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短跑摆腿技术训练要点的分析

2020-02-03张小兵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期

张小兵

摘要:田径短跑项目成为中职院校训练的重点,注重加强摆腿技术训练工作。本文将围绕田径短跑摆腿技术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详细的分析其具体的训练要点,旨在为日后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田径短跑;摆腿技术;大小腿折叠技术

前言:

田径短跑摆腿技术训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机体协调发展。其训练技术要点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大小腿折叠技术、屈膝前摆大腿技术以及伸髋下扒摆腿技术等多个方面,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助于提升短跑运动成绩。

一、田径短跑摆腿技术的重要意义

田径短跑项目中摆腿技术是提升短跑成绩的关键,从运动的协调性上来看,摆腿是训练的重点,在短跑的环节中,需要运动员身体保持协调,以此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注意手臂的摆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掌握好摆臂的规律,协调腿与腿、手臂与腿之间的活动范围,避免出现错乱的现象。在短跑过程中,只有身体协调了,才能保证机体的畅通。田径短跑项目强度较高,腿部的摆动至关重要,掌握好后蹬以及前摆的动作要领,总结摆动规律,根据短跑运动的系统性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有助于提升运动员自身的摆腿技术,提升短跑成绩。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当运动员处于站立的情况下,在蹬腿时,由于运动员没有移动,运动员此时只受来自地面向上的弹力,并没有向前的摩擦力。运动员在屈膝摆腿的环节中,需要掌握好平衡,避免摔倒。在蹬腿时,运动员此时会受到摩擦力以及向上的弹力,将二者相互结合,才会前进,蹬腿的速度越快,前进的速度也就越快,为此,摆腿技术已经成为提升短跑速度的关键。

二、田径短跑摆腿技术训练要点

(一)躯干摆腿技术

躯干摆腿技术是田径短跑训练的重点。在实际的训练环节中,应该要求运动员进行提前摆动,通过加大步长的方式提升短跑速度。掌握好摆动的速度是前提,要求运动员在实际的训练环节中,尽量加快摆动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减少短跑时间,提升短跑成绩。躯干摆腿技术需要掌握好摆腿的技巧,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协调性,可以有效减少空气阻力的干扰,避免在短跑时产生的干扰。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的环节中,要掌握好大腿与躯干之间的角度,一般二者之间角度为90度为最佳,这时在短跑时可以有效的避免阻力对运行员短跑产生的影响。

(二)大小腿折叠技术

大小腿折叠技术的关键是要注重提升大小腿之间的折叠速度,有助于减少运动员在短跑环节中形成的阻力,提升短跑速度,提高短跑成绩。大腿与小腿之间的折叠速度越快时,将有助于提升腿部的前进速度。掌握好大腿与小腿之间的折叠角度,切记过大或过小。在实际的训练环节中,可以借助练习器的优势,将其中一条腿作为支撑点,保持在弯曲的状态,此时另一条腿可以进行摆动,向后摆动,将小腿靠近大腿,进行折叠,经过反复的训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小腿的灵活性。同时,还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以手臂作为支撑点,将双腿离地,保持在弓子步,并将小腿向后折叠,多次训练过后,用另一手作为支撑点,将另一只小腿向后折叠,反复训练,在具体的训练环节中,要适当的抬升小腿的高度,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协调性。例如:职业院校在训练运动员大小腿折叠技术环节中,要求运动员掌握好与肋木之间的距离,一般在1米左右,双腿处于并拢的状态,此时双手需要扶住肋木,与肩部保持在同一高度,运动员此时利用一条腿作为支撑,另一条腿进行前后摆动,使小腿二头肌与大腿肌群得到协调训练[1]。

(三)屈膝前摆大腿技术

屈膝前摆大腿技术仍然将双腿保持在并拢的状态,抬头挺胸,此时运动员身体处于前倾的状态,与肋木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米左右,掌握好躯体与斜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要保证二者处于同一斜面,仍然按照大小腿折叠技术的方式进行训练,以其中一条腿作为支撑,保持在弯曲的状态,另一条小腿向后摆动,与大腿折叠,使其达到最大的限度,保持大小腿处于折叠的状态,此时需要移动小腿,将膝关节与肋木之间的距离控制在最佳范围之内,膝关节以达到肋木位置为关键点,反复进行训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运動员肌肉的力量,与后蹬动作相互配合,借助臀部的带动来提升训练效果。例如:中职院校在训练运动员屈膝前摆大腿技术的过程中,保持腰部附近的肌肉处于适度紧张的状态,按照大小腿折叠技术进行训练,尽量将小腿摆动到最大的限度,要适当的增加两腿之间的角度,有助于提升运动员的步长,有效降低在短跑过程中产生的阻力,提升短跑速度。

(四)伸髋下扒摆腿技术

伸髋下扒摆腿技术需要借助橡皮筋进行牵拉,运动员在摆腿的过程中,使腿部受到向后的牵拉力,并在实际的摆腿过程中尽量摆腿的速度,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摆动腿的伸髋幅度,帮助运动员提升自身的后摆力量,有效的提高摆动腿的伸髋速度,提升短跑成绩。伸髋下扒摆腿技术是借助橡皮筋向前牵拉或是向下拉,随后摆动腿,进行反复的联系,在实际的训练环节中,将脚跟抬起,借助橡皮筋绑在脚踝的部位,在前摆的过程中,要保证支撑腿处于伸直的状态,掌握好摆腿的幅度,一般情况下将摆腿的高度保持在水平位置,此时要保证小腿处于下压的状态,掌握好小腿下压的速度,总结扒地规律。在训练过程中,将摆与蹬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升后摆速度,增强摆动力量。例如:职业院校在伸髋下扒摆腿技术训练的环节中借助练习器的辅助作用开展训练,要求运动员以前臂作为支撑,将双腿处于前后摆动的状态,掌握好大腿与躯干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将二者保持在垂直的状态,并进行下扒动作的训练,在实际的训练环节中,引导运动员以髋部为轴进行训练,要使腿部摆动的速度与摆腿幅度之间处于协调状态,有助于提升髋关节的灵活性,可以缩短短跑时间,提升短跑成绩[2]。

结论:

田径短跑摆腿技术涉及的训练要点较多,在实际的训练环节中,要注重从运动的协调性与动力学进行分析,合理掌握好大小腿之间的角度,根据运动员实际身体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田径短跑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璐,于涛.田径短跑摆腿技术训练要点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20):38+40.

[2]王学明.田径短跑摆腿技术训练要点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8 (0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