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民族音乐档案保护研究
2020-02-03张宁
张宁
摘 要:本文立足于信息时代背景,从民族音乐档案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保护民族音乐档案的路径,包括民族音乐资料的原始性考察和加工、分类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等方面。
关键词:信息时代;少数民族;音乐档案;保护
民族音乐是人类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民族音乐多依赖于档案这一载体流传到现在,加强对民族音乐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对保护这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少数民族音乐档案保护意义
少数民族音乐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辛勤劳动的产物,是重要的艺术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很多宝贵的民族音乐面临消亡问题。对于那些记录了本民族音乐的珍贵的资料,如果不加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可能就永远消失了。民族音乐档案是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作品最原始的记载,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档案,具有很高的价值。民族音乐档案主要分为纸质档案、音像档案、图像档案、影像档案、手工制品以及电子媒体等类型。[1]民族音乐档案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既有本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有具体的音乐曲目,这些珍贵的记载是民族音乐历史发展的依据,所以建立并加强对民族音乐档案的管理对传承文化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也是社会百态的具体展现。[2]民族音乐档案在形成的过程中真实记载了本民族音乐原生态,具有广泛性和可信性,是研究民族音乐最权威的资料,建立民族音乐档案是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因为如此,应该重视对民族音乐的相关材料的收集,将这些材料整理成档案加以保护,将民族音乐的精神和内涵保留下来。[3]因此,建立并加强对这些民族音乐资料的整理、管理形成档案则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
2 民族音乐档案整理和保护存在的问题
民族音乐档案记录了各个民族音乐发展的历程和具体内容,也是本民族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所以内容非常繁杂。同时,音乐档案的管理和其他档案的管理是不一样的,但我国当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音乐档案管理系统,所以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民族音乐资料整理问题。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少数民族的音乐资料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档案,即便是形成档案,也没有系统的分类,所以在档案的整理、分类环节就存在很多问题,人们查找时就面临很多困难。同时,很多民族音乐资料都是原生态的,有些资料甚至是孤本,其价值非常高。但是,这些资料普遍存在信息质量较低、不能直接使用的问题,所以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人为处理的手段,而这个过程很容易导致这些原始音乐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
2.2 民族音乐档案存放问题。记录民族音乐的很多资料时间间隔较长,流传的过程中有损坏现象。早期的唱片或磁带一旦被损坏,很难被识别和应用。图像资料也会因时间推移出现图像模糊不清现象。这些资料都不能直接存档,需要修复后存档。对于原生态的资料,其资料的原始性往往决定了其档案的珍贵性,修复的过程中保证其原始性非常重要。
2.3 民族音乐档案标准问题。民族音乐档案涉及的民族很多,很多档案都是用的本民族语言,而之前记载的音像档案、纸质档案这些载体的稳定性很差,资料采集和读取方面都容易出现理解错误的问题。
很多少数民族的音像资料缺少语义性,如果不对这些资料进行准确的解读和说明,就必然降低民族音乐档案的利用价值。[4]民族音乐档案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如果缺少针对民族音乐档案管理的标准,则更不利于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3 信息时代民族音乐档案保护路径分析
民族音乐档案在整理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多种困难,需要利用新时期的技术加以解决。
3.1 重视对民族音乐资料的原始性考察和加工。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域较广,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地区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应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资料的田野考察,做到珍贵音乐资料及时搜集。
田野考察时要注意及时录音,还可以根据当地人民的阐述记录乐谱,确保利用现代技术将其记录和整理。[5]通过田野考察可以搜集到最纯正的民族音乐资料,与现存的纸质、音像资料进行互鉴和管理。在信息时代应该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将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加工,使民族音乐档案得以永久保存。
3.2 加强民族音乐档案的分类管理。民族音乐档案有六类。第一类是文字类的民族音乐档案,包括档案工作人员实地考察时原始记载的文字记录;第二类是乐谱类的纸质档案,包括民族音乐人所创作的原始乐谱;第三类是乐器类的音乐档案,包括少数民族原始乐器和对乐器的拍照、视频及制作技术的学习记载;第四类是音响类的音乐档案,这里主要是指录制民族音乐的大量磁带、唱片等;第五类是录像类的档案,以前对民族音乐的记录是借助录像机将表演全过程录制而成,现在录像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形成的数字音频和视频可直接保存;第六类则是照片类的档案,主要是采用拍照的形式将民族音乐表演过程、音乐人、乐器等内容记录下来,还包括对缺少底片的照片的翻拍等。[6]
3.3 加强对民族音乐档案的专业化管理。在收集和分类基础上,需开展音乐档案资料专业化管理。
进行“诊断”、修复和编号管理。编号是便于检索的基础性工作,在档案的编号中需要体现出典藏号、物件号以及保存位置等信息。[7]同时,编号还要体现民族音乐材料时间信息,推测年份的档案则应在标注后进行说明。音乐档案数字化备份。数字技术可以使资料被永久保存和共享,备份文件应与原件一起妥善保存。音乐档案存放地点必须考虑到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方面的因素,以便做到防火、防潮、防虫。既要保证合理利用空间,又不能造成财力和空间上的浪费。
民族音乐档案的开发利用。相对于其他类型档案来说,民族音乐类档案开发利用更多是用于高校教学工作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普通民众利用这类档案相对较少。因此,需要根据利用的群体制定相应的使用规则,确保充分发挥民族音乐档案的价值。
4 结束语
整理民族音乐档案,将会面临资料收集困难、语言不通、保护条件落后、内容繁杂等诸多困难,但一定要克服困难去保护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
本文以信息化背景下的民族音乐档案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加强民族音乐档案保护的建议。当前,我国对于音乐类档案文献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对音乐类档案的收集、保护方法不统一,所以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总结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保护民族音乐档案的方法,从而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7]郭娜.音樂档案的保存方法研究——以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为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4):134-135.
[2]任莉.浅谈民间音乐档案的管理[J].山西档案,2015(2):102.
[3]陈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
[4]林秀娣.原生态音乐档案数字保护中的几个问题[J].艺术科技,2003(5):48.
[5][6]邢素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存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16-117.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来稿日期:2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