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若迪基:诗歌是大地上的另外一种作物

2020-02-04朱彩梅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诗群写诗云南

受访者: 鲁若迪基,1967年12月生,云南宁蒗普米族诗人,用汉语写诗。著有诗集《我曾属于原始的苍茫》《鲁若迪基抒情诗选》《没有比泪水更干净的水》等。作品入选《1999中国新诗年鉴》《2000中国新诗年鉴》《2004中国诗歌精选》等,部分作品被译成外文。曾获第五届、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创作骏马奖及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年度诗人奖提名奖、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等。

访谈者: 朱彩梅,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朱彩梅:尊敬的鲁若迪基先生,您好!首先要感谢您亲自帮我邮寄来《我曾属于原始的苍茫》和《没有比泪水更干净的水》两部诗集,细细品读后,感觉您的诗歌语言清新、情感质朴,我很是喜欢那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和原始意味,在当下诗歌中,这是非常难得的,谢谢您!请问您为何要写诗?写诗这件事在你生命中占据一个什么位置?

鲁若迪基:这个年代能静下心来看诗的人不多了,您还“细细品读”我的诗,我很感动。谢谢您。为何写诗?记得在徐志摩诗歌奖颁奖会上,主持人也曾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当时回答说因为爱要表达。确实,最初的时候可能是这样。后来,恨也可能会写诗。现在,写诗是表达的需要,是我与这个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 至于写诗这件事在我生命中占据什么位置,我觉得写诗不是我生命的全部,但它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写诗,我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提高。

朱彩梅:您觉得什么是好诗?一个优秀的诗人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鲁若迪基:为什么几千年来,很多人都会喜欢一些诗歌?这种“喜欢”里,我想就可能有我们认为“好诗”的因素。我觉得好诗一是可感的,就是能够让您能感觉到什么的,而不是让您莫名其妙的;二呢,可引发您的思索和联想;三,应该有公道、正义、悲悯、自由的人类情怀和诗歌精神。

一个优秀的诗人,除了具备语言天赋外,心中应该要有大爱,“诗人”应该是“诗”和“人”的完美统一,而不是二者的分裂。

朱彩梅:在一首诗中,语言和内容是什么关系,您觉得哪个更重要?您找到自己的言说方式了吗?

鲁若迪基:在一首诗中,语言和内容应该是一只鸟的一对翅膀 ,离开了哪只翅膀,这首诗都“飞”不起来,都一样重要。我觉得我是找到了自己的言说方式的,你看我的诗应该感觉得到。

朱彩梅:是的,您的诗歌很独特,语言质朴、简洁、纯净,直击人心。有谁对您的诗歌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吗?

鲁若迪基:我看书是比较杂的,古代的、现当代的、外国的,我很难说谁对我的诗歌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我在诗歌创作道路上,曾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有的还不是写诗的。

朱彩梅:您怎么看待诗人创作与所处地域的关系?能结合云南、宁蒗或者说小凉山对您写作的影响谈谈吗?

鲁若迪基:我觉得诗人的创作和地域是息息相关的,我觉得有怎样的土地就有怎样的庄稼,诗歌是大地上的另外一种作物,诗人离不开养育他的土地而存在,诗歌则不可能离开诗人而存在。

对我而言,俗称为“小凉山”的宁蒗是我母亲的土地,是我父亲的山,没有她就没有我,我永远是她的孩子,我诗歌里很多部分是献给她的。虽然我也可能会写其他的诗歌,但是,我觉得我能成为一个诗人也罢,能写其他诗歌也罢,从某种角度也是小凉山赋予了我这个能力。

朱彩梅:在全球化时代,您怎样看待诗歌的“本土性”?您觉得云南诗歌的“本土性”体现为哪些元素?

鲁若迪基:“本土性”应该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东西,“云南十八怪”这些东西别的地方有吗?没有,所以它也可以说是“本土性”呢。

我觉得云南诗歌的“本土性”,应该有优美的云南自然风光的元素,还要有丰富多彩的各个民族文化的元素,说大一点,只要与“云南”这个词有关的过去、现在、将来都可以成为云南诗歌“本土性”的元素。其实,技巧的东西,我们的也可以变成别人的,别人的也可以变成我们的,是不好说“本土性”的。“本土性”应该是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东西。

朱彩梅:请问普米族身份对您的汉语诗歌写作意味着什么?

鲁若迪基:普米族身份对我而言意味着,我是一个用汉语进行诗歌创作的普米族诗人,我写下的那些分行的文字会被打上“普米族”的烙印,这就要求我尽可能地把这個民族的文化,通过诗歌的形式传递出去。可是,普米族的韩规文化博大精深,这项工作非常艰难,我至今也没有把它做好,还有待于今后努力。

朱彩梅:您是“小凉山诗群”的核心诗人,请谈谈您和诗群近年的创作。

鲁若迪基:“小凉山诗群”是云南继“昭通作家群”后又一文学品牌。最近,由中国诗歌流派网、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发起,《星星》诗刊社、《诗潮》杂志社、《诗林》杂志社和《文学报》《语文报》《楚天都市报》《西海都市报》《贵州民族报》联合举办的“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展”(简称“三刊五报”大展)中,“小凉山诗群”被评为“21世纪中国十二家影响力现代诗群流派”之一。这个荣誉来之不易,凝聚着“小凉山诗群”所有诗人的心血,也凝聚着包括您在内的所有研究者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这个群体的人们表示感谢。

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这个群体中的阿卓务林、李永天、李黑、任尚荣、阿克雾宁石根、陈南江等都出版了专著,曹翔还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其他如和建全、黑羊等也获得了一些奖。我自己很惭愧,没有多少可值得一说的。

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几年一些新鲜血液又注入这个群体,如戈戎玭措、李凤、吉克木呷、杨艳川、曹媛、华秀明,等等,他们让这个群体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希望您能多关注他们。

朱彩梅:会的,这么多年来,诗歌一直滋养着我,我会持续关注当代新诗尤其是云南诗人的创作。非常感谢您的分享!祝您身安、心悦、笔健!

鲁若迪基:不客气。也祝您多出成果,吉祥如意!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语境下云南特有民族汉语诗歌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BZW186

作 者: 朱彩梅,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诗群写诗云南
为你写诗
区别
[浙江嘉善诗群小辑]
三津诗群
空山
读诗十二法
成熟的写诗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对“闽东诗群”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