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2020-02-03李静李燕燕

关键词:提升路径武汉市

李静 李燕燕

摘 要:武汉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有效共享是服务“全民健身事业”的基础支撑,是促进体育场馆市场效益发挥的助推器,是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缓解的有力杠杆。武汉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的深度、广度与效率亦成为城市体育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对武汉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提升武汉城市圈体育场馆社会共享效率的路径:(1)相关政策持续性加码,提升场馆共享的积极性;(2)以高新信息技术为武装,扩展场馆共享的深度;(3)协调场馆社会共享中的多重矛盾,实现公益与盈利的平衡;(4)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场馆共享管理效能;(5)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开放共享的宣传力度。

关键词:共享效率;场馆资源;提升路径;武汉城市圈;武汉市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城市高度重视以体育场馆市场化、社会化改革为龙头,构建多样化的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管理模式,提高场馆资源的利用效益,全面发挥场馆服务功能,进而为社会公民提供运动健身活动基础保障。武汉市作为湖北省会城市,在中部崛起战略的助推下,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与武汉周边8个中小城市联合组建城市圈,聚集大量的城市、产业、人口和生产要素,对于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为各城市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区域格局做出了重大贡献。武汉城市圈的经济一体化格局带动了区域内体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逐渐成为居民体育健身、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武汉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管理随着全民健身的纵深推进,出现了短缺和浪费以及协同共享不足等诸多问题,其发展形势并不容乐观,由此武汉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现状及共享效率的提升也引起了越来越多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二、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可行性分析

政策法规上的可行性。早在2006年相关部门便就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工作出台了相关文件,《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工作方案》也成为了指导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出台了《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法规政策,各省市高度重视相关工作,不仅为高校与区域场馆体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为其长效稳定发展提供了依据,对于城市圈体育场馆的开放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优化配置上的可行性。随着城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内民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锻炼场地呈现出不相适应的状况,民众的健身锻炼热情高涨,场馆资源在区域内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加之资源闲置与紧张情况并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实问题,满足供需双方的要求。

产权形式上的可行性。以城市圈内占比最高的学校体育场馆为例,从其产权归属来看,所有权并不归属于学校,学校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对于场馆资源只具有使用权,在场馆运行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对于体育场馆的产权归属放宽了限制,并逐步将产权下放,这一举措给主管部门和各单位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场馆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三、武汉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的现状分析

(一)居民锻炼需求增加,场地供应不足

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国内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武汉城市圈的体育事业发展亦蒸蒸日上,立足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现状,区域内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近些年来武汉市经济发展迅猛,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综合实力也在稳步提升,城市圈内城市以武汉为首竞相承办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国内赛事,诸如WTA武汉网球公开赛、黄冈国际马拉松、咸宁中国门球冠军赛、黄石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等,这些区域内的体育赛事不仅吸引了大批民众观看,激发了民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还为居民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得其体育健身锻炼意识日益高涨、对场地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为满足民众的健身锻炼需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体育场馆仍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均、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呈现出供应不足的状况,主要表现为相对短缺的体育场馆资源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這也敦促着国家和各省市加快推进场馆开放工作。

(二)城市圈场馆总量可观,闲置资源较多

据武汉市第六次体育场馆普查数据表明,以2013年年末为时间节点,当地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022万,室内各类体育场馆总数约为15000个,场地总面积高达1664.07万平方米,人均场地占地面积为1.64平方米。武汉市城市圈内的体育场馆主要可以分为体委系统场馆、学校系统场馆、企业系统场馆和民营场馆,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体委系统场馆主要是用于承办大型比赛、满足区域内训练以及表演的需要,学校系统场馆则主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满足正常教学的情况下用于竞赛训练及开展课余活动,服务的人群基本上是在校师生,企业系统场馆占比很少,用于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加强内部建设,民营场馆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基本上不涉及免费对外开放,走访发现这些场馆在实现了自身的主要功能之后,空间和资源闲置的情况较为明显,使用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合理的开发利用场馆的闲置时间和空间、抓实体育场馆的开放共享工作就成为了有效缓解体育场地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众多参与个体导致的共享管理的复杂性与差异性要求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与合作平台,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要求对场馆资源社会共享效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三)城市圈场馆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共享效率不高

城市圈的体育场馆开放是在共享经济发展领域日渐深入的情况下,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就目前国家政策和现实可能性来看,武汉城市圈场馆的对外开放工作主要以学校为切入口,体委系统场馆和部分民营场馆也在积极谋求探索场馆管理发展的新模式。武汉市是一座高校众多的城市,近些年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不断趋向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基本能够满足在校学生各类项目使用的需要,但在非教学时段场馆利用率不高的现象也较为常见,使得资源闲置与紧张并存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实状况为场馆开放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表明,学校场馆在利用有限的资源向社会公众免费或低于市场价格开放的过程中,存着开放度不高的情况,场馆履行资源社会化服务程度不够,共享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可能会给学校带来的组织管理问题以及安全、设备维护等问题是直接相关的。与此同时,体委系统场馆在开放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场馆在开放过程中管理运行成本的增加,国家财政补助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固有的功利性给场馆开放工作形成了阻碍,以及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这些现实因素和状况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影响着场馆的对外开放。

(四)亟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场馆市场效率的提升

武汉城市圈的场馆开放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为此针对各主体运营管理的差异性和面临的具体困境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其现状背后制约场馆发展的深层原因,围绕体育场馆“开放难”这一痛点解决突出问题,建立符合武汉市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场馆在开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这也是目前武汉市城市圈场馆在开放过程中切实面临的现实状况之一,它能够从场馆共享过程中提供的资源、实现的效益以及影响的因素出发对场馆进行评估,为场馆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方向。基于目标管理的原则对场馆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针对共享过程中影响效率的各项因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能够提高场馆的开放共享效率和运营经济效益,让场馆更加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社会功能,为体育行政部门制定体育场馆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获取评估对象的有关信息和相关数据,并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评估对象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进行说明,提出相关建议,可以促使评估对象更客观的了解自己、提高质量、完善管理。

四、武汉市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效率的提升路径

(一)相关政策持续性加码,提升场馆共享的积极性

随着2014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出台,国家和各省市高度重视体育场馆的相关工作,并从宏观层面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开放工作的政策文件和管理办法,后相继发布通知对此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估,与此同时中央财政也划拨资金进一步助力各公共体育场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极大的提升了各省市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工作的积极性。2017年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从理论层面为体育场馆的开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到2018年4月4日,国家体育总局再一次针对大型体育场馆“低免”开放的补助资金分配方式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以群众性体育赛事倒逼体育场馆的开放,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使得广大群众在享受大型体育场馆的服务时能够切实的获得归属感并提高满意度。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性加码,各省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仅为场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各项支持保障,也能够促进场馆开放工作的积极性。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数量众多的体育场馆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学校,推动城市圈体育场馆的开放,必须重视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共享管理工作。

(二)以高新信息技术为武装,扩展场馆共享的深度

“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已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各种诸如“共享经济”、“智慧场馆”等热词的出现,对场馆的管理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提升场馆的智能化水平成为许多大型场馆迫在眉睫的任务,但就大多数城市圈体育场馆的现实情况来看,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引用仍是一个重难点问题。走访发现,武汉市城市圈的学校系统场馆和体委系统场馆大部分的管理方式都比较传统老旧,日常工作基本依靠的还是值班人员管理、人工验证等方式,缺少对于场馆即时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相关信息发布的平台,缺乏创新,这也是影响城市圈场馆资源开放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切实提高武汉市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的效率,必须以场馆为依托,以高新信息技术为武装,建设场馆相关使用信息的即时发布平台,重视场馆管理过程中使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搭建场馆间的共享管理平台,以期实现不同场馆之间资源的互补和互惠。定制APP完成场馆查询、预定、导航、付款等功能、无线网络全覆盖、5G信号终端接入、VR和AR等高科技设备的使用,将会为相关人群享受場馆服务提供极大的便利,也会成为场馆开放进程中扩展其深度的极大助力。

(三)协调场馆社会共享中的多重矛盾,实现公益与盈利的平衡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省市城市圈的体育场馆在开放服务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场馆在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基本服务需求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上后劲不足,场馆共享的公益性开发和市场化经营产生了较大冲突;场馆内部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场馆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权责划分不明确;场馆开放过程中责任认定难以区分;开放时段和场馆基本活动之间产生了冲突等多重矛盾,这些矛盾使得极大多数体育场馆的总体运营状况并不理想,在主动开发场馆功能、利用场馆资源、缓解体育健身锻炼需求与场馆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等方面稍显乏力,尽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不少省市的体育场馆“低免”开放惠民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但场馆运营过程中如何平衡公益与盈利之间的冲突,仍然是一个亟待思考的议题,因此为积极推进体育场馆的开放共享进程,进一步释放场馆活力,提升场馆资源社会共享的效率,必须从多方面发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和管理方法,对场馆的各方面工作作出严格的规定,重视开放时间、开放对象、人群准入制度、收费标准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建立适合当地需要的运营模式,加强场馆的自我造血能力,努力协调多方面的矛盾,平衡公益性和盈利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敦促场馆开放工作的长效稳定发展。

(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场馆共享管理效能

在落实推进城市圈体育场馆开放共享的过程中,场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与服务态度是场馆开放工作能否有效运作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基础之一,场馆设施的修理与维护、安全管理、清洁卫生、日常工作的开展等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完成才能真正保证外来人员的体验感,提高满意度,加快场馆开放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也是响应国家政策要求,進一步落实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一任务的客观需要。保证让专业的人员做专业的事,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应急能力,既能够降低外来人员参与体育健身锻炼时发生的事故率,也能够提高场馆资源社会共享的效率。各地相关的教育和体育部门应当主动牵头城市圈场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着重培养场馆经营管理的人才,为城市圈的场馆开放工作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不断提升场馆共享管理的效能,这也是城市圈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结构改善的重要趋势之一。

(五)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开放共享的宣传力度

体育场馆设施作为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开展各项活动实现场馆功能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场馆在开放共享过程中进行各种体育锻炼活动的基本物质保障,是缓解体育场地供不应求这一矛盾的基础性资源,因此各场馆主体在推进落实开放共享工作时,需要对场馆设施设计、建设以及布局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综合考虑满足场馆主要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将社会大众健身锻炼的诉求也适当的纳入场馆建设的影响因素之中。各部门应该对场馆开放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对体育的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确保为场馆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新等工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现阶段场馆开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居民体育锻炼的需求与闲置的场馆资源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对接,究其原因,这与场馆在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宣传平台以及宣传力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各体育场馆在今后的工作中,可对宣传方式和内容进行多元整合,重视社区内部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提高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和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徐磊.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7,(7):110-113,119.

[2] 刘静,刘昕.城市居民体育运动与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多赢性社会学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17-20.

[3] 张岩,等.体育经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4.

[4] 方霞于.体育公共服务背景下各系统体育场馆共享机制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2):47-49.

[5] 张玉国.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6] 马生乾.武汉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现状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7] 方靓.苏州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方案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5.

[8]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212771/content.html.

[9] 余静.上海市城市圈体育场馆资源利用与经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武汉市
穿盔甲,慢慢爬
扣子掉了
“火山”老妈
细雨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太阳“跟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