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之变

2020-02-04本刊编辑部

齐鲁周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动能山东发展

本刊编辑部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运动,变革是一个不断的选择。回顾一年来,变革一词,深入人心,变革之势,席卷齐鲁大地的方方面面。

一年来,山东北上南下,找差距、补短板,坚定不移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山东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四新”经济快速成长、“十强”产业异军突起,这些趋势性、关键性的变化接连出现,成为变革之势的最佳注脚。

这一年,山东经济有真实的忧虑与盼望,更有由衷的喜悦与满足。那些忧与盼、苦与乐的“微表情”交织在一起,拼成的正是山东壮士断腕、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坚毅面孔,收获的则是奋斗路上“稳稳的幸福”。

这一年,传统山东、未来山东,两种维度的发展模式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局中,激烈碰撞,阵痛与希望交杂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但充满种种可能的棋局。

世事如棋局局新。在复杂的发展棋局中,山东既有传统产业尾大不掉的“后手”之困,又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先手”之优,所有的这一切,无不考验着改革者破题的勇气与智慧。

2018年年初,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向高质量发展进军,已经风生潮起,但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一马平川,必然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崎岖不平!

2019年年初,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上说:美好蓝图鼓舞人心,战略安排催人奋进。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蓝图成为现实。如果不能扑下身子抓落实,一切只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从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的2018年到“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2019年,改革路径清晰可见,无不彰显着决策层面对复杂局面的清醒认知和谋篇布局的功力与定力。

新的使命和任务已经到来。2019年12月25—26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会议用七个“坚定不移”明确了2020年的七项重点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赢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坚定不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在山东跨越转型蝶变、浴火重生的重要关口,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七个“坚定不移”, 又一次凸显了决策层关于改革的勇气与智慧。

放在更大的历史坐标中回看、展望这三年,一种身处大变革时代的使命感更是扑面而来。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上,山东正视自我,革故鼎新,拥抱新的时代风口。

海岱潮生,波澜壮阔。齐鲁风来,山河日新。山东正以绝大的勇气,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新时代的发展“航线”上,竞赛千帆。

2019年2月11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山东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

2019年3月28日,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参加《问政山东》。

新“风”来袭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敢闯敢试的胆气。”2018年6月,省委书记刘家义在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如是说。

從那时起,山东便开启了一场走出去,对标、学习先进省份的浪潮。当年7月,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率最“高配”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三省考察学习,来自南方清新之风在齐鲁大地持续激荡。

一年之后的7月21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又一次开启了赴先进省市的“取经”之旅。这一次学习为期5天,北京、上海、雄安新区成为新的学习对象。7月25日下午,代表团结束学习,返回济南,一下高铁,马不停蹄,就在济南西站会议室召开总结会议。

“总结北京、上海、雄安新区的成功经验,核心在制度创新。推进制度创新,最根本的是要抓好流程再造。”刘家义在总结会议上的一番话,指明了学习的收获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除去省级层面的党政代表团,山东各个城市也纷纷外出学习,“”北上南下”成了山东16城市的“集体动作”。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山东16城市的学习步伐,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不仅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还涉及重庆、成都、武汉等中西部城市。

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的一篇演讲,成为了当时热议的文章。在率团赴南方五市考察归来后,惠新安细数差距并谈到:“南方干部对国内、国际情况都了然于胸,交谈起来滔滔不绝、信手拈来,感觉我们跟人家不在一个时代。”山东为何留不住凤岐茶社,也成为当时山东政商人士反思的话题。其背后隐含着山东长久以来的一个痛点:山东为什么留不住一家未来会成长为国家级众创平台的企业孵化器?

刀刃向内,放下架子,在思想深处来一场自我革命,唯有如此,创新的动力与活力才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每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对比目标。济南跑北京跑得特别“勤”,青岛则与深圳“铆上了”,2019年3月25日,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青岛党政代表团赴深圳考察学习,明确提出要“学深圳赶深圳”,“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其他各个城市的学习目标也很有针对性。烟台对标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省内对标济南、青岛;淄博对标佛山、宁波、无锡;日照对标扬州、湖州、珠海;泰安对标绍兴,济宁、临沂、枣庄、聊城则对标了淮海经济区“老大哥”徐州。

学习、对标的积极成效已然在一些城市显现。比如青岛,通过半年的“学深圳、赶深圳”,青岛创新出现了一些好兆头,高质量发展要素在加速集聚,新动能引领特点愈加突出。

2019年上半年,青岛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8.1%,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59.3%。《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显示,山东4家上榜的企业全部来自青岛,数量位居全国第8,打破了青岛多年“零入选”的尴尬。

对外对标先进,积极学习,对内担当作为,监督亮剑。一年来,山东政坛出现的风气之变打破了外界对山东的固有、刻板印象。

2019年3月3日18点,山东首档省级电视问政节目《问政山东》播出,犀利的风格让整个山东为之一振。与此同时,一些地级市也先后开通电视问政节目,问政在山东受到空前重视,“连夜整改”成为了问政节目的标配,一个从上至下覆盖全省的问政体系日渐成型。

营商环境是问政节目关注的重点。2019年4月25日,《问政山东》节目曝光枣庄48家饮料企业一年内3次集体停业整顿,营商环境一刀切的问题,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成立了督导组,对曝光问题进行了调查。5月31日,聊城首期电视问政就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注册跑多趟、施工图审查首次通过率极低、夏季限电方案不合理造成企业损失,让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心跳加速。

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山东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出台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激励全省各级干部忠诚干净担当,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成为山东干部的鲜明特征,让人人敢担当、人人善作为成为新时代山东的主旋律。

仅用108天,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主楼拔地而起。

落地青岛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2019年6月11日上午,鲁南高铁菏曲段施工现场。鲁南高铁日曲段已于2019年11月26日通车运营。

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發《关于“担当作为、狠抓落实”重点任务的实施方案》,推出了42条具体措施,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9年12月,山东省纪委监委出台了《关于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干部澄清正名的工作办法(试行)》,进一步从制度上释放了为担当者担当的强烈信号。

条条举措直指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2018年12月11日,蔡洪辉在济南市历城区住建局审批科科长岗位上,被任命为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项目建设指挥部工程部长。2019年7月1日,蔡洪辉被评为济南市“出彩型”好干部。相关数据显示,“出彩型”好干部在济南的提拔重用比率已达60%。

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从思想再解放到激励监督机制的健全,一股创新求变、担当作为的干事创业之风,在齐鲁大地蔚然成型。

大项目的山东速度

蔡洪辉创建了大项目建设的“济南速度”。他所负责的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项目,仅用108天,一座11万平米的圆柱形超算中心主楼便拔地而起。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9年7月13日,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奠基活动举行,20家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签约落户潍坊。12月13日,短短5个月后,该产业园举行1号厂房交钥匙仪式,山东宇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配套产业园首家进驻的企业,实现了园区开工、项目签约、厂房交付、企业进驻仅150天的“潍柴速度”。

而为了推动新希望六和生态养殖项目落地,昌邑市饮马镇用10天时间解决了390亩厂区内遗留问题,用2天时间新调整土地200多亩,25天内为企业办完全部手续。

威海市德国健康生态饮品4.0项目,一天之内拿到用地许可证、不动产证和工程许可证;济南将企业开办环节压减为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备案、申领发票3个环节。

……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优质项目的快速落地既是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应对经济下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手段。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2019年11月份,1140个省重点项目(11月底,48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调整出库)当月完成投资458.6亿元。1—11月份累计完成投资3821.8亿元,104个省重大建设项目、865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均提前1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从2019年年初提前下达省重点项目到优选两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从设立动态调整机制到建立重大项目督导服务平台,从各市党政负责人带队招商引资到“修炼内功”加快流程再造,一项项务实举措,无不彰显着山东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决心和速度。

行业龙头企业是再造产业链的关键。自我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政策以来,按照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山东将在“十强”产业发展中找准定位,明确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通过“一业一策”制定完善支持配套措施,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十强”产业重点突破。

2019年11月,省发展改革委公示了山东第一批“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库拟入库领军企业名单,共有60家企业将拟入集群领军企业库。入库企业中,既有国企,也有民企,入库企业将被重点培育,在土地供应、项目立项、融资、先行先试等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政策资源向重大项目集中。

2019年11月26日清晨,山东临沂北站的进站大厅已经挤满了游客。他们中有很多人是特意为体验临沂市首列高铁列车而来。

当天上午11时50分,临沂市首列高铁——G5586/6次高铁列车从这里始发。列车经由新开通的鲁南(日兰)高铁日曲段,于当日13点04分到达济南西站,总用时74分钟。

这条线路的通车,彻底结束了临沂革命老区不通高铁的历史,从此,沂蒙革命老区接入全国高铁网,山东省内高铁实现环形贯通。

数据显示,一年来,山东建成通车高速铁路项目2个、240公里,全省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87公里,新开工高铁项目4个、382公里;完成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项目9个、771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447公里,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5个、333公里;港航、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分别超额完成年度投资及工程推进任务。

除了“铁公机”“电气水”等传统基建项目,以新技术、新科技为主要方向的“新基建”项目也成为山东投资的热点。2019年6月初,山东发布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优选项目名单,其中,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项目达500个。

除去大项目,山东同样高度重视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求,“努力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让其成为壮大“四新”经济、促进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

资料显示,山东是全国第一个在省级层面部署开展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省份。2019年10月份数据显示,山东省有198家瞪羚企业,其中48家正在筹划上市。超过90%的瞪羚企业集中在“十强”产业领域,有93%是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平均年营业收入7100万元。

大批优质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一个健康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力度,山东先后出台非公经济发展10条和国企改革10条,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推出人才新政20条,实施稳定和扩大就业20条等一系列文件,“一次办好”和“流程再造”成为了政府服务的基准法则。

烟台近海航拍图。

“小中国”的重新定位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一个外部因素便是山东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北有京津冀、雄安新区,南有长三角一体化,西有中原城市群、郑州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在“群狼环伺”中,如何定位山东?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坐标,这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重要考量。

山东调整区域布局的动作非常迅速。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

一个是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垫底的城市,一个是山东最小的地级市,在区域发展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其合体意义非同一般。

从全国区域发展大局来看,“济莱合体”有利于把济南打造成为山东省对接京津冀、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战略节点;从山东省境内看,这次区划调整,是山东省加快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毕竟,“济南好,大家好;济南强,山东强;济南隆起,全省受益”。

“积极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济南、青岛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2019年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举措。

“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济南、青岛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为我们描绘了作为山东八大发展战略之一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未来前景。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这些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举措,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山东是各种意义上的“小中国”,其区域发展格局也与全国大致相同,呈现由东向西梯次发展特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

目前,山东这三大经济圈内部,已通过高铁、高速公路、铁路骨干交通网络联系,基本形成了“一小时”生活圈和工作圈,联系相对密切,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区域定位。如今,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在山东叠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为山东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乡村与大海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政治任务,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山东各地勇于创新,大膽闯、大胆试,“农地入市”、农业开放发展综试区等创新性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禹城市辛店镇,由13个村共同创建的禹城市万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272.7万元获得37.88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50年使用权,并建设厂房对外出租,引进不少有潜力的企业。“农地入市”新模式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情况下,让农民以多种形式享受土地权益。“在家门口上班,赚得不比城里少,心里也踏实。”村民崔梅说。

青岛灯光秀。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山东出台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20条措施等政策,组织“千名干部下基层”,实施“千企助千村”振兴行动,启动免费“农科生”定向培养计划,全省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万人、认定4万人。东营市开展试点职业农民职称制度,首批84人获评职业农民职称。“这是对农民职业尊严的认可,更激励我们扎根农村干事创业。”获评职业农民职称的大学毕业返乡青年许家磊说。

“竹板声声响不断,幸福日子说不完。小康路上迈大步,咱们百姓笑开颜。”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东营市垦利区兴隆街道渔洼村百姓把党的政策融入吕剧,用积极向上的唱词弘扬正能量。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山东各地陆续建成,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率达99.3%,建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89.4%,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新动能也在海洋。向海图强、经略海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予山东的政治任务。“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为此,山东沿海各市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培育壮大新动能。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认为,海洋是烟台最大的潜力、最大的空间、最大的动能,将以突破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港口、海洋文化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產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等“六个突破”为重点,精心谋划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不断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烟台政府部门公布的信息显示,2019上半年“六个突破”产业产值共1431.7亿元,占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的80.9%,支柱作用明显。

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一直以来,山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建设绿色山东、生态山东。在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上,率先开展大范围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233个,建设各类海洋保护区40个,设立了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烟台中集来福士拥有国内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拥有自升平台、半潜平台、海工特种船舶系列产品线的海工企业。

一切为了民生福祉

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一年来,山东统筹各类扶贫资源,抓住脱贫攻坚这个重点,向菏泽、临沂等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

“我们是自己建自己的房子,最关心质量和进度。”2019年12月9日,在菏泽东明县,尽管天气寒冷,但掩盖不住唐丽说起新村住房的热情。在长兴集乡8号村台上,来自黑岗村的唐丽看着房子地基用的钢筋密密麻麻,能抗8级地震,而且是一级防水,不禁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更多希望。

来自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捷报,是百姓共享发展红利的缩影。2019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工作方案,着力抓好20项民生实事的落实,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是其中重要一项。

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山东改革力度之大、效果之好,赢得群众点赞。

“一老一小”的问题最牵挂人心。以前,济南市汇波小学学生家长刘平森,一到下午4点就从单位请假跑去学校接娃。2019年,山东全面推开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学校开展率达94.63%,有需求的小学生基本覆盖。“课后4点半,孩子由老师带着练乒乓球、篮球,学剪纸,参加社区活动,这些都是免费的。孩子各项能力提高了,我也能更安心工作了。”刘平森说。

针对农村养老问题,2019年山东安排了1.6亿元资金,积极开展“农村幸福院+周转房”试点工作,推动建立农村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低保家庭老年人、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养老新模式。最近,山东省民政、财政等部门又专门出台文件,进一步规范农村幸福院建设和运行管理,逐步建立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长效运行机制。

民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抓民生就是抓发展。一年来,山东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落实,既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金钥匙”,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种子”。

民生改善孕育发展新动能。山东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不断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日前,山东省卫健委公布首批75个医养结合典型案例,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属于欠发达地区的菏泽,有7家医养机构榜上有名,入选数量居全省之首。

医养健康产业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省级层面,积极推进第一医科大学、康复大学、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建设。市级层面,菏泽市以创建国家级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市为契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机构121处,28个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实现“两院一体”模式,社会资本举办的两证俱全医养机构33处。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省4650家钢铁、建材、有色等企业完成无组织排放整治,新车注册登记限定为国六标准……2019年以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继续发力,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由此也倒逼经济加快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这是社会稳定、民安物阜的一年。我们高质量打好‘三大攻坚战,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等八场标志性战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由‘奢侈品变成‘日常品。我们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覆盖7700多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9500多万人,20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更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龚正省长在2020年新年献词中这样说。

菏泽鄄城县李进士堂镇黄河滩区迁建建设现场。

猜你喜欢

动能山东发展
山东图片库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