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思政的“三寓三式”融合研究与实践

2020-02-05任丽惠龙建佑腾跃民

纺织报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服装思政育人

任丽惠,龙建佑,腾跃民

(1.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系,广东 佛山 528041;2.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

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近年来,全国高等院校都在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相关研究及课程思政新教学模式层出不穷。

不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实现立德树人。“服装生产管理”是一门技术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将思政元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融合,奠定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础,为服装行业培养会设计、懂技术、能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三寓三式”简介

1.1 形成背景

通过多年研究,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形成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的“课中课”教学模式。该成果实现了在课程思政这一领域的历史性突破,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为了进一步推广经验,深化“课中课”的后续研究,进而向全国辐射溢出效应,上海高职高专文化素养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上海版专高教研究所面向全国推出了该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应用推广工程[2]。

1.2 内涵概述

“三寓三式”聚焦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将“三元”(思政道德、人文素养、职业操守)融入知识技能培养环节,打通显性知识技能培养与隐性素养培育相互促进的通道。

“三寓三式”中的“三寓”包括“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理论认为课程思政是专业课和德育课的融合,需要同时遵循专业课程和德育课程的教学规律,按照相应的“法”实施教学,“三寓”则是“法”的具体体现。“寓道于教”强调社会价值与职业技术的融合,既要教会学生技术,也要让学生思考技能对于社会的价值,实现思政教育强化、职业素养培育和职业技能提高的“三促进效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不能再只用一套道德标准,而是引导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进行分析比较,自主、合理地选择真正符合时代要求或个人所应确立的道德价值,做到“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则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高职院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通过“三式”的多元路径实现德、智、技的共同提高,“三式”指的是“画龙点睛式、元素化合式、专题嵌入式”。“画龙点睛”教学方式是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要点以“点睛”的方式融入专业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中。“专题嵌入”教学方式是将思政以专题的方式嵌入原有教学结构中,在保证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元素化合”教学方式是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政要点3种不同的教学元素进行化合,产生合而为一的效果[3]。

“三寓三式”聚焦教学手段及德、智、技的融合路径,构建了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模式和标准。

2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思政实践

2.1 课程思政背景

作为广东办学规模最大的服装专业,目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系的在校人数为2 600人。“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既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也有社会服务的教学成果,但在课程思政领域仍面临一些困境。目前,“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仅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思政案例,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借鉴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独具创意的“课中课”思政教育改革经验,打破“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育人壁垒”,链接课程间的育人原点,构建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程相融通的立体。

在“课中课”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服装生产管理对应的岗位群,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引领,将其渗透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中,重构课程体系。深掘课程中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建立思政课价值引领、综合素养课以文化人、专业课润物无声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建立一整套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整体协同教学体系,最终实现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学校所有教师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教育体系。

2.2 课程思政实施

2.2.1 课程总体设计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三线互嵌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产教融通“学校-基地-企业”,紧密连接市场和工作岗位。“服装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为专业核心课,共48课时。课程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表1),将课程分为3个学习情境:针织服装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梭织服装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特种服装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从基础的工艺管理到综合管理,再到系统管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相应提高。

表1 “服装生产管理”48课时教学内容

以学习情境三为例,结合“三寓三式”,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1)教学内容。选择代表性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适合开展思政教育。受疫情影响,2020年,许多服装企业被迫转产口罩和防护服,甚至家电、汽车制造企业也参与其中。如何顺利转型、高效率地组织生产,成为这些企业所面临的难题。

结合疫情情况,以“制作防护服生产作业指导书”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为脉络展开教学,训练学生编制各类生产文件的能力、设计生产流水线及生产组织安排的能力。结合专业职业素养,讲述疫情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寓道于教。

(2)教学策略。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创设相应的工作情境,通过情境创设、仿真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梳理凝练合作企业岗位的核心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真实任务增强学生对于职业的体验感和认同感,使学生的知识链在课堂情境中也得以有效延伸,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轻松有趣的教学中,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德育理论,寓教于乐。

(3)教学评价。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三维综合评价体系。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即过程评价、学生小组互评、技能考核评价相结合,任课教师与企业兼职导师共同参与的方式,并从知识、技能、素养3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不再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通过动态、多维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技术标准和正确的道德规范,寓德于教。

2.2.2 “三寓三式”的课程思政实施举例

以情境三中第七次课程“组织单件流水线”为例,运用“三寓三式”理论实施课程思政(表2)。

首先,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将课程分为4个知识技能点:单件流概念、单件流应用、节拍、单件流水线组织。单件流的概念起源于日本,并在西方国家发展成熟,我国发展相对较晚。但是在疫情中,我国防护服的生产数量和生产质量却占据了世界的前列。“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选择疫情中其他企业响应国家“疫情就是命令”的政策、积极转型生产防护服的案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炼两个常见情境。

情境一:根据日订单量确定需要招聘的工人人数。以非服装企业想要转型生产防护服时如何开展工作以及需要招聘多少工人、购买多少机器为切入点,将流水线组织的技能点与育人元素相结合,同时融入爱国主义、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思政要点,体现了课程思政“元素化合”教学方式的效果。

情景二:根据已有的人数分配任务量。服装加工企业在海外订单量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减少员工数量的前提下进行均衡生产。结合疫情案例,将推进复工复产的国家政策融入教学中,根据“专题嵌入”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根据教学内容,提炼课程思政要点,并在教学中融入“三式”,形成课程思政融合实施表。

表2 课程思政融合实施

2.2.3 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学会了编制防护服生产作业指导书,二月份协同企业编制发布《医用防护服标准工艺文件》[4],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部分学生参加服装行业认可的GST初级工程师等级认证考试,并顺利拿到证书。

企业和学生反馈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教学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标准化管理意识,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达成素质目标[5]。

3 结语

随着数字化大规模个性服装定制和智能化生产体系的推进,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服装生产管理”在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只有将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运用“三寓三式”理论审视本质内涵的基础,理顺各个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体系教育力量。

猜你喜欢

服装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道具服装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