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中的运用
2020-02-04郑旭珊
郑旭珊
【摘要】近几年,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入语文课堂。实践中,这种“一主题、多文本”的方式收到了超越预期的良好效果。传统单篇阅读的教学,正在面临群文阅读教学的挑战。群文阅读更注重的是学生阅读上的连贯性、自主性,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閱读速度和阅读量。当然,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要在四十分钟课堂里完成原来三倍以上的教学量,课前备课、课中上课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关键词】群文阅读;统编教材;女娲补天
一、“时势造英雄”——群文阅读
2010年,一个名为“群文阅读”的概念悄然加入语文这个庞大的家族里。群文阅读是怎么一回事呢?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模式,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和质疑。随着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化,群文阅读的定义和细则正在不断完善。如今,它指的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相似或者主题相近的文本,在单位时间中共同理解、迁移学习方法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自从语文核心素养被正式落实到育人理念里,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原来教材的培育方向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为了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材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统编教材,就成为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2019年秋季,全国所有学校小学语文教材统一更换为统编教材。统编教材的编排,与原来人教版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双线结构”组织单元教学,即分为“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两条线。这样组织的教学强调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连贯性。自从统编教材进入课堂后,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被一线教师们提上饭桌,群文阅读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新模式的出现,是需要接受实践考验的。群文阅读在推广之初,它同样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质疑和审视。几年过去了,群文阅读教学已经逐渐在很多地区试点,而且都收获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因此,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正以崭新的姿态被推广进课堂。
二、群文阅读教学VS传统阅读教学
统编教材将原来的“精读课文”改为“教读课文”,“略读课文”改为“自读课文”,同时更加注重对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构建了一个 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阅读过程,要求对学生实现从帮到扶再到放的引导过程。
传统的阅读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更重视一个文本的拆分理解,但是,这种被动的训练方式,仅仅是适合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如今是提倡培养核心素养的时代,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已然改变。一方面,教材在编排的时候颇具用心,每一个单元都是同一主题的文本。另一方面,教学中也要求教师在新授课后要尽量拓展,大量阅读,海量感知。而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统编教材的语文教学,不要求学生咬文嚼字,不需要把文本拆得零零散散,只需要按照每册书的训练重点来开展。如三年级的“预测”、四年级的“提问”、五年级的“提高阅读速度”和六年级的“有目的地阅读”。面对这些意料之外的变化,再看看我们的教学现状,语文教学应该何去何从呢?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群文阅读教学真的值得一试。但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却不是一件易事。以下就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1.阅读质量提高
群文阅读模式的推广,除了教材更换的原因,也有课程标准的细则指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读”部分指出,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掐指一算,六年期间,学生课外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庞大的阅读量从哪儿来?就算是平常布置学生阅读课外书,大部分学生仍然达不到这个数量。因此,我们的探究目的就是找到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的方法,更加直接一点来说,群文阅读教学出现得刚刚好。因为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阅读量的原来的三倍甚至以上。
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为主题,笔者在设计《女娲补天》这一课的教案时,采用了群文阅读课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除了阅读理解《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外,还拓展了本土神话故事《包公掷砚》。学生需要用相同的方法找到包公掷砚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当学生完成两篇阅读后,笔者又选用了《嫦娥奔月》来巩固,学生很快就找准并且能够口头表达故事的主要内容。这种1+X的模式,正是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建议,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拥有了三倍的阅读量,学习的过程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学生如果能够坚持这样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就一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阅读速度加快
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读”部分中还提出第二学段“要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四年级是中年段和高年段的衔接年级,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加快速度,争取上五年级时,阅读速度能达到课标的要求,达到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因此,笔者在备课的时候有意识设计了梯度阅读的方式。
《女娲补天》在课本阅读提示里就提出要“默读课文”。学生用默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思考,500多字的课文,用3到4分钟的时间默读,用3到4分钟思考。加上汇报和主题升华,这样下来,大概20分钟就能完成本篇阅读。第二篇阅读是《包公掷砚》,600多字的内容,默读4到5分钟,加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一共是10分钟。第三篇《嫦娥奔月》,700多字的内容,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用7分钟的时间完成文本阅读。这种梯度的设计,为的是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监督学生提高阅读速度,保证质量。
3.阅读主体突出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最终还是要把课堂的主角交还给学生。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是传统教学的三倍,这也说明,教师不可能像以往一样在课堂上满堂灌,而是把更多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和课外阅读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课堂上,有老师的引导启发,有小组里的分享共得,有全班人的思维碰撞……这种紧密的互动沟通,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深化了课文主题,阅读的效率当然要比传统阅读高得多。
笔者在授课《女娲补天》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能够找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没有任务引导之前,他们只是读懂了女娲补天这件事,阅读感受单一。但是,为了启发他们,笔者设计了一连串问题:想象女娲找到五颜六色石头的过程、女娲什么样的精神被世世代代传颂和“你想对女娲说什么”等,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后汇报交流,收获了1+1大于2甚至是X的效果。学生的热情参与突出了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也达到了比原来更好的效果。
4.阅读方法巩固
采用群文阅读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方法以后能够更好更快地运用。所以,在选取拓展类文的时候要比往常更加仔细。因为中年级的学生,运用方法相对机械,过于灵活的方法,学生可能缺乏一些机动性。所以,笔者选用《包公掷砚》和《嫦娥奔月》的故事,一来是阅读方法和原来一致,二来是这两个故事对于笔者所在地区的孩子们来说,的是耳熟能详的。
《女娲补天》在课本阅读提示里要求“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个方法,也恰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笔者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协助记录下来,再将记录内容梳理清楚,串联起来说说主要内容。化难为易,学生很快领会了方法。阅读《包公掷砚》,为的是教后扶着学生运用方法。阅读《嫦娥奔月》,为的是巩固方法,并且也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合适的导图。这种设计,学生不仅学会利用找到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质量,还学会了用思维导图来捋清文本的思路,一举两得。从帮到扶再到放手,方法巩固了,以后遇到相类似的文章,胸有成竹,下笔有神,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三、怎样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1.确立阅读材料
“群文阅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文阅读的前期,教师备课时怎么备好拓展的篇目。选文是否符合学生心理、是否符合或者相似于主题、是否能够迁移原文学到的方法……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考验,因此,教师备课的功夫要比以往更到位,阅读视野、品位以及教育理念要比以前更上一层楼。
《女娲补天》拓展的两篇阅读,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神话,选文内容刚好也深受学生的喜爱。这样延伸,达到了教学目标。笔者再举一个例子,在教学本册书第一单元课文《观潮》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笔者拓展了孙为刚《烟台的海》、峻青的《第一场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些作品创作之源都来自大自然。大自然的美,在多位作者的笔下如此传神,如此动人。读《观潮》,知道潮汐之美,读《烟台的海》,感受烟台四季之美,读《第一场雪》,体会“瑞雪兆丰年”的喜悦,读《荷塘月色》,沉醉于荷塘动静之美。这些素材的选择,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选择教学重难点
备课的时候备好重点难点,是一节课的核心;上课能够解决重点难点,是一节有效率的语文课的关鍵。在传统的语文课上,我们更倾向于咬文嚼字、斟酌揣摩句段,但是,统编教材为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强调的是不把文本拆得七零八落,所以,笔者认为,群文阅读的教学,更倾向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就以《女娲补天》而言,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要求学生对生字词要掌握。实际上,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只要是认真预习的学生,这个目标基本都能达到了。所以笔者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组织教学内容:
(1)落实重点
过程与方法是本课的重点,要教会学生通过找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串联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找一找,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这个重点目标很快就达到了。而另一个重点就是想象说话。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在课文中写得非常简单,但是阅读要求是要学生通过想象来弥补这一段留白。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思维的碰撞,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在讨论中打开了自己的思维,积极参与,大胆想象。这种1+1的讨论,效果肯定大于2。所以,学生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想象女娲上天入地潜水,历经千辛万苦才炼石补好天。这个重点在学生的讨论分享中顺利解决了。
(2)突破难点
对语文教学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在这种群文阅读课中,方法的高效运用是最关键的。所以,能够通过《女娲补天》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在《包公掷砚》和《嫦娥奔月》上,才是本节课的难点。在短短十多分钟高效完成两篇甚至多篇阅读,对教师和学生的功底考验系数都是不低的。教师不可多说一句,学生不能放松一刻。教师多说一句话或是学生放松一刻,都会导致课堂无法完成预设的内容。所以,备课的时候,往往要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师语言,哪些语言能够一语中的,哪些语言纯属多余,教师的敏感度要提高。
3.强调“语用”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工具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笔者在备课时努力想体现“语用”的教学理念,如“三说主要内容”,这三次,都要求学生运用串联法来完成。“语用”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学到的,所以阅读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仿照句式,补白说说寻找石头、冶炼石头的艰辛过程。这四次口头表达,每一次都是对学生语言运用的提升。第一次由学生说,教师也进行归纳,第二次学生交流说,教师重点点拨,第三次一直到后面,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说了,这也体现了由帮到扶再到放的过程。
四、群文阅读的展望
语文教学正在悄悄地进行大改变,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几年来,很好地搭建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桥梁,成功衔接了传统单篇阅读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在统编版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明显体会到这套教材对阅读的重视。正如2017年,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北大的一次座谈会上说:“这几年高考语文正在改革,命题的一个变化是注意考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读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而根据调查,每年大概有15%考生做不完卷子,由此可见,阅读为王的大语文时代已经到了。未来阅读的趋势将越来越严峻。所以,群文阅读教学将会变成时势所趋。
但是,群文阅读教学也有一定的短板。比如,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钻研很多文段,走进很多文字,这个阅读的体验只能凭着学生在不断阅读积累中培养起来的语感和个性化体验来获得。这个过程中,一些经典的、精美的、扣人心弦的细节很有可能因此被忽略。那也将会是语文人文性的一种缺失吧!
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哪些文字不应该被忽视,哪些方法应该被重视,教师要有主观判断力。既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参与、生活实践中深刻体会语文阅读的无穷乐趣,也要学生不脱离实际,踏实上好走进文本,沉淀精髓,才能将统编版教材的科学构思落到实处,才能达到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恒舒.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J].语文学习,2017(11).
[4]胥光茂,郭传金.“教材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议题确定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