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2020-02-04潘建平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定律的发展、基本理论的创立,都是通过实验,认真加以分析概括总结出来的,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要学好物理绝对离不开实验。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更不能离开观察和实验。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08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083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实验,经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可以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趣味,激发自身的潜能,进行思维创新。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心等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教师要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在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一、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较多,这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影响学生的因素是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观察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观察方法。一是定向观察法,即向学生指出观察对象、内容以及发生的现象,而后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发现性观察法,事先不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现象,寻找规律,究其原因。如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里,可先让学生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三是预见性观察法,即由学生先设想会出现什么现象,定位后,再在演示中进行观察,给予验证。
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学生观察实验后,随着课堂气氛的活跃,他们对新奇的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会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诱导学生分析概括。诱导的方法,一般可用下列三种方法:一是设疑,激发学生思维,提出问题,例如在“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里,可向学生提问题:为什么串联在电路里的两段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会不同?启发学生回答是因为电阻的大小不同而产生的热量不同;二是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独立得出结论,师生根据观察的现象、讨论现象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三是抽象概括,学生得出结论,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全方位分析,定性概括,如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中,既要考虑电流方向,又要考虑磁感线方向,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后,只是完成了认识过程的第一步,而最终目的是知识的应用。实际应用,也可以说是解决实际问题,它一般包括三类:一是问答题,是通过得出的结论、规律、回答问题;二是实验题,根据观察到的实验,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运用结论得出新的结论,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能力;三是计算题,它是用已经取得的规律、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教师也不能撒手不管,要积极配合及时引导,使教学目标得以圆满完成。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分析概括时,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其综合能力。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创设条件,增设一些简易的小实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查认可后,再到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一下,检查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否达到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初级中学物理课本中许多学生实验都是给出了实验方法,学生看书就能看懂,但在运用时往往会出错,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实验原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亲自的体会。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实验室具体情况,尽量创设条件。对于复杂的实验可分4-6人一组,简单的操作实验做到1人或2人一组,增加每个学生的动手机会,达到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协作、创新能力。
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规范操作,要有目的的全面、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这样学生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多种能力,养成了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物理众多的演示实验中,有的可见度低,直观性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大胆进行改进、扩展,增加实验的可视性、直观性,从而利于学生观察、分析。有的实验,可根据情况改成学生实验,教师设置疑问,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解决问题,完成认知过程。形成知识的活学、活用。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参考文献:
[1]陶昌宏,秦晓文.实验改变课堂——北京市中学物理教师系列实验研究与展示[J].物理教学,2015(2).
[2]张俊文.初中物理实验指导的教学分析[J].文理导航,2018(11).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 潘建平(1979.7— ),男,汉族,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