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2020-02-06张兆芬
张兆芬
[摘 要]中华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语文学科的融注与承载,语文作为教育部门的关键内容,是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目标。现阶段,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策略的推进,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显著提升。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有效协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学中,教师应以传统文化渗透重要性为切入点,通过对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的深入进行,给予合理有效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中国文化传承久远,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渗入语文教学中,不论是对于学生知识水平,或是综合素质,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有效的推进之效。语文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设立,然而就理解能力来讲,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实际年龄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更无从谈及深层涵义,传统文化渗透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来讲,其意义来源于多层次、多方面。
一、传统文化渗透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陶冶学生情操
通过传统文化,借助优秀的文化内容,能有效陶冶学生情操。中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叛逆现状,以传统文化知识、道德知识的熏陶,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能引导学生良性的品质导向,起到净化心灵之效。以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为例,通过这种文学形式使传统文化得以全面呈现,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不断探索作者赋予作品的精神情感,感悟作者本身卓越的个人品质。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的渠道,使得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渗入学生思维中,引导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于语文教学的效用发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职能的体现,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心理认知能力的把控,在此基础上实现课本内容、实践操作的双效相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所在,也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借此实现对学生情操陶冶的目的。
2.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
将传统文化渗入语文教学中,是促进学生语文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语文有着关键性的教学地位,语文成绩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升学水平的高低。就目前来讲,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的结合多以文言文的文学形式为主,由于文言文其本身的晦涩性,在给学生带来学习难度挑战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耐心。将传统文化渗入其中,方便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锻炼自身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的提升,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发展现状
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发展现状:其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视程度浅薄,教师通常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之效,而对于教师来讲,其引导职能如果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指引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语文学习过程中,就会削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最終成为传统文化发展和继承环节中的阻碍。其二,信息化技术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性沟通和交流,通过语文教学,能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形成良好的导向之效,把传统文化赋予到语文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去转变学生思想,借此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其三,在教学模式上,中学语文教师普遍采用的是传统化的填鸭灌输式教学,加之语文课堂本身所具备的枯燥性,缺乏创新力,教学模式落后,自然会使得学生学习兴趣被不断缩减。其四,部分教师自身对于文言文思想的挖掘程度尚浅,自身育人水平不够,就算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传统文化讲授,却也无法实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入渗透。
三、促进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1.深度挖掘语文教材所富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皆是古人对政治抱负愿望最浓郁的体现,借助大量优秀文化传播为渠道,更深层挖掘课本内容来完成相关学生教育工作。通过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对作品作者本身历史环境、生平履历的讲述,深层剖析语言、人物所赋予的内涵,以课本为基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知识理解来促进自身修养的提升,树立优秀的个性和人格。
2.借助经典诗文朗诵促进学生心灵品质提升
传统文化所涉及的不仅是道德观,还包括相应的审美、价值观,以课文阅读为媒介,强化对其中文化知识内涵的汲取,借此来传承和发扬。中学语文诗词的朗诵要讲求情感、赋予作品生动的情境,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直击内心,有着独特的生命感染力。以陶渊明为例,要想让学生领会到其淡泊名利的人生价值观念,就要引导学生深入其作品,反复阅览,深入研讨,揣摩作者思想,借此化为自身所感,滋养心灵,从而让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高级人生境界。
3.促进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学语文课堂构建
(1)建设卓越的师资团体
根据教育部制度规定,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传统文化内涵,促进独立、自由、诚信、爱国等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学语文教学的交融,以教师为媒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从对教师为人师表的学习中,实现他人素养的自我人格转化,提升学生自身品格;此外,教师在授业解惑时,更要深入研讨,剖析自我,积极改革,创造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模式,从而提升自身育人水平,发挥传统文化之效,将自身发展至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教育者。
(2)创造教学情境,打造高质量“文化课”
学校方面,可以建设相应的名人名言文化廊,借此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此外还可以借助黑板报的形式,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在班级内部定期开展相关宣传活动,以这种宣传模式,更好地营造校园内部传统文化的学习气氛。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前的四分钟演讲,要求学生轮流围绕传统文化展开自身论述,题材上无论是丰功伟业,亦或是成语典故,都要对传统文化有所涉及,演讲完成后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点评,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此过程中所拓展的文化知识,以及自身对人文素养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养成,更主动地去学习、深入研讨。通过读后感悟积累,经验分享,完善学生传统文化的知识面与理解角度。
(3)丰富学生课后传统文学阅读量
一定程度上,文学就是人学的具象化载体,通过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借此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综合素养的再度提高。丰富的文学阅读积累一方面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在阅读能力上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通过阅读,学生感悟作者情感脉搏的跳动,从而培养出更为强大的综合素养,以及更为健全的人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递交周记,一方面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能有效掌握学生阅读情况。通过对文学著作的阅读,能极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借此来丰富自身写作能力,有效促进个人作文水平的提升。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阻碍、困难,要学会主动咨询,教师要及时予以相应的指导,答疑解惑,将作者自身特点、作品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由学生进行再次阅读和分析。寒暑假期间,教师要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学生撰写章节感悟,开学后再由學生轮流演讲,并予以互相评价,筛选出最佳阅读者,借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趣味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绵延千年的财富和瑰宝,是中华民族人类文明创造过程中的伟大结晶。教师有义务、有职责将传统文化渗入语文教学中,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之效,促进学生发展。在此教学环境之下的中学生,也可以更全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所在,培养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品德,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桂琴.语文教学靠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
[2]冯美丽.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内蒙古教育,2019,(02).
[3]郭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6.
[4]马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8,(26).
[5]刘艳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6]李晓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课外语文:上,2016,(04).
[7]伍莉莉.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09).
[8]周鸿波.以高中语文教学为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6,(23).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