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及矫正措施
2020-02-04郑会杰孙文芳
郑会杰 孙文芳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幼儿情绪调节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矫正措施。
关键词:幼儿 情绪调节 影响因素 矫正措施
1 引言
有研究指出孩子在2岁的时候就可以像讨论他人的情绪一样讨论自己的情绪,不但能讨论目前的情绪状态,而且能讨论以前乃至以后可能出现的情绪状态。当幼儿慢慢长大,对情绪有一定的了解时,幼儿面对遇到的各种情绪时会做出让成年人感觉“奇怪”的举动去调节情绪,我们将儿童的这种行为称之为“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这将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为人处事和与人交往的方方面面,甚至会对将来的人生态度也有很大影响,所以,认识影响情绪调节的因素,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并对幼儿加以指导,对幼儿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适合幼儿的情绪调节方法会帮助幼儿合理地调节情绪,并且使幼儿情绪得到很好的发展。
2 影响幼儿情绪调节的因素
2.1 幼儿个体特质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幼儿刚出生时,他们的外在行为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爱笑,有的爱哭;有的爱动,有的爱静;有的主动热情,有的害羞内敛;有的小心谨慎,有的直率冲动。这些特点构成了幼儿行为的独特性。气质是幼儿在行为风格上很早就表现出来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个体差异。我们不能片面或者主观地评价气质的好与坏,气质只是类型不同,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我们不能通过气质不同来分辨孩子的好坏,不同气质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和性格。有研究认为,中等水平的调节和中等强度的情绪的组合可能是最佳的,因为这样的幼儿具有情绪表达能力、计划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应付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各种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较高或者较低的调节能力和情绪组合都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2.2 照顾者特质
2.2.1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家庭情绪氛围。不一样的教养方式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也会不一样,例如以幼儿为中心,能够及时满足幼儿要求的教养方式在安全依恋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能够有比较强的情绪理解能力,而不能够满足幼儿要求期望的父母和较为严格的父母,就会给幼儿形成一种情绪表达的压力,这些幼儿往往不能够合理地发泄和表达情绪,出现比较多的情绪表达问题。不一样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情绪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家庭的氛围对幼儿情绪的调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往往是几种教养方式相互结合使用,该民主的时候民主,该决断的时候决断,这样才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情绪调节的氛围。
2.2.2 夫妻关系
研究表明,不同的夫妻关系对幼儿情绪有不同的影响,和谐的夫妻关系使幼儿情绪积极向上,紧张的夫妻关系会使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和谐的夫妻关系会培养孩子阳光积极向上的性格。例如,夫妻关系和谐的环境下成长的幼儿,看到搭好的积木倒下时,他就会微笑着鼓励自己,对自己说:这都不要紧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没有谁会一次就成功的,我还是好样的,我会慢慢成功的;而夫妻关系较紧张的环境下成长的幼儿,看到自己搭好的积木倒下了,就会不管不顾地把积木推开不再去玩,还会说这积木真是一点都不好玩,没有意思,然后会把积木推倒,摔到另外一边去。后一类幼儿在自己不小心摔倒时,会很不开心,心里会觉得好像全世界都要跟自己作对一样,然后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因此夫妻关系对幼儿的情绪培养有很大影响。
3 提高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
3.1 同伴接纳
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认知能力、社会心理理论、行为因素、家庭情感因素、幼儿的个人特质以及亲子之间的关系等。以往主要针对学龄儿童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如:注意力、控制力等)越好,其同伴接纳程度就越高;情绪理解、情绪调节在儿童社会能力尤其是同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幼儿对情绪调节的能力很强的话,他在为人处事方面就会好很多,就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样的人比较容易带给人欢笑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幼儿情绪调节和理解能力不强的话,跟同伴相处时就会表现出逃避自卑等消极情绪,也会表现出很多自身的问题。但是,对于幼儿的同伴接纳来说,情绪调节与情绪理解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3.2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情绪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调节自身行为的一种重要能力。孩子如果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对自己情绪的调控和把握就会有很好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跟同伴交流,使幼儿能够跟同伴关系更亲密。因此,对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要从幼儿时期就要去发现培养幼儿的这种能力。如果当幼儿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时,并没有伤害别人的行为,教师就应该给幼儿机会,让幼儿去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假如幼儿缺乏进行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或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效果比较差,那么教师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去调节。
3.3 均衡饮食、运动与健康
身体与情绪表达密切相关,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孩子身体不舒适会很直接地表现出来,只有有了好的身体才更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和更阳光的心态。那怎么样才会有好的身体呢?当然就是均衡饮食、加强锻炼,对于幼儿的饮食与运动习惯我们要更加注意。在饮食方面可能大部分幼儿都存在挑食的现象,为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园可以开展课外活动,领着孩子们去农村、养殖场、种植基地参观,参与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幼儿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积极踊跃参加活动的兴趣。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一成不变,要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达到预设目的。
3.4 亲子互动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十分重要,斯特娜夫人说:“孩子一切良好习惯的形成,完全靠父母的榜样力量”。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幼儿微笑,发出某种声音或者做出某个动作想要吸引家长的注意力时,如果家长以毫不关心或者负面回应时,幼儿就会表现出退缩性和逃避性,如哭泣、皱眉等。有调查结果表明如果家长对幼儿情绪漠不关心的话容易对幼儿以后情绪的表达造成不良影响。幼儿的情绪变化是微妙和无常的,父母要善于捕捉孩子的情緒并予以回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尊重幼儿的思想,因为幼儿只有在被理解了之后才能进一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理解别人,能更好地实现亲子互动。
◇责任编辑 赵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