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必须重视”

2020-02-04王晶王占芳

学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阅读兴趣朗读

王晶 王占芳

摘 要: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指导、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但是,多年来,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得学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即使在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之后,许多语文教师也没有改变这一模式,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表现得五彩纷呈,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形成。这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朗读;主体地位;语感;课内外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3-01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1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多年来,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照本宣读,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个模式地进行着,使得教师是作品的解读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即使在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之后,许多语文教师也没有改变这一模式,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表现得五彩纷呈,没有关注学生的成长,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形式。这个现象实在值得深思和探究。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培养的对象。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学生的成长”为主。而且,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指导,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活动。因此,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为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必须有以下几个重视。

一、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想做事、做好事情的动力。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乐于阅读,主动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拿到一篇文章,就强求学生去读,或者教师拿来便讲,让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兴趣就会不高,收获也不会太大。如果能采取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效果会完全会不一。比如,分角色读、轮流读、回答问题在寻找答案中读等,学生的积极性便会很高,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许多的字、词、语句会保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达到词汇、语言积累的效果。在需要时,他们便能将这些积累发挥出来。比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用电子白板出示了课文的插图之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图上的内容。许多学生默默地读起了课文,读完后积极举手,说出了文中的许多词句。有些学生甚至完全能口述出课文第一自然段,这实际已经完成了要求背诵的内容。

二、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朗读”的训练,培养“朗读”的习惯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读”是吸收与积累,“读”是基础。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朗读的机会,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这一空间里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体会不足,发现问题,感悟作品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思想感情。如果学生能读通文章,通懂文章,说明他具有了朗读的技能。如果朗读中障碍重重,不会不懂的地方很多,说明理解上就有困难。要让学生通过圈、点、标、勾的办法记录下来,下一步做更进一步的解决,这样阅读训练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就自然会做到落实。这样,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查阅工具书、讨论、交流,教师进行讲解,也会自然明确。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做到了以上内容,这一要求会自然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自然得到训练,长期下去,朗读习惯就会得到培养,语文课堂将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成长的课堂。所以,我们决不能剥夺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朗读、自主活动的时间,要充分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中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让他们自我發现,自我解决,自我成长。

三、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以来,强调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乐意入驻课堂,充当主角,不是教师撒手不管,也不是把所有时间都强留给学生。融洽自然的课堂才是最有效的课堂。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堂的主导,发挥好“导”的作用,即备课中钻研教材,考虑学生,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环节,充分让学生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的状态。

阅读教学中要优化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之间要平等、和谐、信任。教师要把自己看作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共同入驻课堂,讨论问题,相互信任。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真情感受与教师交流。这样教师才会掌握学生学习中的真正困难和问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在一种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里完成,学生才能愉快学习,自由发展。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教师更要关注他们,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心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减少他们因成绩差的压力,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建立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四、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语感,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准确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学生没有语感就像美术家没有“视感”,音乐家没有“乐感”一样。一个人有了灵敏和丰富的乐感,在接触到美的音乐作品时,心灵上会产生更大的反响。有人说:美术家在画花的时候,从开始拿起画笔起,时常就有一种花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学生有了语感,就可以感悟到更多的内容和情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学生的良好语感是可以培养的,但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要通过具体训练,每一次的积累,一步一步培养而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實现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在大量的语言实践里欣赏美的东西,细品语言文学,积累语感。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对教材的感悟不是教师能够讲出来的,而是在语文阅读的实践中积累感悟的。

儿童时期是培养语感的黄金时期。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参与实践,勤于感悟,善于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到阅读文章能准确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表情达意,做到对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比如,在生活中感受到了“荆棘”的事物和现象,在描述处境的艰险或者纷乱的局面时会自然想到“荆棘”一词。看到《草船借箭》一文的题词时,如果学生熟知“草船”和“箭”这两样东西就不难理解“草船”和“箭”,甚至会自问为什么要借箭?向谁借箭?怎么借箭等问题。

五、阅读教学中要必须重视课内外相结合,做到弥补教材不足

“语文教材只是些例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吸收更多的文化营养。做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针对一个训练重点安排了一组课文,这些课文是编委精挑细选安排的经典性篇目,但十分有限。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习教材之例”获取了阅读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内容之后要让他们广泛去阅读,扩大阅读量,从而实现学生增加知识面,开阔视野,感受不同的情感,陶冶情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使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盲从盲干。教师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方向,提供学习资源,甚至要亲身实践,必须弄清楚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占有资料的基础内提炼、加工,而且不是放任自由。例如,在上《少年闰土》一课时,我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并给出几个阅读的途径。课中通过交流,学生增进了对鲁迅的了解,就不难理解儿童时期的迅哥和闰土之间的故事,对于“只看到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样句子的意义也不难理解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重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爱好、朗读机会、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语感培养、课内课外的结合等方面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永林.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开展策略[J].甘肃教育,2019(1).

[2]李中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有价值引导[J].好家长,2015(43).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王晶(1982.1—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及班主任管理。

王占芳(1964.12—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阅读兴趣朗读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