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失志症候群现状及其与健康信念、医学应对的相关性

2020-02-05毛秋瑾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症候群胃肠信念

王 菁 毛秋瑾

胃肠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其中胃癌、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0.00%,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30%~40%[1-2]。随着胃肠肿瘤患者病情发展、躯体功能下降,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或述情障碍,进而诱发失志状态[3-4]。失志症候群是指因长期面对压力或疾病而难以适应的心理状态,患者多表现为沮丧失望情绪或丧失生存意志、存在自杀倾向[5]。我国有关癌症患者失志症候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立足于整体,而缺乏对失志症候群与其他因素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借助失志量表、健康信念量表、医学应对量表进行评价,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失志症候群与健康信念、医学应对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手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胃肠肿瘤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等确诊;确定行手术治疗,符合手术适应证;无其他重大疾病,如脏器功能异常等;术程顺利;认知、沟通能力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或心理疾病史;患有2种及以上恶性肿瘤;研究期间因病情恶化或其他原因退出。其中男83例,女57例;年龄:<60岁93例,≥60岁47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72例,大专及以上68例;婚姻状况:有配偶110例,无配偶30例;家庭人均月收入:<3500元69例,≥3500元71例;医疗费用支付:自费24例,医保42例,新农合74例;病程:<1年63例,≥1年77例;肿瘤类型:胃癌53例,直肠癌34例,结肠癌33例,其他20例;疾病分期:Ⅰ期53例,Ⅱa期53例,Ⅱb期34例;病情知晓:部分知晓73例,完全知晓67例;周围复发病例:有53例,无87例。

1.2 调查方法

选择科室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3名,组建调查研究小组,通过问卷方式调查患者基础信息,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病程、肿瘤类型、疾病分期、病情知晓、周围复发病例。

1.2.1 失志量表 中文版失志量表包括无意义感、情绪不安感、沮丧感、无助感、失败感5个维度,共有24个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法,分值0~4分,其中0分表示完全不同意,4分表示完全同意,量表总分为0~96分,根据评分划分患者失志水平,<24分则低水平,24~71分则中等水平,≥72分则高水平,评分越高,则失志越严重。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6]。

1.2.2 健康信念量表 健康信念量表共有5个维度,分别为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障碍、健康动力、感知益处,共有48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包括完全不同意(1分)至完全同意(5分),总分为48分~240分,量表重测信度为0.889,内部一致性为0.935,信效度良好[7-8]。

1.2.3 医学应对方式量表 使用医学应对问卷测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包括消极应对、积极应对两方面,积极应对包括积极应对维度,共8个条目,消极应对包括回避应对、屈服应对两维度,共12个条目,条目评价均采用4级评分法,分值为1~4分,消极应对方面总分为12~48分,积极应对方面总分为8~32分,方面评分越高,则倾向性表现越强烈。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56~0.924[9]。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量表评价结果

经量表评价得到,患者失志症候群评分为25.43±6.64分,健康信念水平为146.43±11.35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2.46±2.54分。

2.2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失志症候群与健康信念、医学应对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得到,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失志水平与健康信念水平呈负相关性(r1=-0.203,P1=0.014),与医学应对呈负相关性(r2=-0.328,P2=0.008),但关系较弱,见表1。

表1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失志症候群与健康信念、医学应对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

3 讨 论

3.1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失志症候群现状

本组病例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失志症候群评分为25.43±6.64分。安冬等[10]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症候群评分为32.50±14.18分,评分相比本研究偏大,失志水平相较于本研究患者偏高;究其原因,两研究样本量大小不一,安冬等研究样本量偏大,且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结直肠癌术患者,而本研究以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且不限于结直肠术患者,此外,两研究患者基线资料、医学应对方式等均存在差异。

3.2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失志症候群与健康信念、医学应对呈负相关性

本组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失志水平与健康信念水平呈负相关性(r1=-0.203,P1=0.014),与医学应对呈负相关性(r2=-0.328,P2=0.008);胃肠肿瘤患者遭受手术创伤事件后,心理变化大,加之“谈癌色变”的传统意识,患者多表现为过度担忧癌症复发转移、手术预后、治疗费用等问题,导致其情绪不安或无助失望,诱发失志症候群症状[11]。健康信念水平反映了个体对健康、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增进健康方法、健康重要性等问题的看法,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个体健康信念对健康行为有关键作用,健康信念高水平可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相关研究显示[12],患者对疾病严重度、健康行为益处的认知越全面,则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心理负担减轻,可缓解失志症候群症状。本研究调查显示,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积极应对倾向越明显,则其失志症状越轻;而压力与应对模式显示,应对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体的人生态度、观念及社会能力;癌症是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持久性负性压力源,而“积极应对倾向”则属于积极应对方式,可显著降低无助无望感,使其重获信心,以缓解失志症候群症状[13]。相关研究[14]显示,面向癌症患者实施尊严疗法,能缓解其无意义感,改善失志症状,临床应加强健康教育、强化心理疏导,引导患者积极面对胃肠肿瘤,以维持健康心理状态。而肖雪等[15]研究显示,癌症患者术后失志症候群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疾病分期、文化水平、术后时长、社会支持(P<0.05),癌症患者术后时间越短,则失志水平越高,究其原因,历经手术创伤患者需一段时间恢复,加之术后早期疼痛感强、躯体活动受限,导致患者自理能力偏低,心理负担重,进而诱发失志症状;而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患者对患癌事实接纳度高,且经手术治疗能重拾生活希望,故失志症状有所缓解。文化水平决定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范围,有报道显示[16],文化水平偏低患者对癌症知识缺乏了解或认知不全,且缺乏自主获取癌症及治疗相关知识的积极性,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对偏大,极易产生情绪不安、无助感等失志症状。不同疾病分期患者对应临床治疗方案及其疗效各异,通常临床针对中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姑息治疗或其他复杂度高的诊疗方案,患者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心理压力大,如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则失志症候群症状严重。社会支持是癌症患者重要的外部资源,其能在应激时期起到情感缓冲剂、安全网的作用,可缓解患者内心不适,促进其逐渐适应或接受生活现状,以减轻失志症状;其他研究[17]显示,引导癌症患者参加抗癌俱乐部,参与群体性沙盘游戏、冥想治疗,患者能获取相应心理支持,可缓解失志症状。

综上所述,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失志症候群较为严重,其与患者健康信念水平、医学应对方式相关,临床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其正面积极治疗。

猜你喜欢

症候群胃肠信念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为了信念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那些年,我们都有“丢三落四症候群”
信念的传承
“慢性疲劳症候群”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