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2020-02-03范凌
范凌
摘要:“扶不起的阿斗”,说刘禅没有才能,扶不起来,这是传统观念。事实上,三国时期所有皇帝当中,刘禅在位时间最久,他在治国方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相反,他的治国举措是非常卓越的。本文简要分析了他的治国举措及其原因,让大家重新认识刘禅。
关键词:蜀汉;治国举措;刘禅
一说起三国,大家脑海中浮现的都是诸葛孔明、赵云、曹操等风云人物,而刘禅似乎很难进入大家的视野,就算有人提起,也只能落得一个“平庸”的评价,这是受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事实上,刘禅在治国方面是很有才干的。在《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一文中,罗开玉认为,刘禅在位时间非常久,在位期间,任用贤才,守护蜀汉基业,是非常卓越的。
一、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
刘禅在位期间,保全蜀汉基业,并让其延续和发展下去,这和他治国举措息息相关,他在治国期间,先平定南中,然后再北进,在朝中有一定的政治手腕,重用贤才,平衡朝中重臣。
(一)军事方略
在军事方略上,刘禅主张先稳定立足之地,然后再向北进军。刘禅也是有雄心壮志的,不满足于现状,不愿偏安一隅,曾积极支持诸葛亮出兵征战,希望能够实现统一。出兵南征,津津乐道的“七擒孟获”就发生在这里,其后任命了一些当地的人才,孟获也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可见在政策上是比较开明的。在北伐方面,刘禅比较冷静,当时诸葛亮年龄较大,身体欠佳,又刚刚南征归来,诸葛亮出兵心切,刘禅曾说,相父刚刚结束南征,经过长途跋涉,才回到京都,还没怎么休息,就要北伐了,这会非常劳累,应当修养一些日子。在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时,刘禅曾告诫蒋琬,曰“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①让他不要贸然攻打魏国,应当让吴国行动,形成掎角之势,这样才稳妥。这些策略,让蜀国在北伐中,先求稳,再求进[1]。
(二)政治治理
在政治治理方面,诸葛亮去世之后,为了避免下臣权利过大,于是废掉了丞相制度,然后将相权分到两人手里,蒋琬为大司马,费祎为大将军,这两个人可以相互制衡,解决了下臣权利过于集中的情况。蒋琬去世后,刘禅自己掌握国政,以往无论大小事宜,都需要诸葛亮决断,而今这一现象得到解决。
多年北伐,消耗了大量钱财、军力、粮食,让国库空虚,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取消北伐,发展经济,其效果比较良好,出现“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②的局面,蜀国灭亡时,其国库充盈,粮食丰富,金银良多,锦绣彩捐也非常多[2]。这些财富,都是刘禅治理国家时,大力发展经济得来的。
刘禅敢于纳谏,又坚持原则。董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③。他针对“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的情况进行劝谏,刘禅为之改正。
二、蜀汉刘禅治国举措形成的原因
刘禅虽然没有雄才伟略,但是,他当权时,重用贤才,主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发展民生。刘禅治国举措形成的原因主要和蜀国的国力、蜀国的內部政治等因素有关。
(一)蜀汉综合国力弱小
蜀国的综合国力是比较弱小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进入乱世,在220年至222年,三国纷纷成立,迈入三国时代,这三国之中,从版图上来看,魏国占据了90多个郡,吴国有30多个郡,而蜀国只有20多个郡,蜀国要远远弱于魏国,和吴国也有较大差距。经济上,蜀国有“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之称,但是,蜀国战争不断,南征北伐,国库空虚。从地理形势来看,蜀国有“益州险塞”,易守难攻,但是,这同样制约了蜀国对外扩张。从军力上看,“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其后刘备讨伐吴国,诸葛亮南征北伐,战事不断,军力大幅度削弱,其综合实力远远低于吴国和魏国。所以,刘禅当政后,采取休养生息,安抚百姓,减少战争,发展经济,改善人们的生活。
(二)蜀国内部势力复杂
蜀国内部并不统一,其势力比较复杂,总体来说有三方势力,其一是“刘备亲信”系,称为荆州集团,其二为“刘璋旧部”,其三为蜀地本土势力,这三方势力,有着各自的政治利益,所以政权内部并不稳定,这不稳定因素,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会不断放大,激化矛盾。关羽大意失荆州,吴国夺得荆州,让蜀国和吴国的矛盾激化,其后刘备强征吴国,在夷陵大败,蜀国军力大损,粮草也消耗严重,民心受到动摇,蜀国内部的三方势力间的矛盾也开始激化。刘备去世后,南中区域出现叛乱。其后刘禅登位,诸葛亮辅佐,平定中南。诸葛亮辅佐期间,刘禅并没有实权,但是,他努力体悟治理国家的方略,当他掌握实权后,从蜀国的国力、经济、民情等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发展经济,休养生息,让蜀国政权得以维持[3]。
结语
总体来讲,刘禅是有自己的治国方略,只是当时的环境不同,国力弱小,不得不减少对外战争,养精蓄锐。在政治上,刘禅还是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废掉了丞相制,让群臣相互制衡,稳固政权,在强敌来袭时,为了减少战争,让蜀民免受战争之灾,在滚滚大势面前,打破传统思维,举国投降,让百姓免受战争之苦,这也不失为一种睿智的表现。
注释:
①陈寿.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蒋琬传》[M].北京:线装书局,2008:411.
②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M].北京:线装书局,2008:358.
③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董允传》[M].北京:线装书局,2008:384.
参考文献:
[1]陈寿,著.裴松之,注.裴松之注三国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12.
[2]韩隆福.诸葛亮北伐失败的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14 (3).
[3]陈智博.关于蜀后主刘禅的治国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