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及有效保护研究
2020-02-04王湜壹
摘要: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更迭发展中,遗留下的文物本身就代表了当时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帮助现代社会的人们真实地还原并了解当时的文化,具备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这也是我国考古事业逐渐得到重视的原因所在。但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在考古的发掘现场,文物往往会因为自身材料的特征、外界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破损。由此出发,文章就考古发掘现场导致文物破损的主要因素作出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文物发掘保护策略。
关键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原因;保护策略
我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各个历史时期人文风貌的重要载体就是现今出土的各种文物,也就意味着文物是当今历史学家有效研究及还原当时历史文化、经济场景的重要媒介,同时这也是我国历史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故此,在当前的文物现场发掘工作中,需要在人为操作技术优化及现代化设备的帮助下,降低文物发生破损的概率。
一、保护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重要性
(一)文物本身不可再复制
不可再生是文物具备的显著特性之一,后人经过模仿制造出来的文物复制品,无法完全还原出土文物原有的面貌及神韵,而且仿制出的历史文物在历史、艺术两方面的价值都无法和出土文物相比。由此出发,在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需要有关人员形成较强的文物保护意识,在发掘各种文物的时候,需要时刻绷紧文物保护这根弦。在严格规范各项操作的前提下,有效发掘和保护出土的文物,维护文物的完整性,也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础条件。
(二)遗址本身不可再复原
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留存下的诸多遗址中通常都包含了较大规模的古代文物,并且在部分帝王或者是名门贵族的墓葬中,也会存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因为历史文物具备较大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不法分子往往会在利益的驱动下私自进行文物的挖掘,很容易对遗址和文物造成相应的破坏。而在考古挖掘现场开展文物挖掘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也会因为诸多因素使得文物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历史遗址和文物都是古人遗留下的带有极高历史及艺术价值的宝贵遗产。这也就意味着在发掘文物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保护好文物之外,还需要保护出土文物的遗址。这些历史遗址的存在对于考古学家有效探究当时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文物遗物不可被替代
在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除了需要对文物和遗址进行保护之外,还需要对文物的遗物进行有效的保护,部分文物遗物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可以将其原本的神貌进行客观的还原,继而全面展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金缕玉衣,这也是现代科技无法复制的一个重要历史文物,全面地展示了汉代当时的丧葬艺术,是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也是对这类不可再生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导致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问题的主要诱因
(一)文物本身制造材料因素
历史文物在出土之前都在地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埋藏,并且不同历史遗址所组成的地下环境多元且復杂,而且历史文物所用的制造材料也十分丰富,在长期的地下埋藏过程中,制造历史文物的材料会与地下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介质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导致在实际的埋藏中文物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腐蚀问题,最终出现文物结构松散、材料孔隙分度更为密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文物自身对于水复合空气的吸收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还会产生一些附着在文物表面的腐蚀物,比如在青铜器和铁器表面就会产生相应的氧化物等腐蚀物质,但由于地下环境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反应的介质体积相对较为微小,这也就导致文物发生腐蚀的速度相对较为缓慢。而一旦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将文物暴露在外界环境之后,其表面的腐蚀物就会在外界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加快对文物的腐蚀。
(二)人为因素
之所以会在考古文物现场发掘过程中出现文物损坏的问题,一方面的原因是在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考古文物挖掘工作之前,并没有对历史遗迹附近的环境以及出土文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导致制定出的文物发掘保护措施无法有效满足保护历史文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参与文物考古现场发掘工作的部分人员自身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再加之考古发掘工作缺乏统一化的管控,很容易因为人员自身的操作失误而使文物产生相应的损坏。
(三)外界环境因素
在考古发掘现场发掘文物的过程中,外界因素也是导致文物出现损坏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外界光照因素。空气中的太阳光不但可以对文物产生光辐射,从而导致文物结构内部碳基键和有机物分子的线性饱和出现断裂,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光电化学反应,引发文物自身的材料和表面的腐蚀物质在光线照射下和其他介质发生反应,导致文物出现大面积腐蚀的现象。第二,外界的温湿度因素。考古发掘现场环境中的温湿度是导致文物出现损坏的主要因素,文物在逐渐暴露的情况中,其所处的温湿度环境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下,文物材料自身含有的成分和环境介质发生化学反应的速率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导致文物的腐蚀现象进一步剧烈化。第三,外界环境中的有机体因素。这里所指的有机体是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霉菌、微生物和害虫等。文物在长期埋藏于地下的过程中与氧气等气体几乎是隔绝的,不会遭受到有机体的全面侵蚀,但在文物挖掘的环节中,附着在文物表面的有机物在接触到外界环境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有机体分泌物等因素引发相应不良的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文物出现褪色的情况,尤其是对于纸张、丝制品等影响更为严重,并且这类文物还会遭受到严重的病虫害侵蚀。
三、有效保护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主要策略
(一)有效调查出土文物的埋葬环境及出土情况
一般而言,在考古现场发掘工作中,涉及的文物埋葬环境包含了文物所处地区的有关地质环境和遗址埋藏方式及实际的损坏情况等因素。文物在长时间埋葬于地下的过程中,出现轻微的腐蚀和破损现象,正因如此,才需要在发掘文物的时候采取合理的保护方案维护文物的完整性。为此,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古文物发掘工作之前,需要针对文物所处的遗址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文物出现腐蚀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而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提供相应的支撑。此外,相关的考古人员需要在全面调查文物实际出土情况的前提下,以文物的具体结构特点和物理材料特性作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出土方式。
(二)注重文物出土清理、固化及抢救工作的并行
由于文物长期埋藏于地下,土壤内部的微生物附着在文物的表面,并在環境介质的影响下对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和破坏。故在发掘文物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将其表面的附着物全面清理掉。一般而言,其做法就是借助75%~90%的乙醇配合上离水松土剂,确保附着在文物表面的土壤疏松剥落,并配合专业的清洁工具,将文物表面的附着物全面清除。但在清理文物表面附着物的过程中,文物自身由于受到地下环境的侵蚀,结构会变得较为脆弱,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在清理表面附着物的同时开展相应的加固工作。加固措施是需要以出土文物的实际材料特性作为出发点进行选择,比如,青铜器和铁器的加固措施,就可以使用环氧树脂对裂缝处进行加固。而对于那些体积较小的文物,则可以采用织物绷带的方式进行加固,以此为文物提供相应的支撑,确保在接下来的抢救工作中不会对文物造成二次损坏。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清理文物的表面和加固的工作中,需要有效地保护和抢救文物及其文化信息,并将挖掘文物过程中的影像资料进行完好的保存。如果是一些破损程度较重且无法进行修复的文物,可以在进行必要的处理之后借助硅橡胶、石膏等材料进行提取封存。
(三)注重出土文物的温湿度控制及密封保护
在文物的考古现场发掘工作中,温湿度这一环境因素的控制对于文物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也就意味着在文物现场挖掘工作中,需要以文物的具体埋藏环境和制作材料特点作为基础采取最为合适的保护措施。对于含水率大于100%的由竹子、木材制成的文物,其自身有较高的含水率,所以需要采取清水浸泡的方式来维持文物原有的湿度,而对于那些湿度低于100%的文物,可以通过密封的方式确保其湿度数值不产生变化。而文物在出土之后需要进行干燥保存,当前主要是通过硅胶干燥剂的方式进行保护。此外,文物在发掘出土之后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成分发生氧化反应,同时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灰尘微粒等,虽然这些因素在化学性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同样也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这也就意味着在现场发掘文物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文物和外界大气环境进行直接的接触。比如对于一些出土的腐朽木材文物,可以直接使用食品保鲜膜等类似的材料进行密封处理。
四、总结
文物作为我国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在时代、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集中表现,对于后世的专家学者研究各个时代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文物由于长年埋于地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并且在发掘的过程中,也会因为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破损,文物的损失本身也是文化的损失。为此,需要在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之前,针对文物的实际埋藏环境和出土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制定相应的现场保护措施,注重文物的清理、固化和抢救工作的并行开展,并注意出土文物的温湿度控制以及密封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出土文物的完整性。
王湜壹
1988年生,女,内蒙古赤峰人,本科,中级(现),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工作于赤峰市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关舜甫.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3):162-163.
[2]徐浩.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9):98-99.
[3]王丽梅.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20):174.
[4]肖玉茶.文物考古之文物保护与管理概述[J].大众文艺,2016(10):55.
[5]陈敏.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措施探究[J].企业导报,2016(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