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有味亦有情
2020-02-05庞洁
庞洁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榖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榖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陈风·东门之枌》
去参观司马迁祠时,顺便逛了一下历史悠久的韩城古城。韩城古城南临澽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韩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唐武德八年(625)设韩城县治始,至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城内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及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和店铺,建有县署、谯楼、尊经阁、龙门书院、城隍庙、庆善寺、五楼五营、圆觉寺、乐楼以及大小庙宇数十座。琉璃彩饰,金碧辉煌,重檐叠屋,结构严谨,古城建筑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满大街四溢飘香的花椒味儿和琳琅满目的花椒产品,有花椒饼、花椒啤酒、花椒精油、花椒皂、花椒芽菜、花椒酸奶等,我跟友人开玩笑:“就差研发出花椒香水了。”
历史悠久的韩城花椒,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韩城县志》论土产中就有“境内所饶者,惟麻焉、木棉焉、椒焉、柿焉、核桃焉”的描述。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韩城县续志》也有“西北山椒,迤逦溪涧,各原野村墅俱树之,种不一,有大红袍……远发江淮”的描述。韩城大红袍以“粒大肉丰、色泽鲜艳、香气浓郁、麻味纯正”而闻名天下。我头一次喝到花椒酸奶,前所未有的奇异美味沁人心脾,至今难忘。再读到《诗经》里写花椒的诗句“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像锦葵花一样美丽的你呀,把你手里的花椒送给我吧),仿佛又嗅到了花椒香味,“椒之实芬香,故以相遣”。对,就是这么香呀!
在胡椒和辣椒之前,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三大辛香调料是花椒、茱萸和姜,这三样被称为“三香”。巴蜀人便利用这三种调料,形成了他们最初的味觉系统。如今大家对重庆火锅都十分痴迷,过瘾的颜色和辣来自辣椒,而深厚的味道来自花椒。不像胡椒和辣椒源于西域或海外,花椒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缺少的辛辣香料,野生在巴蜀秦陇的大山之中。花椒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尔雅》上,被称为“檓”或“大椒”。上古民众初次接触花椒,一定觉得这种满身是刺的树结出的果实味道奇特,才会对花椒怀有敬畏之情。
但是花椒一開始并不是摆在餐桌上的,而是摆在敬神的供桌上。香味在我国古代是颇受重视的,古人认为香气是给神灵最好的礼物。花椒同兰花、桂皮一样被视为重要的香料。在《楚辞》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椒,香物,所以降神。”西周时代,祭祀中使用“椒”已是普遍现象。《诗经·周颂·载芟》记载了周朝丰收之后,在祭祀祈福的时候说道:“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在贡品中摆上花椒来祈求家族安宁,风调雨顺。
上古和先秦人民已经懂得使用花椒作为一种药材,成书于秦汉的中国第一部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指出花椒具有“坚齿发”、“耐老”、“增年”的作用。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也讨论了花椒能治寒痛和饮食不振。从汉代开始,人们对花椒的医药作用有了明确的认知。南北朝之后,我国大部分医药典籍中都有花椒的身影,在民间广为应用。
这首《东门之枌》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的情歌,它反映了陈国当时尚存的一种社会风俗,此诗中花椒则是男女相悦的定情之物。
东门,指陈国的城门。枌:木名,白榆。子仲是姓氏。“婆娑”指跳舞时旋转摇摆的样子,形容姿态优美。毛传:“婆娑,舞也。”“婆娑阶下舞仙禽,此地幽人酒独斟。”值得注意的是,婆娑,不同于“娑婆世界”中的“娑婆”。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榖旦,即“吉日”,好日子。荍:锦葵,草本植物,夏季开紫色或白色花。贻:赠送。握:一把。椒:花椒。
今译:
东门外的白榆树绿荫蔽日,宛丘上的柞树林枝繁叶茂,子仲家豆蔻年华的姑娘,在绿树下翩翩起舞。
选下个好日子好呀好风飘,城南门外的广场上真热闹。漂亮姑娘放下绩麻的活计,在集市上欢欣舞蹈。
聚会相亲好日子就在今朝,少男越过人群挡住她的道。看你粉红笑脸好像锦葵花,她赠我一捧紫红的香花椒。
此诗是以小伙子为第一人称口吻写的,姑娘是子仲家的女儿。开篇就交代了男女欢聚的场所:陈国的郊野有一大片高平的土地,那里种着密密的白榆、柞树。这既是地点实写,也是交代春天胜景。在这样风和日丽的季节,子仲家的姣好少女跳着飘逸优美的舞蹈。春天来了,少男少女的春天来了,他们以曼妙的舞姿吸引着对方多情的目光。
这首诗写得很美。在城东门外的白榆树下,在宛丘的柞树林边,小伙姑娘去那里幽会谈情,姑娘舞姿翩翩,小伙情歌宛转。幸福的爱情之花含苞待放。在小伙眼睛里,姑娘美如锦葵花;在姑娘心目中,小伙是她的希望和理想,要送他一束花椒以表白感情。
“榖旦”这样的良辰吉日是祭祀狂欢日。上古的祭祀狂欢日有多种。比如农耕社会中作为时历标准并祈祷丰收的火把节、腊日节等远古年节;祭祀生殖神并乞求部族繁衍旺盛的上巳节等各种祭祀日。不同主题的祭祀狂欢日有不同的祭祀和狂欢内容,比如驱傩、寒食、男女短期的恢复自由性交等。据朱熹《诗集传》,陈国“好乐巫觋歌舞之事”,陈国的古风可以说是保存得比较好的。
在《唐风·椒聊》中,有“椒蓼之实,繁衍盈升”之句,花椒由于籽多,由此借喻妇女多子。椒类中有一种健壮聚成房的,房椒叫作“椒房”,宫廷历史剧中,我们经常听到皇后住的地方叫“椒房殿”或者叫“椒宫”,也是取其多子多福之意。据说,赵飞燕嫁给皇帝后久久未能怀孕,于是汉成帝命令工匠把赵飞燕寝宫的墙壁上都涂满了花椒,赵飞燕最终顺利产子,而她居住的宫殿就被称为椒宫。《红楼梦》第十六回中亦有“每月逢二、六日期,准椒房眷层入宫请候”之句。
《楚辞》中也多处提到花椒,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中写道:“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是指用最好的祭品来敬事天神,蕙、兰、桂、椒,是屈原诗歌中常用的香草,具有高洁的象征意义。这一点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文物中得到了验证,在发现的四个香囊和六个绢袋内,就盛放着辛荑、肉桂、花椒、兰花等芳香植物。除此之外,楚国人还发明了两种影响深远的花椒用法,一是以花椒入酒,开椒酒之风,椒酒作为芳洁之祭品,以表供奉者之恭敬真诚;一是将花椒拌泥涂在墙壁上,以求辟除邪气。
曹植的《洛神赋》里,美丽的洛神也曾走过飘着浓郁花椒香气的路径,带起一阵杜衡草丛流动的芬芳:“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唐代元稹的诗句“闻尔鼙鼓之音,怀尔椒兰之德”,用“椒兰之德”比喻美好的德行。
花椒是可以烹饪、泡酒的香料,是和泥砌墙的香料,是做点心的添加剂,是美人折取表示自己胸怀的香木,是房前屋后种植以示美德的香木,是即使遭遇厄运依然不屈的品格,是手中高举的芳木,是我自芳香却招人嫉恨的美木。一棵小小的花椒树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被演绎得气象万千、芳香馥郁。
《诗经》婚恋诗中描述了不少馈赠之物,馈赠的物品包含女赠男的花草蔬果类和男赠女的猎物与玉类。这些馈赠之物也有其特殊的内涵意义。比如提到“玉”的诗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鹤鸣》)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白驹》)
载衣之裳,载弄之璋。(《斯干》)
鞙鞙佩璲,不以其长。(《小东》)
君子至止,鞸琫有珌。(《瞻彼洛矣》)
这与先秦时代的社会分工和玉文化的盛行有密切联系,此外“润泽以温”的君子品德与玉密不可分。西周先民生活中,狩猎意义重大,因此《诗经》中男子送猎物给心爱的女子来表达爱意也是很正常的。“野有死麕,白茅包之”,男青年自己狩猎而来的獐,搁在今天就是攒工资给你买的最新款iPhone和卡地亚,并不便宜呀。
而女子向自己喜欢的男子投掷瓜果传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女子主采集,因此可以将采摘所得的新鲜花草、瓜果第一时间分享给爱人;另外,古代婚姻的目的其一是“合两姓之好”,生殖繁衍也是很重要的意义。《诗经》中不少篇幅都表达了对多子多孙的赞赏。如《大雅·綿》中“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不管是男子对女子的馈赠还是女子对男子的馈赠,这些诗篇都表现了当时青年男女心中的深情与爱意。在这些意蕴悠扬的诗句中,最打动我的依然是这句“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可能因为椒香实在太迷人了吧,或者还是吃货的缘故,正宗火锅底料就比香奈儿唇膏更吸引我。贻我握椒,手留余香。礼物只是心仪的人之间的一种心意表达,无关贵重与否,在今天,这种仪式已经被简化为微信红包,不知道隔着手机屏幕,我们还能不能闻到那远古的馨香?
我们接受的那些关乎爱的赐予,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某种考验。你有多大能量与运气接纳馈赠,又该如何“投桃报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