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体验的刺绣产品创新再设计研究
2020-02-04朱旭明张蕾
朱旭明 张蕾
摘 要:文章以非遗刺绣为出发点,分析了刺绣的传承价值和文脉价值,并从五个方面探索了非遗刺绣在新时期传承的新路径。通过导入用户体验设计理念,构建传统刺绣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体验层次模型,并以此为导向进行刺绣产品设计的实践,以期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和本土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非遗;刺绣;用户体验设计;文化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消费,逐渐向精神需求消费转变,而转变的本质就是消费观念由“物”向“人”的转变。用户体验设计就是从人的生活与情感出发,塑造感官体验与心理认同,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如何运用用户体验设计理念对刺绣进行再设计,使人们在生活用品中体会到刺绣的视觉、触觉以及文化认同等全方位的享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 非遗刺绣的价值与文脉
1.1 艺术与审美价值
刺绣是以丝线或棉线,对面料进行再加工的装饰手法,多以民俗表现为主,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族情感外化表现。《考工记·画缋》记载:“画缋之事……五彩备谓之绣。”刺绣自起源就与装饰艺术分不开,从五代十国起,刺绣从单一的纹样表现向绘画领域发展,到宋代更是受到当时书画的影响,形成了以装饰为主的“画绣”,刺绣逐步实现了从实用到装饰、从技艺到艺术的转变,呈现了极高的艺术与审美价值。
1.2 历史与文化价值
刺绣以一种活态的形式传承了数千年,如同一部纪录片,记录了各个时代的文化、美术的活态信息。比如不同时期的刺绣图案,充分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拜。而刺绣技艺的不断进步,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丝织技术的发展过程。刺绣对考证某一个地区的“文化圈”现象有极大的意义。
刺绣起源很早,几千年来没有中断发展过程,其最初以美化服装等日用品为主,逐渐发展为民俗、婚嫁、丧葬等活动中表示情感的用品,同时也成为象征统治阶级地位和权势的重要载体。
1.3 苏绣对江南文脉的传承
江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7000余年前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等构成了江南文化的最初形态,与北方文化遥相呼应。“任何文化都可以分成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面”,随着江南人民的审美思维、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演进,苏绣从起源到辉煌,都是观念文化的重要体现。江南水土肥沃,气候适宜,地理位置优越,百姓生活富足,因此形成了江南文脉独特的审美基因和鲜明的文化特征。江南文化注重精耕细作,对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不断改进,蚕桑业发展规模极大;江南重视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刺绣较早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明代中后期与书画艺术相结合;江南人民注重生活品质,对手工艺品的审美意味浓厚,对刺绣等手工艺品进行生活美化的欲望强烈,从而大大提高了江南刺绣的工艺水平。
2 非遗刺绣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非遗刺绣的传承保护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過程,非遗保护从抢救性保护模式发展到生产性保护的模式,逐步理清了抢救、保护、利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些发展的理念、认知和实践。但是在新时期如何创新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加大抢救与保护的前提下,特别强调面向未来的非遗文化的发展问题。
刺绣是中华文化创造力的体现,是植根于人们生活习性和地域文化而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的,不能将其作为一种静态的遗存。当今,民间生活方式的变化速度远超非遗的发展速度,刺绣与人民当下火热的生活相隔离了,这与刺绣文化的生发基础相悖。因此,新时期应推进刺绣文化及其资源与当代设计、时尚文化及新的消费业态相融合,让刺绣文化融入当代生活,适应当代生活方式。
新时期刺绣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多方面创新性融合:第一要创新刺绣文化发展的土壤,形成刺绣及其文化体验的环境及传播环境;第二要创新刺绣产品内容,最重要的是刺绣及其文化要融入当下生活、融入时尚、融入当代文化艺术消费;第三要创新刺绣及其文化产品设计理念,要与当代设计理念、方法和思想相融合;第四要创新刺绣及其文化产业形态,要与不同的产业跨界融合,特别是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界融合;第五要创新文化精神价值层面,利用市场机制,在消费与交易过程中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五个层面的创新融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图1)。
笔者以用户体验设计方法为要素,将传统刺绣与蓝牙音箱进行结合设计,将传统刺绣的装饰手法与现代生活产品结合,实现了传统刺绣产业与互联网产品的跨界融合设计。
3 用户体验设计思维的导入
本案例运用用户体验设计原则,为传统刺绣拓展使用体验更好的生活用品路径。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或者享用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的感受,包括行为、认知、情感、信仰、喜好、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用户体验所关注的是产品是否好用,使用是否方便,体验是否有趣,能否受到大众的喜欢等。
马斯洛需求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基础上,用户体验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感官体验、使用体验、情感体验、文化体验和个性体验(图2)。
诺曼将用户体验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本能层主要体现在感官体验上,包括对产品形状、色彩的感受,以视觉体验为主。行为层主要体现在对产品的使用感受上,包括功能、易用性等,特别强调产品的交互体验。反思层主要体现在心理情感的体验上,强调心理层面对产品的认可。在当今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前提下,刺绣类产品需要创新性转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以满足用户的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需求的用户体验设计原则,对刺绣产品进行创新转化设计。
4 非遗刺绣创新设计实践
对目前刺绣类产品的调研分析显示,刺绣产品虽进行了一些创新设计,但基本都是在刺绣图案、日用品载体上进行探索尝试,与现代的文化艺术消费市场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本案以用户体验为原则,在审美、交互、模块化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设计了非遗刺绣屏风蓝牙音箱(以下简称屏风音箱)。
4.1 感官性设计
通过调研,发现市场上的蓝牙音箱以长方体和圆柱体为主,外观雷同,感官体验要素考虑较少,作为一款桌面电子产品,其装饰性设计要素缺乏。本案例将蓝牙音箱整体设计成一款带有较强装饰性的桌面屏风摆件,刺绣的装饰性是与生俱来的,将传统刺绣设计成屏风的主体部分,继承了传统刺绣作为文人墨客把玩的特质;将屏风底座设计成蓝牙音箱,使传统刺绣单一的装饰用途得到了功能的升华(图3)。
4.2 交互性设计
刺绣屏风两组共四块,其中大屏风固定于前面,以山水风景图案为主。小块屏风置于后面的联杆上,与音量调节钮和高低音调节钮相连,随着调节钮的滑动,小屏风能够左右移动,透过透明的绢面,小屏风中的帆船和大雁会形成在画中运动的效果,达到动态的画面效果。通过声音调节与画面结合,给予使用者一定的趣味性,与产品形成互动,从而有利于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图4)。
4.3 模块化设计
本案例刺绣屏风音箱以模块化的方式供用户组装和使用,提高了使用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个性化等实用体验感,同时满足了批量生产的要求。就传统刺绣屏风来看,刺绣屏风上双面绣的装饰效果最具艺术特色,屏风的框架是刺绣进行装裱的主体,所以框架就是刺绣屏风音箱的设计主体。框架由金属通过精雕加工而成,分为框体、压条和面饰板三部分。屏风框架的模块化设计有利于刺绣作品的装裱,通过现代加工技术可以实现批量化生产。
用户可以定制刺绣屏风,并安置在底座卡口内,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小屏风可以从底座上取下,作为书签使用,进一步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图5)。
5 反思
本案例是一次对非遗刺绣文化产品的再设计探索,不同于以往针对非遗技艺的再造物,本案例试图将刺绣文化、书香文化纳入电子产品的设计框架中,并应用体验设计思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用品融为一体,使产品满足了基本的感官需求和使用需求的同时,在情感、文化和个性方面的体验得到了提升。产品强调了传统美术与用户体验的结合,强调了产品与用户的互动,试图通过产品的使用,加深年轻人对刺绣文化的理解和喜爱,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整个设计过程虽然应用了體验设计的思维,但是体验的内容过多地聚焦于有形的设计表达上,对于无形的设计探索还不够深入,比如如何通过产品传递更多的刺绣文化和历史,又比如使用者如何根据需求定制刺绣内容,对于刺绣屏风音箱的虚拟制作平台探索并没有开展。虽然本案例有一定的缺憾,但是对传统刺绣文化产品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或许可以为刺绣的生产性保护和跨界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让刺绣产品的设计更加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委会.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第二卷)刺绣卷[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2]谢金良.江南文脉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使命[J].人民论坛,2019(11):124-126.
[3]陈嘉嘉.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非遗荷花灯再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8(3):235-239.
[4]辛向阳.从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J].包装工程,2019(4):60-67.
[5]夏进军,杨柳,吴志远.面向用户体验的老年人智能药盒优化设计[J].包装工程,2016(9):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