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经验与战略选择

2020-02-06王战军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位研究生质量

王战军,于 妍,王 晴

(1.北京理工大学 a.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b.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2.首都师范大学 发展规划办公室,北京 100048)

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是知识生产和创造的重要源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生力军。在新时代,回顾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总结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全面把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展望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一、7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风雨历程

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发展历程,我国研究生教育是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在突破中发展、在服务中提升,经历了从萌芽诞生、探索经验,到发展壮大、全面提升的不同阶段,有力地服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一)探索与波折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f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国研究生教育在探索中前进。在国际环境和内部需求共同影响下,国内研究生教育开始学习苏联模式,先后颁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等政策文件,调整教育内容和体制,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1949至1965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2.34万人,其中毕业1.64万人。在工业化发展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背景下,我国效仿苏联的副博士学位教育,建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但由于受到社会运动的冲击,加上没有学位制度的保障,中国培养副博士研究生的尝试为时短暂。

研究生教育在探索中面临多重波折。五十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我国研究生教育也力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寻求自主发展的道路。从1966年开始,研究生招生工作被迫暂停,初步探索建立起来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停滞。十多年研究生教育的停滞, 造成我国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青黄不接。[1]

(二)恢复与初创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迎来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春天。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了研究生教育领域三大战略决策:恢复研究生教育、建立学位制度和大规模派遣留学生,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奠定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2]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我国建立了现代学位制度,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等政策文件,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此外,国家决定试办研究生院。自1984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置56所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制度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研究生院的试办,带动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建立了研究生教育专门管理部门,标志着研究生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独立的层次。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自1978年研究生恢复招生的10年间,研究生入学人数快速攀升,我国在校研究生总人数由1978年的1万余人增长至1987年的11余万人。十年间,研究生教育在校生规模增长了十倍,为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同时,为满足我国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研究生培养逐渐开始突破单一培养模式,进行“校所联合培养”“双导师联合培养”“产学研联合培养”“国外联合培养”等改革尝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据统计,1978-1987年我国公派留学人员4.6万人,其中研究生1.2万人,占比达到了四分之一以上。[4]

(三)搞活与放权

90年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求学愿望,国家采取多项改革措施,调整结构满足需求,建立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制度。在学位类型方面,国家为更好地培养各行各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创立专业学位,同时发布《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关于加强专业学位教育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专业学位建设。在学科设置上,1990年,国务院发布新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规范了学科设置。在学位授权审核方面,针对前三批学位授权审核中学科结构不合理、较难适应社会需求的状况,1993年,国家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积极合理调整授权点的学科结构,贯彻按层次办学。

为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1994年起,国家成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及相关咨询服务。1995年起,国家逐步推行新的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成立了一批省级学位委员会,部分审批权下放到省级学位委员会和部分条件较好的高等院校。

(四)服务与提升

建设研究生教育大国,服务国家转型发展。1999-2009年的10年间,我国研究生招生年均增长率达到20.79%,2009年全国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140万余人,短期内从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从“规模导向”逐步转向“质量导向”,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推进研究生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为支撑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位授权点水平,我国采取了质量评估、创新激励机制、专项经费等政策保障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2010年至2018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由53.82万人增长到85.80万人,年均增长量为4万人。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任务迫切需要高层次、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国家发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这一阶段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发展奠定了基调。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在借鉴国际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为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构建了包括学位授予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在内的“五位一体”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新体系。

二、7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奋斗经验

70年砥砺奋进,70年厚积薄发。70年间,我国研究生教育立足国家和社会需求,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突出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坚持国际视野,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提升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一)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研究生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教育。[6]70年,研究生教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国家急需人才为己任,培养了一批师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这批人才对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研究生教育以更加多元的方式融入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促进我国国家、区域、城市发展的有生关键力量。有学者基于1996-2016年全社会就业人员数中研究生学历就业人口,测算出研究生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7]研究生教育有效改善了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就业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就业人口为7154.80万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人员27.59万人,研究生学历人员占到就业人口的0.39%。2017年,我国就业人员达到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占0.80%,换言之,2017年每1000名就业人员中就有8人接受过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从2009-2016年就全国人员就业行业构成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员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对于改善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学历结构、促进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如表1所示。

表1 2009-2016年全国按行业就业人员研究生及以上教育程度构成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2016年.

(二)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研究生教育过程

提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70年的探索与奋斗,我国研究生教育不断创新招生方式和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持续改进研究生招生录取方式,招生方式多样化。在硕士层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校依法自主招生、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在博士层面,积极借鉴国外博士生招生考试制度,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申请—考核”制度。同时,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并轨,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并入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招生,满足录取条件的学生将可以选择以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的形式攻读学位。

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多元化。研究生培养由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为学术型、专业型两类培养模式;不断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开展了“校所联合培养”“双导师联合培养”“产学研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中外联合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通过学习借鉴、探索创新,建构了“五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学位授予单位、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五类主体协同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在“服务需求、提升质量”的时代呼唤下,我国开展了学位论文抽检、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学科评估等多元质量保障活动,全方面追求质量卓越。

(三)与国家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战略的后备军,[8]始终坚持与国家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走在时代的前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攻关,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大力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战略需要的外交、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等高层次人才。十八大以来,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了全国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汇聚了全国60%以上的院士、杰青、千人、万人等高层次人才,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SCI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9]

时代在进步,研究生教育紧随时代的步伐,也在不断创新。在新时代,为支撑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我国研究生教育聚焦立德树人,突出质量导向,优化学科和学位点布局,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基于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双一流”建设。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培养卓越的高层次人才,在科教融合、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0]

(四)拓展国际视野,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研究生教育国际影响力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70多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国际话语权,扩大了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1978年12月派出第一批52名公派赴美留学生为标志,中国开始大规模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揭开了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序幕。[11]数据显示,2018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随着《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2017年)等政策陆续出台,我国逐步形成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来华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来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规模及其所占比例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8506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9444人,博士研究生25618人。[12]

1978年以来,中外合作办学从少到多、从点到面,规模不断扩大。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于1986年9月成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启了我国教育机构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先河。[13]截至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的硕士及以上教育合作办学机构数发展到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129个。[14]

三、新时期中国研究生教育战略选择

70年发展为我们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们需要认真总结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经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双一流”建设为载体,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开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新征程。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研究生德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核心,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

全面落实习近平讲话精神,切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回归教育初心,一切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打好“共识”攻坚战、“实践”攻坚战。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科建设、教学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过程和环节,使之成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根本准则和价值准绳,实现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发挥好导向作用。加强研究生德行与能力的培养,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引导研究生以知促行、以行践知。

(二)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把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

加强理论研究,把握研究生教育规律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当前,研究生教育学理论研究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还很薄弱,理论体系的形成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研究生教育学应围绕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开展理论研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学发展道路。

第一,加强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和育人规律研究。一方面应加强研究生教育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研究,深入探讨研究生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的关系,关注研究生个人的成长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另一方面,扎实分析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研究生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特殊性。围绕研究生教育当中的实际问题和特殊规律开展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第二,创新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研究范式,对于当前创新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具有积极意义。[15]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运用动态范式开展研究活动,从而实现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科学化。第三,逐步形成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倾力打造国际研究生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以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以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研究生教育发展步伐

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尖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需要更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从国际竞争来看,中美贸易战呈现出新的特点,美国把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核心领域。在这场规模空前的贸易大战背后,人才大战也是风起云涌,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领域,人才紧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上升为社会对高层次人才、优质研究生教育需求的美好愿望,与我国研究生教育资源尚不够充分、质量尚不够高之间的矛盾。[16]为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研究生教育发展步伐。

面向各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一是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在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二是寓教于研,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和校企联合培养,建立服务需求动力机制,立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创新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跨学科建设。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核心产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关键领域,多出原创性和关键性的尖端技术,加强对“卡脖子”技术的研究和突破。

(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是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构建了包含优质生源选拔多样化、培养过程规范化和学位论文审核专家化等全过程的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相比,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相比,与国际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17]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妥善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首先,完善“五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把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入口关”和“出口关”。[18]一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引导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管理者以及研究生自身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意识;另一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第一主体的责任意识,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和监管,强化社会机构的监督,使质量保障覆盖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其次,学位授权点的布局与社会发展的匹配程度关系着研究生教育质量,学位授权审核要立足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布局结构,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最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9]研究生教育评价要用数据说话,用客观事实说话,积极开展以研究生教育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估,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多元主体化和动态化,进一步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五)以“双一流”建设为载体,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

“双一流”建设对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目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点数占到全国高校博士点数的64%,招收博士研究生占到了全国的 81.3%,理应在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中承担更多责任,率先探索并创造经验。[20]“双一流”建设将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加速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带动研究生教育整体发展,同时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发力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重要建设路径选择。如,南京大学聚焦“双一流”背景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以现有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对课程体系加以提升和完善,为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学术型导向类、创业就业导向类和复合型导向类等三条个性化发展路径,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样化的发展需求。[21]研究生教育发展应以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育人质量、一流的学术成果、一流的社会服务、一流的国际影响为己任,以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助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当发挥好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两个作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借着“双一流”建设这股东风,[22]立足实际,借鉴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经验,强化优势,补足短板,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之路。

经过70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位制度和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话语权。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围绕“立德树人、服务国家需求、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培养质量”的主线,我国研究生教育要总结经验,借鉴与创新,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强国目标。

猜你喜欢

学位研究生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质量投诉超六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趣谈“学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