生对照标准,自读自評,进行修改,进行第一次评价;然后对照标准,小组内交流,学生互评,写上简单的评语,进行第二次评价;最后师生共同评价,评出最佳解说词进行展示交流。为了提升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和易操作性,笔者专门设计了评价表格:
以评价为架,突出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非常喜欢,课堂气氛浓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好。
总之,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找到适当的指点,为学生搭建支架,并给予帮助和指导,学生就能够通过攀登支架使自己的习作能力不断提升,学会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