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流程梳理和规范初探
2020-02-04郑双美殷向荣赵旭婷
郑双美 殷向荣 赵旭婷
摘 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的传播格局、新的传播生态,使科普内容的传播角色、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日渐多样化。由创作者、内容编辑等组成的传播角色,协作分工,相互作用,组成了完整的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全流程。一个规范合理的流程可以保证提升科普作品的品质和传播力,文章从新媒体科普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科学性和传播性为原则,设置和梳理了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中的参与角色和规范化流程,以期为新媒体科普创作和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科普;流程;规范
中图分类号 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9-0112-0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项“智慧中科院建设推进工程(二期)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平台”专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数字科普内容传播规范研究”专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科普已经成为公众获得科普内容的重要传播方式。目前,我国新媒体科普发展速度快,卓有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方面,新媒体科普的发展,拓宽了受众获取科普内容的渠道,使科普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官方科普机构、大众媒体和自媒体,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科普的传播者;新媒体科普几乎同时兼容了声音、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综合的信息,具有高速度的及时传播性和互动性,提高了新媒体科普的传播力[ 1 ]。
另一方面,目前新媒体科普内容繁杂多样却良莠不齐,混杂了一些谣言、伪科学等内容;新媒体传播所具有的互动性、开放性、主动性、草根性、跨区域性和迅速性等传播特点,使得一个微小的科普内容,都可以迅速在网络上爆红和爆炒,在二轮、三轮甚至多轮传播中,很可能会达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效果,这对于大众来说,不仅起不到科普的积极作用,反而有可能因为科学性问题而误导社会公众[2]。
笔者依托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科普云——中国科普博览多年来开展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的经验和实践,从新媒体科普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科学性和传播性为原则,设置和梳理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中的参与角色和规范化流程。
1 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的角色和分工
在传统科普时期,科普的主要角色是科学家和媒体从业人员以及科普工作者。网络普及和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媒体科普,使传播角色和传播模式发生了新变化。在新媒体科普的创作和传播中,由创作者、内容编辑、传播媒介、媒介运营者、科学性审核者和传播受众组成的传播角色,协作分工,相互作用,组成了完整的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全流程[ 3 ]。
1.1 内容创作者
在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中,内容创作者是具备的一定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新媒体科普内容创作的个人或团体。其职责是根据科学研究或文献资料中的科学素材,独立创作图文并茂或声像结合的新媒体科普内容作品。
1.2 内容编辑
在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中,内容编辑是为内容创作者提供选题创意,对新媒体科普内容进行编辑优化的个人或团体。其职责是基于新媒体科普内容进行信息采集、选题策划、专家约稿、作品编辑、加工优化、作品存档等。
1.3 传播媒介
在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中,传播媒介是介于传播者与传播受众之间,用以负载、传递、延伸、扩大新媒体科普内容的新媒体传播载体和平台。
1.4 媒介运营者
在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中,媒介运营者是通过新媒体传播媒介,发布新媒体科普内容的个人或团体。其职责是对新媒体科普内容进行传播优化、内容发布、媒体对接、宣传推广、效果跟踪等。
1.5 科学性审核者
在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中,科学性审核者是对新媒体科普内容进行科学性把关的个人或机构。其职责是对新媒体科普内容的选题和作品进行科学性把关和审核,这是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1.6 传播受众
在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中,传播受众是新媒体科普内容传播的接受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传播受众不再单纯的是信息接受者,还可以通过反馈活动影响新媒体科普内容的创作和传播。
2 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内容的基本特征
新媒体科普创作生产的内容和新媒体传播中的内容,以科学性和传播性为主要原则,还需要符合以下基本特征,从而保证创作质量,提高传播效果。
2.1 科學性
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内容的选题、表达应符合科学事实,实事求是,传播科学的世界观。
2.2 艺术性
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内容应运用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提高内容的视听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2.3 大众化
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内容应面向社会大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深入浅出的语言,传达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
2.4 多媒体特征
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内容应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促进新媒体传播和资源共享。
2.5 互动性
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内容应注重与传播受众的互动交流,促进内容的二次、多次传播。
3 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的流程规范
新媒体科普内容创作与传播全流程,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新媒体科普内容创作者、内容编辑和媒介运营者,通过传播媒介向传播受众传播科学知识,并与传播受众进行互动,不断完善新媒体科普内容,从而达到理解科学、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一种动态的传播过程[4]。
从实际需求出发,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的流程可以用图1来展示。
3.1 信息采集
新媒体科普内容创作前在信息资源方面做的准备工作,这是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
信息采集的工作主要有两个:通过传播媒介、调研等方式,采集大量科普信息;将采集的科普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和分析[5]。
3.2 选题策划和选题审核
根据信息采集,进行选题策划,并由科学性审核者进行科学性把关和审核。这是作品创作的前提,也是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的必要流程。
3.3 作品创作
根据选题策划,进行新媒体科普內容作品的创作。
3.4 作品审核
对新媒体科普内容作品初稿进行审核,这是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的必要流程。
作品审核的工作主要有两个:
1)编辑性审核:对新媒体科普作品初稿的文字、图像等材料进行审读、编写、修改和创作者反馈等;
2)科学性审核:对新媒体科普作品进行科学性把关和审核,指出科学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等。
3.5 作品入库
对新媒体科普内容作品定稿,按类别进行整理、归档、保存和备份等工作。
3.6 传播优化和渠道分发
从传播需求出发,为提高传播效果,对完成的新媒体科普内容作品定稿,进行传播前的精细化加工和设计等,转化为公众易于接受的通俗易懂的形式,并在不同传播媒介发布和传播。
3.7 信息接收和受众反馈
传播受众接收新媒体科普内容信息,并通过传播媒介做出反应或回应。
3.8 效果评估
新媒体科普内容传播后的效果评估、分析反馈等。这也是信息采集的重要部分。
4 结语
新媒体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推陈出新,也使得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有新的形式和新的变化。但总体上,新媒体科普创作与传播有着科学的流程和规律,本文基于新媒体科普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具体实践,将框架流程进行梳理和规范,提出了新媒体科普的传播流程、内容特征、传播环节和角色分工等标准规范,以期提升科普创作和科普作品的品质,真正促进新媒体科普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从而真正满足大众对科普的需求,引导新媒体科普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浩达.数字时代的科技传播——数字科普发展研究[J].科普研究,2014(1):12-19.
[2]张丹.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媒介偏见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11):37-38,55.
[3]宋勇锐.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科普载体及内容创新研究[J].学会,2018(1):53-57.
[4]毕书清.新时期的媒体融合与数字传播[M].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郑念.科技传播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