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研究
2020-02-04罗琪美李良明
罗琪美 李良明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传统武术拳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新时代传统武术进校园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非遗视角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传统武术进校园的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了提高武术师资力量队伍的培养;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改进传统武术的教学方法;注重体育非遗体育的知识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入手,加强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开展工作;构建互联网学习平台等发展路径。
关键词:非遗视角;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0.06.016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论断为新时代传统武术进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调。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文件提出的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的丰富。这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中需要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武术,让中华优秀文化在新时代中继续保护和传承。2019年7月,《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提出,“让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树立,为满足大众的武术健身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不断地推进濒危拳种和地方特色拳种的保护和传承”。而传统武术进校园是新时代发展的趋势,传统武术进校园分为传统武术进课堂、传统文化传承和全民健身三个方面[1],对于如何发展传统武术进校园,我们应该将其明确在传统武术课程去培养。在现代体育与健康课程相关传统武术教学中,教师们不仅要传授传统武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武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武术的良好校园风气。本文通过非遗视角对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发展路径研究,为我国传统武术进校园发展提供了价值参考。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6年9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同时,部分省、市县在《意见》的指导下,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至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启动,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网络正在我国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活态流变的、无形的文化遗产。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深藏于民族民间,它不仅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还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而传统武术作为非遗的重要内容,应在新时代中保护和继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人中流传下去。对于传统武术保护和传承的相关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王静等学者(2017)提出,应该正视传承人遇到的实际的困难,建立激励机制,完善传承人的保障机制,加快具体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2]。只有解决了传承人遇到的问题,传统武术才能更好的在民间保护和继承,乃至进学校。郭巍等学者(2018)探讨了对于传统武术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在保护的过程中要从“静态”向“活态”转变,并且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在保护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取其精华,推进传统武术进学校,也将是“活态”传承的表现。传统武术在当代传承,依然要依靠学校的体育教育传承[4]。需要将传统武术和学校教育相融合,传统武术就需要与学校体育教育理念相辅相成,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傳统武术文化传承保护的措施中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择人规范”。传统武术进校园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传承保护工作的责任划分[5]。在保护工作中,学校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保护工作中学校教育需要做些什么、怎么去做、怎么做好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学校是传统武术学习的重要阵地,传统武术课程将肩负起在现代社会中保护、传承和创新传统武术的历史使命。
2 传统武术进校园的意义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说:“体育是和教育密切相关的,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教育的体育是走向歧途的体育”[6]。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不能缺少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环节,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传统武术可以作为体育与教育融合的首选项目。而且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传统武术教育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播和培育、弘扬和继承民族精神。正如刘三元先生所说,“弘扬民族文化的误区,最核心、最根本的不是在于缺少优秀传统文化,而在于缺少优秀文化的教育”[7]。因此,传统武术进校园对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8年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两会记者采访讲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体系中去,我们把这项工程看成是铸魂的工程[8]。传统武术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传统武术兴趣和学习的培养,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健康的体魄、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相互之间有交往有合作,又存在竞争的关系,有成功也有失败,既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提高自信心。学生在武术课中学习到的,可以运用到平时或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树立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进校园面临的问题新时代的传统武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传统武术进校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许多体育教师并不是出自体育院校,也不是武术专业的学生,专业素养不高、武术教学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的环节中会显现出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其次,体育课本教材中针对体育非遗——传统武术的知识内容暂时还没有,传统武术不同拳种的特性贯彻落实到体育教学中有一定难度;再次,最主要的是学生接受并积极参加传统武术技能的学习并非易事,在传统武术的教学中,枯燥反复的动作练习不可避免,很多学生还没练习就开始打退堂鼓。许多学生利用闲余时间选择玩手机、打游戏,对体育运动提不起兴趣,怕流汗怕吃苦,更别说参与传统武术的练习。因此,在学习传统武术之前,让学生接受和爱上传统武术,对学生的心理建设、传统武术知识的普及和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发展路径
4.1 提高传统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体育教师应具备传统武术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授课经验。师资队伍可以选择体校传统武术专业班毕业且具有相关授课经验的人员,这样在后期教学的环节中,可以避免很多问题。首先,传统武术授课教师应该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加强技能学习,能将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课程教学特点相融合。同时,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结合学校具备的资源,因人而异去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例如学生厌倦了单一重复的传统武术练习动作,体育教师可根据情况在课堂中加入武术元素游戏带动学生参与。在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大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武术的习惯,在上课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时出现的问题。最后,要经常参加省内组织的武术学习,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上课的优缺点,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加以改进。每3年一届的全国学生运动会中设有武术项目,全国学生体协每年举行全国性的武术赛事和培训,这体现了我国教育对武术的重视程度,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体质。中国传统武术蕴含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对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价值不容忽视[9]。体育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现实状况,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努力提高专业水平,通过自身的提升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进,还要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例如,邀请地方传统武术传承人进校园,在课外活动期间,给学生科普更多传统武术相关的故事,丰富学生传统武术的基础知识。
4.2 优化教学设计、改进传统武术方法现阶段传统武术的教学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安排不合理、不清楚、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等等,不利于传统武术教学的工作的开展以及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发展,需要改进传统武术教学模式。武术教师要根据新时代教学方法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创新,对传统武术教学进行改进,构建层级育人目标,更加注重学生武术礼仪、道德和精神的培养。同时,要根据育人目标,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武术技能的相关协调训练,根据学生不同基础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通过武术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原则。目前我国很多体育课只涉及到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教学内容是简单的基础动作。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传统武术是中国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随着现代化教学的改进,也成为了新时代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传统武术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发扬优秀文化的精神,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要让学生爱上传统武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武术相关的体能游戏进行热身,通过比赛等有趣的课程环节,提高孩子练习武术的兴趣。在期末可以组织武术相关的表演,搭建学生展示才艺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胆量,展示传统武术的魅力。
4.3 注重非遗体育的知识教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标志之一[10]。通过对传统武术的宣传教育,有利于更多人了解、学习和传播传统武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武术虽流行于民间,但是社会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度普遍偏低[11]。目前很多学生对与体育非遗不了解,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体育实践课,带领学生去当地有特点的非遗体育传承基地观摩和学习或者邀请体育非遗传承人进学校,通过理论课的形式进行学习。传承和保护体育非遗——传统武术,实则是保护外在的形式,传承内在的优秀文化精神[12]。通过特定的教学活动,教授一些基本的知识,例如一些基本的非遗传统武术部地方拳种的发展起源、动作技术的特点、健身保护功效等等。
4.4 学校、家庭、社会参与,加强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开展工作要让传统武术真正融入体育教育的课堂中,并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学校、家庭、社会等共同参与,学校的课间操活动改为传统武术基本练习操,配合剪辑的音乐,让孩子在课间让学生积极锻炼。家长可以主动带孩子参加相关传统武术的活动,去观看一些重大的传统武术比赛和电视电影等,提高学生对传统武术知识的了解。家长对传统武术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传统武术的态度,随着体育中考的推进,家长们对体育重视的程度有所提高,在条件成熟时,也可以将传统武术列为自选项目,以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传统武术。其次社区可以进行传统武术宣传,学校的课间武术操,也可以成为社区锻炼的方式,在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带领下,定时带动社区人员练习武术操,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社区人员传统武术锻炼习惯的养成,增强社区人员体质的同时,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
4.5 构建互联网学习平台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生活更加便利。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成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信息共享性、快捷性等特点。结合不同拳种的特点,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建立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以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也可以提前一天在网上公布次日上课的内容,学生根据内容进行预习,并在网上提出问题,教师上课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后,很多学校不能如期开学,都采取了上网课的形式,体育课也不例外,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上传视频的方式进行锻炼打卡,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定时发布提前录制好的武术教程和传统武术相关的比赛和知识视频,让学生进行学习和观看,监督学生居家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5 结语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建设工程,要通过传统武术进校园的路径构建,培养学生练习传统武术的积极性。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武术要以学校体育教学为基础,结合家庭、社会以及个人对传统武术的重视,共同推进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武术的练习,促进他们自觉保护、传承、创新和运用传统武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自主锻炼传统武术的习惯,为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參考文献:
[1] 姜霞,黄繁,柏超,等.地方武术进校园探究——以陕西传统红拳进校园为例[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8,000(009):41-44.
[2]杨静,王凯.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5):429-432.
[3]郭巍,梁徐静.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数字化技术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4):96-99.
[4]阎彬,马学智.乡土武术传承实践的历程反思及其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1):136-144.
[5]王垚,张成明,于洪波,等.我国传统武术拳种文化传承特征及保护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12):7-12.
[6]刘丹,肖春飞.何振梁:“体教结合”才有真“体育强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6-03-23(3).
[7]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9.
[8]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中国人的首要任务.http://www.chinakongzi.org/xwzx/201803/t20180306_173968.htm
[9]徐锋.中国传统武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2).
[10]白晋湘,万义,龙佩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042(001):33-40.
[11]平少康,王震.口述史视角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2]汤立许.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8,054(003):29-36,中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