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卫华:心中有民 脚下拓路

2020-02-06何秀英

广西电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木村黑山羊养羊

●何秀英

2018 年,钦州市钦州港东场镇白木村的阮忠福火了,成了频繁获奖和上电视的名人,他靠养羊脱贫致富并带动身边人养羊致富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成功的背后有自己的努力,也得益于扶贫工作组成员不辞劳苦的付出,其中一位优秀工作队员叫龚卫华。

龚卫华2010 年7 月参加工作,是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钦电)设备维修部锅炉专业点检长。为了响应中央“十九大”脱贫攻坚精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钦电选派优秀共产党员龚卫华到广西钦州市东场镇白木村、钦州市浦北县江城街道桥山村做驻村工作队员。

走村串户察民情

接到选派任务,龚卫华非常兴奋,第二天一早,他就整装出发了。车颠颠簸簸、左拐右绕走了大概两个小时还没找到地方,高德地图也无法导航到具体位置,走一路问一路,开了三个半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当时他就想:这么偏僻的地方,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人们出来一次该多难啊。

龚卫华(左一)跟白木村村委了解情况

山深自桃源。才进入村口,龚卫华就看到一派山清水秀之色,可这里却是他的扶贫村啊。龚卫华不明白这里为何会好山好水好穷?为了弄清原因,他拿着笔记本走村串户,去重点贫困户家里走访了解具体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排查,终于找出致贫的症结所在:有能力有本事的走出农村,到县里、市里生活了,村屯里就剩老人、小孩;基本没有规模产业,没有大项目,想养殖或者种植,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交通不便利,物流不畅通,只能定时骑摩托去10 千米以外的集市上交易买卖;信息不发达,思想较落后。听说他是扶贫工作组的,村民们眼前一亮,满含期望的眼神令龚卫华深感肩上担子沉重。

政策落实谋民利

调查了解到贫困户的生存状态后,龚卫华心里很是着急,可他知道自己光着急没有用,要发挥党组织和集体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拔穷根。

他多次召集村两委、共产党员、村民代表开会,宣传党和国家扶贫政策,深入了解村里贫困情况,共同制定帮扶计划,最后通过民主评选把符合标准的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白木村42户及桥山村44 户,共识别贫困户86 户。同时他四处“化缘”,拉动资源,推动扶贫建设。

龚卫华和扶贫工作组成员一起开动脑筋,多措并举,一方面让符合享受国家扶贫政策资金的村民抓紧申请,另一方面采取扶贫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此外,以“公司+基地(合作社) +家庭农场(农户)” 产业化经营模式,引进企业老板,成立农民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

在扶贫工作队员的奔波和帮扶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桥山村成立两个农村合作社,发展本村特色产业,种植马铃薯、霸王花、百香果、柑桔等作物,并建立纯黑猪、肉鸡养殖场4 个;白木村结合国家新出台的土地承包新政策出租集体荒地,以每亩400 元出租集体用地360 亩,每年可获利14.4 万元,同时成立了超龙合作社,发展黑山羊、土鸡等特色养殖。

扶贫工作就这样有序地开展起来了。

“对症下药”解民困

在扶贫工作进入正轨,大伙兴致勃勃开始养鸡养猪养羊的时候,新问题又出现了:村里交通不便,销售渠道不畅通。

龚卫华在村头转悠的时候,看见满地找虫吃的土鸡,想起小时候妈妈炖的土鸡,那种香喷喷的味道,在城市中再也没尝到过。瞬间,他联想到如今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几乎很少能吃到这么绿色环保的走地鸡了,如果把这些鸡销往城市,一定不愁没有销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扶贫工作组的成员和村民,大家都觉得可行,立马行动起来,联系了几个单位,居然卖出去近百只鸡。正当大家忙着查看收入的时候,一盆冷水浇了过来。同事发信息给龚卫华:“兄弟,这鸡是好鸡,可是我们住在城市,不方便宰杀啊。”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散销没有地方宰杀给购买者带来不便。左思右想,他们最后决定在村里集中宰杀,并用保 鲜柜保鲜,定时定点送到销售地点,提前联系用户去取。这样一来问题都解决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城里人也吃上了环保走地鸡。

解决了走地鸡销路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又让龚卫华上了心。白木村的村民阮忠福原来和儿子一起出海务工,收入可观,但因为妻子2013 年突然中风入院治疗,他只能放弃出海回家照顾妻子,还向亲友借了几万元给妻子治病,一家四口住着的泥瓦房,只有50 平方米而且墙体爆裂,下雨时还会漏水。龚卫华专门针对阮忠福制定了一个扶贫计划,通过金融扶持政策,帮助他贴息贷款50000 元及财政产业扶持资金5000 元、医疗救助5000 元,购买了65 头黑山羊,并邀请村里养羊致富能人陆仁东进行结对技术帮扶。阮忠福有了资金和技术后,养羊规模一下就上来了,成为白木村第一批光荣脱贫户,建造了80 多平方米的楼房,还注册了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并规划设立网站平台。他通过发展养殖黑山羊脱贫致富的事迹也带动了其他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白木村有着万亩连片山林优势,是纯天然黑山羊养殖的风水宝地。白木村的黑山羊养殖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也成为白木村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阳光雨露”暖民心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村里走访过程中,有人提到娃娃上学问题也成了贫困村民的心头大患。龚卫华和扶贫工作组的组员们彻夜查阅政府“阳光雨露”计划申报要求,结合两村适龄儿童家庭具体情况,统计出一批符合政策条件的学生帮助他们申报“阳光雨露”计划助学金,并得到上级批复,让适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白木村铺设硬化道路16.2 千米,环村路4 千米,改造危桥40 米;桥山村幸福家园,儿童家园建设完成,桥山小学教学楼改造完成;白木村92 名学生获得“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资助”、10 名学生获得“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资助”、5 名学生获得“职业学历教育补助”,桥山村29 名学生获得“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资助”、3名学生获得“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资助”、2 名学生获得“本科学历教育补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白木村和桥山村,伴随着一条条扶贫路的延伸,高效农业迅猛发展,绿色养殖业蒸蒸日上,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白木村2017 年10 户40 人达到“八有一超”的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3.0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7%。桥山村2017 年底脱贫22 户97 人,贫困发生率为1.6%,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66%。2018 年底两村整村脱贫。

龚卫华在《国投扶贫白皮书1995-2020》发布会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现场

白木村的致富名人阮忠福不断发展自己的养羊产业,也经常外出给贫困户传授养羊知识,还奔波各地为村民的羊群找销路。他主动结对帮扶,自发为村民做实事,成了养羊脱贫致富的带头大哥。

而龚卫华由于工作出色,近日入选《国投扶贫白皮书(1995—2020)》中的“25 张扶贫面孔”。采访龚卫华的时候,他说:“做农村工作和在单位上班,完全是两种生活,驻村的时候,总是悬着的一颗心,总是绞尽脑汁想为村民做点实事,帮助他们生活好起来,因为来到这里,我就是他们的依靠,我得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猜你喜欢

木村黑山羊养羊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夏季养羊八注意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台声》画坊
暮晚的黑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