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分析
2020-02-07邓力杨正艳蔡婷李月恒吕晓燕丁贤彬周智
邓力 杨正艳 蔡婷 李月恒 吕晓燕 丁贤彬 周智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预防口腔科,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147;
2.重庆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重庆 401147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口腔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积极防治[2]。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炎等疾病可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除影响咀嚼、语言、美观等功能外,还可引起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3];某些微生物长期存留在口腔中,还可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阿兹海默症等,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4]。口腔健康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身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5]。
目前,国内居民龋病及牙周疾病等口腔疾病发生率较高,口腔卫生保健认知度普遍较差,并且由于经济、文化差异而导致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呈现地域性特点。12~15岁儿童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身心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心智逐渐成熟,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感知能力达到较高程度,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是培养良好口腔健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间段[6]。这一时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伴随其成长过程,从而对其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1]。进行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目标群体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并采取相应口腔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目前国内针对青少年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尝试对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的日常饮食、口腔行为习惯以及口腔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重庆地区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以及提高居民整体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量计算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7],根据既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12岁组刷牙频率,以及样本量计算公式N=K×Q/P(α=0.05,d=0.1P),计算出每个年龄组约为960人,4个年龄组(12、13、14、15岁)合计拟纳入3 840人。
1.2 抽样对象及方法
抽样对象为12~15岁重庆市常住人口,调查之日在当地居住达6个月以上的在校学生。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卫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7],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10—12月进行调查。第1阶段根据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状况,在主城区随机抽取2个区,在主城区外随机抽取2个县(区),最终抽取区县为沙坪坝、渝北、大足、涪陵;第2阶段在沙坪坝、渝北、大足、涪陵4个区(县)各随机抽取3个街道,每个街道随机抽取1所中学;第3阶段根据抽中的各学校12~15岁在读学生,按随机等距方法,每所学校每个年龄组纳入80人,每所中学各纳入320人(每个年龄组人数相同);第4阶段:对抽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的情况。
本项目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2015年伦审(02)号]。问卷调查前,向参加调查的学生家长告知调查相关事宜并取得知情同意。
1.3 调查方法
参照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12~15岁学生组调查问卷,结合本调查研究目的,自行设计问卷。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专家评定、预调查并反复修改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口腔卫生行为、甜食习惯、口腔健康知识、口腔保健态度、牙痛及就医经历等,共计22题。调查组成员(已于调查前统一培训)到各班级发放并讲解调查目的及填写注意事项后,当场发放,由学生现场独立完成并收回。现场检查问卷,及时发现资料不全、漏选、未按要求填写的问卷,立即现场修改并回收。
1.4 质量控制
在现场调查开始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培训调查者,熟悉并统一调查方法。严格筛选出合格调查者2人,经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大于85%。问卷回收后,分析调查表数据无逻辑错误后,使用Epidata进行数据的双录入,对录入数据及时比对、校正,并随机抽取10%复查。
1.5 数据分析
所有的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检验水准取0.05。对于连续性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u检验进行分析;对于离散性数据,计算频数和百分比,选择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对于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收回有效问卷3 902份,男1 953人,女1 949人;主城区中学生1 938人,占49.7%,郊区中学生1 964人,占50.3%;其中独生子女1 779人,占45.6%,非独生子女2 123人,占54.4%。
2.2 口腔卫生行为分析
口腔卫生行为包括刷牙习惯、使用牙线和含氟牙膏3个方面,将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的情况定义为良好刷牙习惯,结果显示:有良好刷牙习惯的1 548人(占39.7%),有使用牙线习惯的343人(占8.8%),明确使用含氟牙膏的仅293人(占7.5%),2 724人(69.8%)被调查者不清楚使用的牙膏是否含氟。
不同人群良好刷牙比例的比较见表1,经卡方检验,女生的刷牙习惯好于男生,城区好于郊区,独生子女好于非独生子女(P<0.05)。不同人群使用牙线及含氟牙膏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甜食习惯分析
甜食习惯主要包括:1)甜点心(饼干、蛋糕、面包)及糖果(巧克力、含糖口香糖);2)甜饮料(碳酸饮料及果汁);3)加糖的牛奶、酸奶、奶粉、茶、豆浆、咖啡。调查对象中每天进食甜点心及糖果者983人(占25.2%),每天进食甜饮料者1 662人(占42.6%),每天进食含糖奶制品或咖啡等1 494人(占38.3%)。秩和检验分析结果见表2:在进食甜点心及糖果的频率方面,女生高于男生;在进食甜饮料频率方面,男生高于女生,市区高于郊区;在进食含糖奶制品、咖啡的频率方面,女生高于男生,市区高于郊区,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人群良好刷牙比例的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the proportion of good brushing in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表2 不同人群甜食习惯的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the sweet habit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2.4 口腔健康知识分析
口腔健康知识共8个题目,每题1分,总体得分为3.94±1.17,平均正确率为58.9%,各题正确率见表3。通过u检验分析,男生得分为3.92±1.20,女生得分为3.94±1.1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2,P=0.24);市区学生得分为3.88±1.13,郊区得分3.89±1.2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8,P=0.47);独生子女得分为3.96±1.16,非独生子女为3.91±1.1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9,P=0.35)。
2.5 口腔保健态度分析
口腔保健态度分析共4个题目,每题1分,总体得分为3.55±0.77,平均正性态度为88.6%,各题正确率见表4。男生得分为3.48±0.84,低于女生得分3.6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69,P=0.00);市区得分为3.56±0.77,郊区得分3.54±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81,P=0.21);独生子女得分为3.55±0.78,非独生子女为3.55±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0,P=0.50)。
2.6 牙痛及就医经历分析
在过去的12个月里,经常有牙痛经历者86人(占2.2%),偶尔有牙痛经历者1 908人(占48.9%),从来没有牙痛者占1 393人(占35.7%),记不清的515人(占13.2%)。对记不清者除外的3 387人的牙痛经历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经卡方检验,过去12个月里女生存在牙痛经历的比例高于男生,郊区学生高于城区学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口腔健康知识题目及正确率Tab 3 Correctness rate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不同人群就医行为方面的比较见表6,有就医看牙经历的中学生占54.5%(2 127人),从未有就医看牙经历的占45.5%(1 775人)。经卡方检验,城区中学生中有就医看牙经历的比例显著高于郊区中学生,独生子女有就医看牙经历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7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
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情况见表7,曾在学校接受口腔健康教育课的中学生占17.5%(681人)。经卡方检验,主城区学校中曾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中学生比例高于郊区中学生,独生子女好于非独生子女(P<0.05)。
表4 口腔保健态度题目及正确率Tab 4 Correctness rate of oral health attitudes
表5 不同人群牙痛经历比较Tab 5 Comparison of toothache experience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n=3 387
表6 不同人群就医经历比较Tab 6 Comparison of dental experience in various groups n=3 902
3 讨论
刷牙被认为是维护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最有效的行为[8]。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12~15岁中学生总体良好刷牙行为的比例为39.7%,好于全国第4次流行病学调查中12岁年龄组31.9%的水平[9],与四川省水平相当[10],但与沿海地区的广州市[11]及部分欧洲国家[12]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与其他流行病学调查[13-15]的结论相似,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女生刷牙习惯明显好于男生,这与不同性别的性格差异导致口腔卫生行为及态度的差异有关[16]。此外,城区中有良好刷牙习惯的中学生比例明显高于郊区中学生,提示由于区域间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方式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17]。
表7 不同人群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比较Tab 7 Comparison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among different groups n=3 902
氟化物的应用已被证实能够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生[18]。本调查中,明确回答“使用含氟牙膏”的比例仅为7.5%,而69.8%的被调查者并不清楚使用的牙膏是否含氟,此外被调查者对“氟化物对保护牙齿没有用”的回答正确率(40.8%)也低于全国水平,从侧面反映出重庆地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够。由于本项目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而12~15岁学生的理解能力还相对有限,对问卷中部分回顾性调查条目,如“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后续的研究可结合家长问卷调查,以避免评估方法上的不足。
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家长对口腔卫生服务的利用较10年前有长足进步[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牙痛史及就医经历方面,“从未看过牙”和“12个月来有牙痛经历”的比例均在50%左右,与之对应的是在对口腔保健态度中“定期口腔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回答正确率最低;这提示学生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认知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而中学生的口腔保健态度也亟待纠正。本次调查中,郊区学生中“有牙痛经历”和“从未看过牙”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区学生,提示口腔卫生服务在不同地区间分布不均衡[19],基层口腔卫生服务亟需改善,除了提供标准的诊疗服务外,还应进行必要的口腔健康教育及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加强对中学生口腔预防保健行为的指导[20],以满足居民对口腔健康的不同需求。
我国自2008年开始由中央财政支付开展中西部儿童口腔健康综合干预项目,重庆地区是该项目实施省份之一。目前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的有氟化物防龋项目,对学龄儿童(小学生)六龄牙开展有窝沟封闭防龋项目,在实施综合干预项目的同时均需开展口腔健康宣教。然而对于处于健康意识、行为方式形成重要阶段的中学时期,却缺少必要且适当的口腔健康干预措施。丁贤彬等[21-22]对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在实施窝沟封闭综合干预项目3年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改变情况较差;这提示在对适龄儿童实施干预措施后,如果没有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与健康行为的维持率会下降。
本项目对重庆地区4个区县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提示,在不断推进对适龄儿童开展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同时,对于中学生仍需继续大力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行为指导,加强对学生、学生家长及学校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并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的健康教育课程中,通过直观的示范与体验促进青少年儿童掌握相关的口腔保健知识与技能。此外,要普及含氟牙膏使用,指导正确刷牙,正确使用牙线、牙刷等口腔护理产品,促使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的转变;再推动学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应推动基层口腔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和服务意识的转变,以便为所在区域提供更优质的口腔预防保健服务。鉴于重庆市周边区县中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方式较差的状况,应考虑将工作重点从主城区逐步转移至远郊和农村地区。
本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均有待提高,应大力加强针对中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行为指导,并加强远郊和农村地区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