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2020-02-06孔岩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课程建设互联网金融

孔岩

摘 要: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高校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是高校金融教学应该思考的问题。由于经验、资金、师资等方面的约束,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存在一些不足。针对互联网金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师资团队三个方面的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2.080

1 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1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新契机

2019年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正式拉开帷幕,这届大会上金融类的项目更是前所未有的高朋满座。以中信、招商银行为首的传统银行也纷纷亮相,带来互联网与金融的碰撞。尽管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由于受到结构性问题改革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通过对自身发展初期所存在问题进行更多的理性思考,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契机。

1.2 互联网金融行业就业前景

互联网金融就业前景广阔,既可以胜任传统金融机构工作,如银行、证券、保险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也能适应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要求,如第三方支付企业、互联网金融平台等,还可以自己创业和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2 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导致出现大量的人才空缺,为了缓解这一现象众多高校开设了《互联网金融》课程。由于资源有限、经验不足和行业发展不规范等因素,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2.1 理论教学重复建设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理论基础落后于实业发展。理论教学方面跟金融学、投资学等专业课程内容有较多的重复,如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这些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内容,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针对这个现象,笔者在做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存在迷茫,不知该如何破解。互联网金融行业需求对专业人才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互联网金融人才不仅要对互联网金融产品、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等有清晰认识,了解它的产品属性、风险状况,还要了解甚至掌握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技术知识。当前理论教学在以上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2.2 实践教学创新不足

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高度实践性,其在业界的创新层出不穷。据笔者调研发现,目前市场上开发互联网实践教学软件的公司很少,可供需求方选择余地很小。开发出来的教学软件,在P2P、众筹、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聯网保险基本功能模块上实用性不强,在学生们对计算机软硬件掌控水平较高的时代,单纯的操作业务很容易掌握。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大数据金融方面,因为获取费用昂贵,建设成本高,教学过程中数据滞后及数据更新方面问题严重。在传统金融授课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惯性,很难适应“产学研用”要求下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培养要求。

2.3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的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本课程在理论知识研究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要求较高。在具备理论储备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情境分析、系统操控、产品销售等能力的培养。原有教师培养环境下,师资力量储备不足,无法胜任课程建设需要。由于待遇方面、教学时间等方面的原因,聘请“双师型”教师存在难度,导致教学内容与业务实践脱节。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相关课程建设与时俱进,师资建设方面的巨大空白已经成为制约课程建设深入开展的瓶颈问题。

3 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针对目前互联网金融课程在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提出对策建议。

3.1 立足互联网金融逻辑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优化的关键之处,在于把握互联网金融的脉络和逻辑。在互联网金融大命题下,有哪些层次逻辑,涉及哪些机构行业,会有哪些商业机遇。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自身成长过程中会有新的现象、新的理论、新的冲突出现,这些不同的观点会带来争论,课程内容具有衍生变化的属性。作为系统性探讨这一新生事物的教材,应该更加具有包容性,才能带来开放性的结果。这是一个不断观察、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快,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以实用为出发点,在梳理各种互联网金融工具发展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原理,以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为主线,沿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思路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配套案例需要关注时效性,可以建设案例库,以季度为单位进行案例更新,通过案例结合理论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些案例能够体现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

3.2 关注市场需求构建实践课程内容

互联网金融人才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手脑并用”:所谓“手”,即信息技术的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脑”,即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传统就业岗位逐渐缩减;同时,金融机构、电商企业、传统企业在产品开发和销售渠道方面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岗位。在需求端,个人客户和小商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持续存在,由于个人征信数据偏少,传统金融机构很难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便利性和性价比的需求,导致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存在空白。而互联网公司则可以通过庞大用户基础、数据持续跟踪分析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金融服务。

在实践课程方面,进行模块式的训练。可以分成业务模块和技能模块两部分。业务模块关注金融业务本身,训练基本操作能力,进行如众筹、电子支付、互联网证券、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等方面的练习;技能模块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包括大数据金融、数据挖掘、风险监控、信用评估等方面深入训练。并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3.3 创新互联网金融教学团队培养模式

互联网金融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金融专业知识体系,还要有业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互联网金融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按照“引进+培养”的双循环模式进行。在“引进”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业界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将业界的实战经验与学生分享,将业界内存在的问题及反思与学生讨论,保持实践前沿学习的实时性。在“培养”方面,一方面将校内教师安排随堂业界专家学习,协作授课,共同建设课程;同时与业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开展同行交流,走出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与开展互联网金融教学的兄弟院校开展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吕勇斌.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8,(05):64-68.

[2]王立荣,谢群.《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实践问题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37-39.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课程建设互联网金融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