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班级教学中的交流反馈机制分析
2020-02-03张博文
张博文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中美大学由于班级授课的主流规模不同所导致师生间的互动情况不同。即在美国大学中,由于班级规模普遍较小,因此师生间的交流普遍要更多;而在国内大学中,由于班级规模普遍较大,师生间的交流则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从师生角色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的教学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这种班级规模的不同对于课堂中交流反馈机制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且从中我们可以注意到班级规模对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交流反馈机制;中美大学;小班授课;课堂互动
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due to the different mainstream sizes of class teaching.That is to say,in American universities,the class size is generally smaller,s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generally more;In domestic universities,due to the large class size,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relatively smal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lass sizes on the communic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in class from three aspects:the ro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eachers'teaching method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tmosphere.And we can notice the impact of class size on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Keyword:exchange feedback mechanism;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small-class teaching;classroom interaction
一、引言
中美大学大部分都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为学生们授课。众所周知,在国内的大学更多的采取大型班级授课(>50 人),而美国大学更多的都采取小型班级授课(<20 人)。如果按小班教学的概念,特别是按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小班化教学的标准衡量,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形式估计有 85%以上属大班教学。[1]小班授课,学生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关注,同时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与教师交流以获得指点;大班授课,教学效果较难控制,一对一的交流很难做到。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小班授课的环境中师生间的互动或者说交流反馈机制是更加受到重视也更加高效的。我认为这种交流反馈机制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比研究中美大学交流反馈机制的异同是十分必要的。
本篇论文中主要研究在班级教学的基础下,中美大学中的师生交流反馈机制的异同。本文所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在课堂教学中,中美大学师生角色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氛围对师生交流反馈机制的影响。
二、中美大学师生角色关系对交流反馈机制的影响
(一)中美大學对比
首先是对于师生角色关系对交流反馈机制的影响。国内大学的课堂中,教师是中心。“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这容易导致教学中“教师中心”的情况产生。因此国内的课堂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并且是绝对的核心。国内的大学教师大部分都是严肃的,因为教师们通常认为只有在这种十分严肃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听话”,认真学习。学生在课堂中的任务就是听教师讲课并且做好笔记,不是非常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国内的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都比较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师生间也比较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交流,容易使得教师无法很好地通过学生的学习程度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这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然而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中,学生是中心。美国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中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角,所扮演的更多的是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则是主角。教师不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提出质疑和问题,并且在提出问题以后,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资料来解答疑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美国的大学课堂中,师生之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教学相长,互相学习,教师只是术业有专攻而已。[2]因此,在我看来美国大学中教师这种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质疑和问题的教学使得师生之间可以有更好的互动。这种更好的互动可以让教师明白自己在什么时候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或者自己的教学进度应该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思维以及寻找信息的能力。
(二)分析结果
班级规模对于师生交流反馈机制的影响固然是非常大的,但是师生角色关系对于交流反馈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也可以认为,班级规模对于师生角色关系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在国内的大学中,主流的班级规模是大于 50 人的,班级人数过多,容易导致班级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纪律较容易受到影响。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老师不能保持班级的纪律,会导致坐在后排的同学无法听请老师讲话或者让后排的同学难以融入老师的教学中。这就使得国内的很多教师相对严厉,通过这种严厉来保证课堂内部的纪律,从而让班级内的同学都可以融入教师的教学。但是,美国大学也有一些大班教学,美国的这种大班教学并没有过于混乱。我认为这种情况是离不开美国大学以小班为主的教学所养成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他们在大班教学中也能很好的保证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班级规模对于师生的角色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师生角色关系又影响到了师生间的交流反馈机制。
三、中美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交流反馈机制的影响
(一)中美大学对比
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交流反馈机制的影响。国内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特别是在政治课、数学课、英语课等公共基础课中更是几乎全部都通过“讲授法”的方式授课。在这种教学方法下,通常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也会使得学生课下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较低,因为学生知道教师会在课上将所有的内容都讲一遍,自己只需要在课上认真听课即可。因此,在纯“授课法”的教学方法下,会产生学习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的情况,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学习。完全运用“讲授法”授课使得师生间的交流反馈机制难以充分利用,师生间缺乏互动,也会导致产生如同第一点中教师无法很好地通过学生的学习程度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的情况。
美国教育强调教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各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因此美国大学课堂上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教授会通过演讲、讨论、提问、复述等方式推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3]。增加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者与老师共同讨论,并且在讨论后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思考与收获与老师同学们分享或是由老师在讨论后进行总结和补充,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互动教学法。在互动教学法的基础下,既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交流与互动,营造学术探讨、师生平等与和谐的学习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认识自身的潜能、增强自信心和培养创新精神[4]。在美国大学中,无论是二三十人的小班课堂,还是二三百人的大班课堂,绝大多数的课程近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交流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听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进行提问,教师也会耐心的回答每一位学生的问题。为了判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也会在讲解过程中向学生发问,由学生进行回答[5]。
(二)分析结果
这种交流反馈机制是非常值得国内大学学习的,也是国内大学与美国大学的显著不同。如果国内大学也可以参考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我相信国内大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有很大的提升。不过这种教学方法会受到班级规模的很大限制。如果班级规模过大,那“授课法”反而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教师同时要在课堂中教授太多的学生也难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如果国内大学可以减小班级规模,那就可以给老师更大的机会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师生间的交流与反馈。
四、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氛围对交流反馈机制的影响
(一)中美大学对比
最后是课堂教学氛围对交流反馈机制的影响。在国内,课堂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必须要严肃对待、认真学习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也通常不允许学生的过多互动,防止扰乱课堂纪律。这种对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过多管制,是导致了学生与老师间缺乏互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这种对于课堂教学氛围的管制,容易在课堂中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容易导致学生无法融入课堂。
美国的课堂教学氛围比较自由、宽松。这体现在学生随时可以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课堂上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较多。这也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强,教师的教学灵活机动。据了解,上课的教师一般是专职教学型的,科研型的教师课时很少。[6]这样重视教学的环境下,可以让教师充分研究如何让课堂教学氛围处于一个合适的交流、讨论的环境,在这种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反馈机制可以在一种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建立起来。
(二)分析结果
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时,更有利于建立一个师生间的交流反馈机制。因为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在讨论时更加的自如,帮助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也更有利于教师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过这种课堂教学氛围同样受到班级规模的影响。当一个班级里有过多的学生时,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容易使得在学习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老师也需要经常停下讲课来管理班级纪律,从而使得同学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因此,缩小班级规模是改善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方法之一。
五、结语
总的来说,交流反馈机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师生角色关系、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氛围三个方面都可以对建立一个良性的师生间的交流反馈机制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三者之间也会互相产生影响。我们应当重视班级规模对交流反馈机制的影响以及交流反馈机制对于“教与学”的影响,从而对改进我国大学课堂教学以及班级规模产生帮助。
参考文献:
[1]曹永昕,刘华.从美国高校班级规模看我国高校大班课堂教学存在的现实意义[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 (02):76-78.
[2]苏丽艳.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及启示[J].石油教育,2010 (03):56-58.
[3]王益明.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会计类课程为例[J].纳税,2017 (24):55.
[4]顾小存.感受美国高校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6 (24):54-56.
[5]劉丽娜,张诣.美国大学课堂教学观察及启示[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 (04):98-100.
[6]刘海运,刘冰花.浅析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本科课堂教学特点及启示[J].才智,2017 (17):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