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长极理论与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布局研究

2020-02-04王文磊李茜

天津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增长极布局融合

王文磊 李茜

摘    要:增长极理论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决定着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布局。以山西省五台县为研究对象,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布局内容为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示范片区极点布局、带动片区扩散布局和共享片区共享布局,根据不同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布局内容,制定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策略,构建五台县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农林文旅康融合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增长极;农林文旅康;融合;布局

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 編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0.12.016

Research on the Growth Pole Theory a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Layou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WANG Wenlei,LI Qian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Shanxi 030801, China)

Abstract: The aggregation effect and diffusion effect of growth pole theory determine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layou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Taking Wutai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ntents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layou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included the pole layout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 the diffusion layout of the driving area and the sharing layout of the sharing area.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layout contents of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was formulated to build the growth pole of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in Wutai County,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Key words: growth pole;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integration; layout

中央一号文件(2020)提出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在立足各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以产业集群来提升整体竞争力,进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宋美倩[1]立足多产融合视角,提出多个产业融合能形成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链条、共同提升进步的产业氛围和相互扶持的产业体系。魏薇[2]围绕农业生产角度,研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创造的超额利润较低、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提出要提高单位土地利用效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增加劳动要素投入的观点。沈慧和李红霞[3]认为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将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附加值,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马一源[4]研究产业融合必要性,认为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是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农业转型升级、步入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胡海和庄天慧[5]基于共生理论视域,提出农村产业融合共生单元、界面、模式和环境能够催生能量促成生长机制、拓宽能量传输渠道、优化能量分配模式以及建设优质外部发展环境,最终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持续稳定发展;马聪玲[6]立足全域旅游视角,提出乡村地区自身具有多重价值以及多样化发展业态,以乡村旅游为典型业态,其以“农业+文化+旅游”为依托,构建新型发展业态,刺激乡村经济高质发展、实现乡村地区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专家主要针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从不同视角进行了阐述,而增长极理论与农林文旅康融合布局研究尚且空白。本研究基于增长极理论探讨县域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布局内容,实现农业由注重生产向文化、生态、旅游、康养等多元化发展方向转变,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繁荣富裕。

1 增长极理论对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

增长极理论在现阶段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和部分基础较好的产业带动,因此应将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进行核心培育,以此形成经济增长极,进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在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两大效应,即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极化效应会使各大生产要素向增长极聚集和回笼[7],而扩散效应则会使各生产要素从增长极向外扩散,带动周围地区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效应,促进区域经济活动活跃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益。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农业、林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五个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進而产生新型业态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满足增长极的形成条件,即具有创新能力的主体,吸收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入形成规模经济的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资源条件。在此基础上,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要素由周边地区向极点聚集,极点要素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县域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采取不平衡发展策略,选择培养极点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区域,打造“农业+林业+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极点模式,促进发展要素极点聚集;构建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极点聚集向周边地区转移的扩散模式和共享模式[8]。通过构建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极点模式、扩散模式和共享模式,促进农林文旅康产业间的相互融合,拓展农业生产的休闲体验、观光旅游、文化博览、度假休闲等多功能性,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促进农民收入稳定提升,助力乡村地区振兴发展。

2 增长极理论与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布局内容

围绕构建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极点模式、扩散模式和共享模式,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布局为极点布局、扩散布局和共享布局,即构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示范片区极点布局、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片区扩散布局和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共享片区共享布局。

2.1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极点布局

县域将有限的资金等各类优势资源有差别地倾向于特色农业、文旅产业、森林康养产业等发展前景较好和极具发展潜力和主导优势的产业融合示范区,以此为基础打造产业融合极点片区,在生产端实现农村资源的集聚;在消费端实现消费主体的集聚;在产销两端带动城市要素的集聚,同时不断带动极点片区周边的资金、劳动力、人才等大量资源输入,弥补极点片区经济发展落后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短板,形成一定规模的增长极聚集效应,以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为基础,构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片区极点布局[9]。

2.1.1 精品示范园极点布局 精品示范园极点布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导,构建区域增长极,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作为依托,发挥区域优势,吸引片区周边的资金、劳动力、人才等大量输入,形成一定的聚集效应,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

五台县地形多样,平川中有丘陵,丘陵中有山地,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地形气候十分适宜发展特色农业、中高端精品农业,构筑现代农业极点片区。以“基地+园区”模式建设示范工程,带动各特色精品产业基地的规范建设,布局建设“中药材产业园、干鲜果产业园、设施蔬菜产业园和小杂粮产业园”四大类精品示范园,具体布局如表1所示。

精品示范园充分发挥示范园的极点聚集效应和示范作用,以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融合林业、文化旅游业、康养产业,在生产端集聚农村资源,展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多功能性,以特色农业生产为基础衍生出采摘、景观、餐饮、养生等多种消费形式;进一步开拓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功能,带动更多的消费者进入农村,在消费端,实现消费主体的集聚;精品示范园通过建立网站、公众号,或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辟宣传推介渠道,方便消费者找寻[10]。以相关行业发展为契机,吸引城市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向产业示范园流动,激发精品示范园区发展活力,在产销两端,带动城市要素集聚。

2.1.2 文化旅游极点布局 文化旅游极点布局以文化旅游景点区作为依托,打造精品旅游带,发挥区域优势,吸引片区周边的资金、劳动力、人才等大量资源要素输入,形成一定的聚集效应,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

五台县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和“佛教+自然风光+红色”旅游资源,构建以五台山景区为中心的精品文化旅游带,将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万亩连片的设施农业、农旅结合的自然景观康养运动、绿荫掩映的农家乐园,形成五台县“佛教+自然风光+红色旅游”的独特景观,以此为基础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集散地,为周围片区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做出示范。其极点布局表现为省道310-311线与S46忻阜高速和清水河并行,河路相间串连建安乡——东冶镇——沟南乡——台城镇——茹村乡——高洪口乡——耿镇镇——门限石乡8个乡镇,直达五台山景区的石咀、金岗库和台怀镇3乡镇。沿线布局红色旅游教育基地、自然山水风光旅基地、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特色风情小城镇;同时对沿线绿化增宽加厚、高低搭配、色彩点缀,打造五台县最具特色和品位的生态景观道、特色产业带和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线,以“农、旅、居”的融合全面提升五台县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旅游极点布局是以文化旅游为基础,在生产端,集聚农村资源,将农村资源集聚起来,催生多种业态,促进农村资源价值的增值;在消费端,吸引大量城市消费者向景区集聚,体验农业文化和旅游修养的魅力,实现消费主体的集聚;在产销两端,带动城市要素集聚[11],引进餐饮、商贸等服务行业,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要素向文化旅游极点片区流动。

2.1.3 森林康养极点布局 森林康养极点布局依托森林康养基地(度假村),打造精品康养度假项目,发挥区域优势,吸引极点片区周边的资金、劳动力、人才等大量资源要素输入,形成一定的聚集效应,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12]。

五台县利用国家生态保护与自然示范区的优势,充分发展新兴森林康养产业,规划建设森林康养型项目,构建以森林、山沟为载体的森林康养极点。具体布局如表2所示。

利用森林生态资源、风景资源、食品药物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娱乐休闲、养生康复、疗养保健等综合服务形式。以森林康复疗养为基础,结合农业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在生产端,充分利用农村丰富资源,以农村生态环境所提供的绿色生态休闲康养体验和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为基础,融合产生多种新兴业态;在消费端,在项目园区集聚城市外围和外地消费者,让消费者回归大自然,感受自然生活的气息和氛围[13];在产销两端,集聚城市资源要素,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信息等资源向森林康养型项目极点片区集聚,促进森林康养型项目的蓬勃发展。

2.2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扩散布局

以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示范片区增长极为核心,形成增长极扩散效应[14]。以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示范区极点为基础,构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扩散布局。

2.2.1 精细化现代农业产业片区 五台县现代农业扩散布局,在精品示范园极点布局带动下,以示范发展模式和路径等作为经验借鉴,扩散打造精细化现代农业产业片区,具体布局如表3所示。

精细化现代农业产业片区,以农业采摘,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修养等发展优势为基础,打造片区农业产业特色化发展渠道,扩大优势和规模,形成片区主导产业优势[15]。

2.2.2 文化旅游业片区 五台县文化旅游业扩散布局,在文化旅游极点布局带动下,在五台山景区精品旅游带极点布局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散南北布局精品旅游带,扩散打造文化旅游业片区,具体布局如表4所示。

文化旅游业片区以生态观光旅游,文化教育体验,传统文化修养等发展优势为基础,打造片区旅游带精品化发展路线,扩大优势和规模,形成片区主导产业优势。

2.2.3 森林康养业片区 五台县森林康养业扩散布局,在森林康养极点布局带动下,向周围扩散打造多样化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区,具体布局如表5所示。

森林康养业片区,以垂钓功能开发、温泉养生形式、民宿休闲体验等发展优势为基础,打造片区多元化发展路线,扩大自身优势和规模,形成片区主导产业优势[16]。

2.3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共享布局

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中,通过打造精品示范园极点布局、文化旅游极点布局和森林康养极点布局;打造精细化现代农业产业片区、文化旅游业片区和森林康养业片区,充分体现增长极形成与发展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为进一步强化极点扩散作用,形成良性循环,获得整体效益的增加。五台县域东南部山区属于县规划的整村搬迁片区,在村庄整合移并的基础上,构建共享布局,具体布局如表6所示。

通过整村搬迁片区打造共享农庄,通过共享农庄经营,将原先闲置的农业(农村)资源变为资本,农村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壮大,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收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3 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策略

3.1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极点发展策略

3.1.1 加大要素聚集,推进示范园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示范园建设扮演着引领角色。为建设一批技术精尖、规模适度、产量达、质量高的示范园区,需要加强项目扶持、资源结构合理优化、生产要素聚集,以示范园区带动发展,让农民们能够看到、学到、用到,不断获得收益[17]。五台县要以依托主导优势,进一步推进文化旅游景点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森林康养项目园区建设,不断对老旧园区进行更新升级和新园区建设,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水电供应,产前产中产后协调,打造现代化、标准化、经营生产领先的示范区。

3.1.2 创造特色引领,推进极点品牌化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中,极点片区需要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持续汇集,所以更需重视创新引领能力,打造建设一批竞争强、号召广、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模范基地,为增强特色产业优势提供条件。同时,在五台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创新主体的扶持,鼓励具有良好条件的项目进入示范区,帮助特色产业吸收融资。大力支持发展潜力强的特色产业群,建设区域化品牌。通过强化USP(地区特色卖点),优化旅游产品包装与营销方式,特别是以五台山佛教文化为中心的市场,在其地区范围内有针对性的强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多个市场,加强产品外包与营销推广方式。

3.2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扩散发展策略

3.2.1 从微观层面,要积极推进示范区发展经验扩散 选择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的产业融合示范区打造产业融合极点片区,最终形成示范作用,通过示范引领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五台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推进示范园区发展示范工程,加强示范区的经验推广,对其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发展内容进行总结,带动相关产业的改进和发展,同时在其發展过程中,以相关核心发展体系为依托加强对周围相同产业间的扩散影响。相应地,政府要结合社会力量,将自主创新作为基础,培育新型创新主体,以多种方式加强创新投入,如推出金融信贷、推进基金项目发展等,以此形成多方位发展的“头脑风暴”。

3.2.2 从宏观层面,推进示范区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的发展 以示范园区(基地、景区)等为基础,支持跨区域合作,五台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发展集聚型产业,将区位相近、产业发展类型相近的产业进行集聚,扩散发展渠道,将产业发展空间连贯起来,打造跨区域特色产业增长极,为特色产业寻找合作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同时,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发展信息网络中心,实现特色产业园区和周围村镇的信息共享,打破自然条件、区位状况、企业规模、地理位置的差距,进而促进产业发展优势不够突出、经济水平相对较差区域的协同发展。

3.3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共享发展策略

3.3.1 加强政府层面的引导、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实现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股份制经营在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发展。五台县政府和管理部门要抓紧保障性制度建设,提高农民积极性,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共享农庄,构建股份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共享农庄的多重价值,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内生驱动力。政府扶贫资金可以通过折股量化发放至共享农庄,发挥产业扶贫的最大功效,强化产业“造血式”扶贫动力[18]。另一方面要引领农庄产业联盟的建立,促进多元化品牌经营,使农庄之间的恶性竞争得到相应的改善,提高农庄经营效益。

3.3.2 引入社会资本,助力共享农庄稳定持续发展   共享农庄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资金来源仅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所以五台县必须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借助土地优惠、奖励、补贴等方式达到政策扶持的目的,以此来集聚更多的个人、企业、社会闲散资金用来共享农庄的建设与发展[19]。还要通过优化当地的营销商环境,塑造开放包容的招商环境,促使区域间的科技企业、社会团体、技术人才积极入驻,同时支持各类不同的投资主体,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到示范园区或共享农庄的创建和发展中来。农庄的经营主体在融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到银行借贷的各类优惠政策,利用农业信贷担保和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及时通过借贷的方式争取到信贷资金,在农村中发展起来的互助基金组织、金融合作社等金融组织的配合下推动共享农庄建设。

3.3.3 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层面的自我培育路径优化 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农村中集体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首先,五台县要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个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与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培育出一批有技术、有能力,有创意的新型职业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以民主的形式鼓励每一位农民参到共享农庄的运营和管理中。另一方要转变农民意识,把被动依赖观念转化为积极主动参与,农民是“三农”工作中最为关键的能动要素,是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新时代农村的发展需要农民拥有敢于开拓,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紧抓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只有农民积极学习,转变观念,才能实现共享农庄发展中各生产要素的协调与融合,各联合经营主体共享收益的良好局面[20]。

参考文献:

[1]宋美倩.多产融合是下了“一盘好棋”[N].经济日报,

2020-01-16(003).

[2]魏薇.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20(4):6-8.

[3]沈慧,李红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保障机制初探[J].甘肃农业科技,2019(11):81-84.

[4]马一源.湘潭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学理论,2020(8):72-73.

[5]胡海,庄天慧.共生理论视域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共生机制、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20(8):68-76.

[6]马聪玲.积极推动多产融合 激活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N].经济参考报,2018-08-15(006).

[7]钟小东,赵影.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1):81-88.

[8]张金荣.阿克塞县主动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 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极[J].发展,2020(6):45-46.

[9]金泽龙.增长极理论视阙下的粤东西北产业园区建设与提质增效能力探究[J].经济论坛,2019(2):121-125.

[10]万宝瑞.我国农业三产融合沿革及其现实意义[J].农业经济问题,2019(8):4-8.

[11]钟小东,赵影.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1):81-88.

[12]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6):82-88.

[13]罗斌.农村康养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论坛,2020(9):132-136.

[14]王晓轩,張璞,李文龙.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与产业区位聚集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9):145-147,157.

[15]张金荣.阿克塞县主动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 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极[J].发展,2020(6):45-46.

[16]晋迪,苏建军.山西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分析[J].经济论坛,2017(5):33-36.

[17]钟漪萍,唐林仁,胡平波.农旅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20(7):80-98.

[18]夏薇薇.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 推动咸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110-112,120.

[19]郭军,张效榕,孔祥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9(3):135-144.

[20]王驰.区域旅游新型增长极的选择和培育——以云南昭通市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0,25(1):22-25.

猜你喜欢

增长极布局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