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与防治

2020-02-03张红亮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生黄曲霉素防治

张红亮

摘要:自上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黄曲霉的有毒代谢物质后,人们对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与毒性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黄曲霉毒素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措施。本文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与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饲料;黄曲霉素;产生;防治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是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的I类致癌物,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黄曲霉做为一类贮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适宜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可大量地生长繁殖,对食品和饲料造成污染,通过饲料的摄入造成畜禽的中毒反应,而且还可通过动物性食品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可以说,黄曲霉素是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生物性毒害物质。自上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黄曲霉的有毒代谢物质后,人们对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与毒性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黄曲霉毒素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措施。本文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与防治进行了探讨。

一、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环境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大量生长繁殖,对玉米、大豆、小麦等谷物食品造成污染。黄曲霉素的生长与温度、湿度条件密切相关,有氧条件下,25℃~30℃,湿度80%~90%是最适宜黄曲霉素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花生和玉米则是最适宜的繁殖场所。因此,在夏天较为湿热的环境中,食物特别容易霉变腐败,这也是黄曲霉素大量繁殖所致。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通常与饲料保存、加工措施不当有关,如果饲料原料长时间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存放,库存过多且不注意通风干燥和卫生清洁,则容易导致饲料霉变;在饲料的加工环节,特别是颗粒状饲料出机时如果冷却、干燥不良,其温度、水分过高,或者是设备卫生较差,料斗、管路上粘附的霉菌等,也容易导致黄曲霉素的滋生,使饲料污染;另外在饲料运输环节,如果途中饲料受淋、受潮、通风不良,也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条件。

二、黄曲霉毒素对人畜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具有极强的致癌、致畸、免疫抑制等毒性效应,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质,其毒性比氰化钾还要大十倍。黄曲霉毒素主要以肝脏为靶器官,对动物肝脏造成伤害,导致肝功能下降,同时引起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疾病;达到一定剂量后可引起急性的中毒反应,甚至导致动物死亡。以毒性较强且常见的黄曲霉素B1为例,对其较为敏感的禽类致死终浓度为0.5~1mg/kg,家畜及大鼠的致死终浓度在3~10mg/kg。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不仅会导致动物的流产、致病和死亡,而且还可进入到食物链,通过动物性食品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脅。人类如果食用了被黄曲霉污染的肉奶制品,同样会导致肝脏和免疫系统的损伤,诱发肝癌,或是导致胎儿畸形、流产。黄曲霉素的急性中毒反应,临床表现为恶心、发热、黄疸等,严重时爆发肝功能衰竭。血清检查可见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含量升高。

三、饲料防霉措施

黄曲霉毒素是人类食品安全的重大威胁,针对动植物类食品和饲料中可能存在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必须要加强防控检测。防霉是防止饲料被黄曲霉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最为主要的则是要控制好饲料中的水分,控制好饲料贮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1、选用和培育抗菌的饲料作物品种

不同的饲料作物品种对于霉菌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选用和培育抗菌性品种,可大幅较低饲料作物受黄曲霉侵染的几率,这也是饲料防霉的根本途径。在饲料作物种植环节,还应注意抗旱、抗病,合理施肥灌溉,保证饲料作物的健康生长,增强抗霉菌感染的能力;此外,还可在田间接种一些不会代谢产生霉菌毒素的真菌菌株,以抑制黄曲霉的感染。

2、饲料的收获和运输

饲料作物收获中应尽量避免虫咬鼠啃和磨压,尽量避免谷物外壳的破坏。采收时还要主要检查谷物的外观,对于外壳已破坏和已明显霉变的谷粒要挑拣淘汰,以免霉菌污染扩散。饲料的运输环节应注意防潮、防蛀,尽量保持通风,避免雨水打湿浸泡。

3、改善贮藏条件,抑制霉菌生长

饲料的贮藏主要还是要注意环境的通风、卫生以及防潮、防蛀,严格控制仓储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入库前可对饲料先行晾晒,以干燥消毒,如果贮存时间长的话,还要定期翻动通风,有条件的还可采取一些防霉措施。物理防霉法:如冷藏贮存、封闭隔氧贮存和使用防霉包装袋;化学防霉法:是指采用一些化学物质做为防霉剂使用,常见的有山梨酸盐、双乙酸钠、脱氢醋酸盐等。

4、重视饲料的生产过程

做为饲料加工企业,应加强对饲料作物采购环节的检测和管控,选购符合卫生标准的谷物原料;饲料加工设备在使用前要彻底的清洗消毒,消除可能存在的霉菌;加工过程中可采用高温、紫外线辐射、矿物吸附等技术手段杀灭和吸附霉菌毒素,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

5、饲料中黄曲霉素的去除

对于被黄曲霉素严重污染的饲料,应废弃处理;而对于轻度污染的,则可通过各种除霉措施加以处理,符合卫生标准后,仍可使用。目前,针对畜禽饲料常用的除霉方法主要有:水洗法、挑除法、脱胚去毒法、热处理法、辐射法、碱煮法等等。

四、结语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机理和产生繁殖条件已比较明确,对于它的检测与防治也是我们畜牧兽医研究的重点。只有在饲料采集、贮存、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防控,严格遵守国家限量标准,创新高效实用的脱毒技术,才能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传播,确保百姓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兆顺.浅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生猪的危害及防治.现代畜牧科技,2016 (9):47.

[2]张文敏,孙超,郑晓春.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中国饲料添加剂,2015 (4):5.

猜你喜欢

产生黄曲霉素防治
隐藏在食物中的黄曲霉素到底有多毒
发霉坚果可致命 用手剥壳更安全
浅析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认识
牛奶中黄曲霉素超标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