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润教育让师生灵动成长
2020-02-04金焕芝
金焕芝
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认为,校长的教育思想是校长在对教育规律和教育价值认识的基础上,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什么是教育、为什么办教育、怎样办教育”等问题的回答。校长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学校办学实践,同时又对办学实践起着引领作用。
2005年秋季,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这块教育的热土上,政府采用购买的方法将一所停办了的私立贵族学校,改造成了公立的淮河路小学。笔者在这个学校工作了11年。其间,笔者的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体系,初见成效。
一、沁润教育的内涵
淮河路小学办学经历了三个阶段。2005年8月至2010年6月,学校隶属于伊河教育集团,是跟随办学、学习经验阶段;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是独立探索、形成理念阶段;2016年1月至今是建构体系、系统实践阶段。
2010年成为独立学校之初,学校便开始梳理办学理念。在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引领下,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思考碰撞下,历经五年,在2015年建校10年之际,学校正式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沁润教育。
1.沁润教育的缘起
中原区属于淮河流域,道路极具特色,南北路多以山命名,东西路多以河命名。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最后流入大海。而学校西邻桐柏路,北邻淮河路,因此,我们希望学校也能像淮河一样立足河南,走向世界。
小学是为人生打基础的阶段,学生天真烂漫,心智尚未成熟,需要教师用爱心关爱每一个孩子,用细心关注每一份成长,用智慧开启学生的灵性,沁润学生的心田。于是,学校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水”的精神内涵,提出了“沁润教育”。
2.沁润教育阐释教育真谛
“沁”字从水从心,“心”意为“内部”,“水”与“心”联合起来表示“从内部渗透出来的水”。“润”意为雨水下流,滋养万物。沁润教育是对淮河教育特色的总结,符合小学的学段特点,传递了淮河的精神内涵。沁润教育的内涵是:依循天赋,激发潜能,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是爱与爱的传递,心与心的启迪。
沁润教育,体现了上善若水、滋润万物的教育精神。学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上善若水”的精神融入学校的教学理念。全体教师学习水的品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展,以爱的奉献呵护学生,以爱的关怀温暖学生,以爱的语言感化学生。
沁润教育,体现了注重细节、蒙以养正的教育态度。教育是重视细节的活动,教师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让孩子多方面的潜能得到发展。
沁润教育,体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教育者要怀着一颗爱心从事教育,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沁润教育,体现了尊重天性、涵养生命的教育方式。儿童天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养,学校在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从而建立自信阳光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沁润教育,体现了热爱生活、感恩生命的教育效果。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更是师生在感情和心灵上的沟通。学校遵循沁润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天性,教之以道,润之以德,涵养学生性情;学生懂得关爱父母、敬爱老师、关心同学,并由此养成善良的品格,热爱生活,感恩生命,并把自己的爱与所有人分享。
3.沁润教育的目的
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斯宾塞认为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沁润教育的目的就是面向未来,培育灵动学子。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做爆炸级增长,社会瞬息万变。我们的教育也告别关注“双基”的时代,经过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年代,进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教育的目标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素养为中心。淮河路小学以“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德高、体健、行雅的灵动学子”为培养目标。“德高”“体健”“行雅”是对传统育人标准的传承,“灵动”即思维灵活、善于创造,是对“依循天性,注重创新”的现代教育思想的融合。
灵动是对淮河学生人文气质的概括—在学与用、知与行上突出灵动、开启靈性、释放潜能,灵动学子就是多元发展、极具个性、才华横溢的创新型人才。
二、沁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淮河路小学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建立了以宏观美育为视野,以环境文化做积淀,以艺术教育塑品牌,以学科教学为依托,以多彩活动架桥梁的具有淮河文化特色的立体化、现代化的“润根育人”生命教育体系。
1.沁润教育,营造和美校园
学校希望淮河的师生在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同时,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担当起“让世界更精彩”的责任。学校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设计中凸显了“国际、创意、生态、互动”的理念。一年级所在的“润美楼”以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二至六年级所在的“润真楼”以五大洲的文化精髓为主题。无声之“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研教结合,促进教师发展
以研促教,科研兴校,是淮河路小学打造品质教育,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懈追求。2016年10月,学校以清晰的发展思路、年轻活力的师资队伍、卓有成效的成绩,成为郑州市教科所首批教育科研基地校,与市教科所实行捆绑式发展,聚焦课堂改进教学。
2017年,学校启动了与河南大学魏宏聚博士深度合作的“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与教师专业技能提升”项目研究,根据学科将课堂教学细分为“目标的制订、课堂的导入、小组合作、教师的课堂评价”等若干个“切片点”,根据切片点和教师的研究专长组建教师“切片教学研究团队”,每一个“切片点”就是一个研究课题,每一个团队就是一个课题小组。学校将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整合,每月一个研究周期。教师们查阅文献资料提升理论素养,研究典型课例提升教学技能,形成了各个切片点的评价标准。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视频,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技能,探索形成了教研、科研深度融合的路径,实现了专项发展与全面提升的同频共振(见图1)。
学校培育了一批在郑州市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近年来,学校教师获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4人、省级优质课一等奖16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4人,在区优质课比赛中多人均获一等奖。
3.灵动课堂,绽放师生光彩
学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和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具有淮河文化特色的课堂形态—灵动课堂。学生“课前预学、感悟新知;课中互学群学、思维碰撞;课后总结反思、沉淀提升”,在反复循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达到会自学,会互学,会群学。教师在研课、上课过程中完成教法即学法的智慧转身。学生交流得滔滔不绝,教师点拨得恰到好处,师生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2018年,淮河路小学将智慧课堂TBL技术率先引入课堂,升级了淮河灵动课堂教学形态,有效实现了教材任务化、生本高交互、教学智连环、同步差异化,达到课堂数据适时存储、全面分析、科学评价等目标实现,将传统课堂形态升级为“灵动+智慧”的创新智慧课堂形态。
4.多彩课程,开启幸福之旅
今天的课程设置预示着明天的国民素质,学校紧扣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让学生拥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需要的素养的教育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1)必修课程,聚焦核心素养
为实现“德高”的培养目标,一至六年级开设了“拥抱社会大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充分参与,深入体验;为实现“体健”的培养目标,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啦啦操”课程,在三年级开设短式网球课程,四至六年级开设花样跳绳等体育课程;为实现“行雅”的培养目标,学校搭建了一至六年级的国学经典诵读体系,并在一年级开设了礼仪课程,每天的校园里晨誦暮吟,书声琅琅;为实现学生“灵动”的培养目标,学校依托社区资源,与电力部门合作开发了“电的奥秘”课程,并从2017年秋季开始在一至五年级全面开设“创造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造的原动力。
(2)选修课程,彰显个性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学校共开设六大类、80门校本课程。其中一些“创客”课程尤其吸引学生。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创造力比拼赛事,先后荣获“世界首届机器人大赛”最佳创意奖和“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决赛第五名的好成绩,学校连续三届被评为“郑州市校本课程先进校”。
(3)四大主体,丰富课程内涵
为了满足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学校形成了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专业机构四大校本课程开课主体。特别是2015年以来,学校组织几十位有特长的学生开设校本课程,教师为学生做助教。学校开放、多元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特色活动,成就灵动学子
着眼于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学校切实地将活动融入常态,结合校训和培养目标形成体系与长效机制,摒弃活动的点状化、随意化、形式化倾向,更注重体验式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和素质提升,创造性地培育出学校教育多姿多彩的新样态。
学校的特色活动可以概括为“一纵一横”两个体系。“一纵”是指根据学生在小学六年中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所形成的活动体系,主要包括:新生入学活动课程、一年级入队活动课程、青春期心理关照活动课程、毕业班毕业活动课程。“一横”是指综合学生素养发展的各个方面,结合传统节日,在不同年级开展的活动课程。例如,一年级走进烈士陵园,继承先烈遗志,担当社会责任;二年级走进博物馆,了解郑州历史,热爱家乡郑州;三年级走进儿童福利院,关爱困难儿童,珍惜生命教育;四年级走进敬老院,孝敬老人长辈,渗透敬老教育;五年级走进中原福塔,遍览河南文明,渗透家乡教育;六年级开展毕业感恩营活动,感恩学校和老师,渗透爱校教育。
三、沁润教育的评价
学校通过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的学习解读,梳理形成了淮河路小学“灵动学子”评价标准,具体表述为四个方面。(1)德高:淳朴厚德、诚信友善、国家认同、敢于担当;(2)体健:热爱生活、身体强健、人格健全、乐观自信;(3)行雅:善解人意、尊重他人、健康审美、艺术表达;(4)灵动:乐学善学、善于合作、勇于探究、实践创新。
学校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以2016年学校在河南省教科所确立的省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评价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以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去评价其综合素养,突破纸笔测试的瓶颈。基于办学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价方案和综合素质报告手册,并借助第三方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结合沁润教育的内涵,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多主体参与,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生成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子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循环往复中用沁润教育培育灵动学子。
品质生活源于品质教育,品质教育让生活更美好。沁润教育用真善美沁润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坚定地走在追求品质教育的精彩和多彩之路上。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锦艺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