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佩内落普与《月亮虎》

2020-02-05郭国良

山花 2020年1期
关键词:克劳迪布克奖埃及

郭国良

1984年,英国作家佩内洛普·莱夫利和她的丈夫、友人一同在尼罗河畔旅行。于她而言,这里的景色是熟悉而又陌生的。

五十一年前,佩内洛普就出生在埃及开罗。她的父母都是英国侨民,偶尔会带着女儿回国探亲。身为家中独女的她并没有得到父母太多的陪伴,也没有在埃及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她阅读了希腊罗马神话、《旧约全书》等传统经典,虽身在埃及,却让英国文学早早地在心中扎了根。当然,童年的美好记忆里也少不了沙漠里的野餐,金字塔下的驻足,以及出现自家花园里的胡狼猫鼬。二战爆发后,一家人被困在开罗,现代战争的装甲坦克成了佩内洛普幼年习以为常的事物。几十年后,她故地重游,虽然很多景色已然不再,但埃及仍是那片神奇复杂的土地。不同时代留下的痕迹可以在此从容共存,凝固了历史,也消解了时间。

1945年,战争终于结束,但父母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佩内洛普不得不到伦敦和奶奶一同生活。不久,她被父亲送去寄宿中学。那里的同学并不友好,但更让佩内洛普难以忍受的是这所学校对文学的轻视——在图书馆里读上一小时的书竟是这里的老师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即便如此,佩内洛普还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于是,她的父亲特意拜访了校长,想问问是否该让女儿上大学。这位女校长却对此表示震惊——既然已经中学毕业,那自然就该结婚了,这里的女学生可都是这样的。但这位父亲显然没有如此短见。1951年,佩内洛普进入了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所学的专业是近代历史。她对历史的兴趣来源于对过去的好奇,而学习研究历史的过程又引发了她对记忆的思考。不过,大学里的佩内洛普算不上勤奋,也谈不上出色,更没有打算在专业领域内干一番事业。学校鼓励女大学生学习速记和打字,否则即便是拿到了牛津大学的文凭也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而掌握了这些技能的女大学生往往就去当了秘书。当年的佩内洛普也不例外,她在圣安妮学院找到了一份助理工作,虽然很喜欢高校的氛围,但并不觉得这份工作本身有何前途。佩内洛普曾在访谈中坦言,如果不是毕业工作后不久就结婚生子,她也许会不那么安分,然后另有作为。

1957年,佩内洛普嫁给了杰克·莱夫利,生下了一儿一女,过上了全职家庭主妇的生活。正是在这个时期,她投入到了广泛的文学阅读中,并渐渐萌生出了写作的念头。在两个孩子都开始上学之后,她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创作。从全职妈妈转型为全职作家,儿童文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她首先施展拳脚的领域。1970年,佩内洛普出版了她的首部兒童文学作品《星笼》(Astercote),此后便保持着大约每年一部作品的产量。1973年出版的《托马斯·肯普的鬼魂》(The Ghost of Thomas Kempe)获得了英国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卡内基文学奖,至今仍被视作儿童读物中的经典。1977年,佩内洛普出版了她的首部成人文学作品《通往利奇菲尔德之路》(The Road to Lichfield),此书入围了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奖——布克奖——的决选名单。在佩内洛普看来,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并无本质不同,她所感兴趣的历史、过去、记忆等话题在这两类文学作品中都得到了反复探讨。迄今为止,佩内洛普已创作了三十余部儿童文学作品,二十余部成人文学作品,1989年因卓越的文学成就而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而1984年的这场旅行对于佩内洛普·莱夫利来说意义非凡。再次踏上埃及的土地,虽时过境迁,但这里曾经的温度、味道、所见、所闻恍如昨日。于是,一部小说便在这场旅行中有了轮廓。

小说名曰“月亮虎”,指的是作者自己曾在埃及见过的一种绿色盘状蚊香,点燃后会沿着螺旋的形状一寸一寸慢慢落下灰烬,最后在尾部,也就是中心处寂灭。小说中,“月亮虎”出现在二战时期埃及的一间旅馆内,那是女主人公克劳迪娅·汉普顿与爱人缠绵缱绻的场所,是她人生岩层的“核心”,也是小说的中心部分。

《月亮虎》出版于1987年,在此之前,佩内洛普已有两部作品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当她凭借《月亮虎》再次闯入布克奖决选名单时,就连她自己也不看好自己,甚至还准备好了第三次落选的感言。奖项揭晓之前,英国立博投注公司对佩内洛普获奖的赔率为7/1,而决选名单上的另一部热门作品却有5/2的赔率,可见佩内洛普并不被看好。然而,《月亮虎》不仅拿下了1987年的布克奖,还在2018年进入了“金布克奖”的决选名单,被评委推荐为20世纪80年代最优秀的布克奖获奖小说,认为其超越了包括拉什迪的《午夜之子》、库切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以及石黑一雄的《长日将尽》在内的其他同年代布克奖获奖作品。

然而,不论是获得布克奖,还是入围“金布克奖”决选名单,《月亮虎》的突出重围常常被形容为“惊喜”,人们难以置信的态度透露出了对这部作品或多或少的轻视。个别评论甚至认为此书不具挑战性,不过是“家庭妇女的选择”罢了。但是,布克奖的评委是有眼光的。更多的评论家和读者肯定了这部作品的精美、复杂与深刻,也对佩内洛普的创作才华大为赞赏。

《月亮虎》的女主人公克劳迪娅·汉普顿是一位追求独立的现代女性,她与作者本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克劳迪娅出生在一战爆发前的英国,其人生轨迹深受两场世界大战的影响,这与作者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诸多重合;女主人公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历史,之后又以写书为生,这与作者的教育背景和事业发展也很相近;与佩内洛普一样,克劳迪娅也曾在埃及度过一段重要的时光,她在那里亲历二战,邂逅爱情,饱尝生离死别之苦。当然,克劳迪娅并非作者本人的复刻。她与哥哥的关系非比寻常,即便和恋人育有一女也拒绝结婚,在事业上争强好胜,在生活中我行我素,言语刻薄,待人冷淡。不喜欢克劳迪娅的人只看到了她表面的狂妄自大,但更多喜爱这个角色的人却触摸到了她内心深处脆弱无形的堤坝——在历史的波涛中高高筑起,又在时间的冲刷下渐渐崩塌,最后显露出了一个富有张力的自我。

阅读这部作品绝非没有挑战。小说开篇,76岁的女主人公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虽因癌症命不久矣,却声称自己要写就一部“世界史”。这所谓的“世界史”其实就是克劳迪娅的个人史。她没有将其诉诸笔端,而是在脑海里不断联想闪回,将重要的人生片段放入万花筒里抖动一番,然后一段一段拿出来回味,所遵循的不是时间的先后,而是她内心独有的出场顺序。克劳迪娅不是唯一的叙述者,许多场景会以不同的叙事视角和叙事人称反复呈现,仿佛其他人物的过去也被放入了这个万花筒里相互碰撞。独特的叙事手法创造的是无限的阅读乐趣——读者大可像侦探一般细细探索,看看这万花筒里的克劳迪娅究竟是怎样一位女性,看看她眼中的历史和心底的回忆又究竟是怎样一番模样。

其实,想要写就“世界史”的人是作者自己。《月亮虎》篇幅虽短,格局却大,时间跨度几乎涵盖了整个二十世纪,所关注的也并非只有女性在其间的生存状态,更是整个世界和全部人类。过去与现在的交互、回忆与现实的出入、个人经历与宏大历史的关联,以及战争、死亡、信仰、乱伦等深刻的话题都是这部小说想要探讨的,女主人公的自身命运和充满矛盾的人物特点只是这些探讨的载体和出口。这般多重的主题并没有在这部短小精悍的作品中杂糅堆叠,而是通过错乱但有序的叙事流畅输出,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足可见作者创作功力之深厚。

佩内洛普不愿被贴上“女性作家”的标签,事实上,她也不该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她有不少作品采用的是男性视角,比如1984年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的《据马克所说》(According to Mark)。虽然她的小说常常离不开家庭和爱情故事,但就如她自己所言,每个人都有爱情,男人也活在家庭之中。如今已有不少学者发现,佩内洛普的作品内涵很难用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或者任何一个文学标签来简单概括。在佩内洛普看来,写作是为了“感知和解释人类存在的模式与意义”,而《月亮虎》无疑是她朝着这个目标的一次成功尝试。她崇尚语言的精准,追求以最少之言,表最深之意。因此这部作品是值得反复品味的,就像万花筒里的五彩图像,当你再看一眼时,世界又不一样了。

猜你喜欢

克劳迪布克奖埃及
杂项收藏家
静默的掌声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布克奖破例开“双黄蛋”,两女性获奖
2019年布克奖获奖名单公布
埃及艳后(外二首)
韩国作家首度入围布克奖
埃及有个鲸之谷
《狼图腾》真相,一只明星狼的悲欢离合
试析美萨里那政治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