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素的底层逻辑研究
——江苏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概述

2020-02-03郭占涛

江苏教育 2020年92期
关键词:分院五年制计算机网络

郭占涛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背景

江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1]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学生入学起点低、文化课基础弱、学生差异大等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与中职、高中后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相区别。[2]因此,如何依据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五年学制的系统优势、时间优势和生源可塑性优势,[3]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范地设置课程体系,达成培养目标,是当前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的指导意见、各类教学标准主要适用对象为初中起点三年制中职和高中后三年制高职,并不适用于涵盖三年中职和两年高职两个学习阶段的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同时,江苏当前所使用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还存在概念不清晰、制定程序不规范、内容更新不及时、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江苏五年制高职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重新编制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联院”)为贯彻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4]于2019 年统筹组织各专业协作委员会,对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主持修订了学院五年制高职各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标准,进而指导省内各分院和办学点修订五年制高职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标准。本次修订工作进一步增强了院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指导性,确保了校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性。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联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协作委员会负责编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要求、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其他说明10 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耦合、相互支撑,要素之间存在着严谨的逻辑关系:“职业面向”要衔接专业与职业的发展,“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要界定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设置及要求”要支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实现,“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要规范各类课程设置的联系与要求,“实施保障”要调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投入与参与,“毕业要求”要检验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达成度。[5]这些要素构成的闭环逻辑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框图

整个编制过程经历了调研、编制、论证和修正四个阶段,现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过程中的几点思考和后续各校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注意点进行总结概述。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思考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摸清职业面向、找准就业的主要岗位,需要对照标准、健全德技并修的课程,需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通过调研准确定位职业面向

职业面向包括本专业所属专业大类、专业类,以及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6个栏目。

为了能准确地表述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能从事的工作范畴,协作会从4 个方面开展调研工作。一是调研常州市人才需求。近3 年的数据表明,中专与大专学历人才需求量最大,其中电子信息及通讯类对人才的需求稳定,且渗透于其他行业,体现了“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二是通过智联招聘网站调研了江苏省11 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行业岗位的用人需求(大专层次),企业需要的主要岗位有:网络管理员、网站开发维护与管理员、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网络安全管理员、网络产品销售与推广人员、Web前端开发人员等;企业需要学生具备的职业素质主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三是调查了联院常州刘国钧分院近3 年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收回的问卷中有157 人(占61.3%)继续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个人群中从事网络系统平台搭建的约占10%,路由交换(网络设备)约占15%,网络建设及管理约占20%,网络安全约占15%,综合布线约占10%,方案设计约占10%,硬件维护、技术服务约占15%,普通技术工人约占5%。四是学访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展专业调研。该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内容涉及“网络与通信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路由交换技术、网络操作系统、无线局域网组建、数据库应用、Web 前端技术、网络渗透与防护”等课程,要求具有“建网、管网、用网”方面的职业技能,能够从事现代网络的规划、设计、部署和运维。在调研的基础上,联院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针对五年制高职的特殊办学体制,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引领下制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二)结合标准确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联院的指导意见对培养目标给出了清楚的范式,协作会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的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网络维护人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网络搭建、维护和管理,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从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规格进行了准确表述,本专业的培养规格与其完全一致。

(三)构建支撑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课程体系

结合教育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的指导意见要求,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彰显五年制高职办学特色,课程体系是关键。五年制高职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两类课程体现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理念。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与文化课,共设置8 门必修思政课程,并将思政课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文化必修课补充劳动教育,增加美育限选课程,健全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专业(技能)课程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平台”为人才全面发展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模块”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能力体系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参照《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整体安排如表2所示。

表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面向

(四)设置毕业要求检验学生素质、知识、能力达成度

毕业要求是对专业学生毕业时所应具有的素质、知识、能力达成度检验的标准,是支撑该专业达成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是教学监管部门审查学生能否毕业的基本依据。毕业要求是调整专业紧跟行业发展、推动教学改革的指挥棒,这根“指挥棒”会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学。根据联院指导意见,“学生学习期满,经考核、评价,符合下列要求的,予以毕业”: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操行考核合格;完成学校实施性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活动,各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取得学校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通用能力证书、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相对应的基本学分;修满学校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

三、编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联院有27所分院开设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各分院要在充分调研区域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前提下,依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协作会编制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因地制宜地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使其能够符合行业产业要求,体现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特色。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落实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的依据,分院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需要强化党的领导

“职业院校党组织负责人、校长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6]分院责任人要组织专家对专业调研报告和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论证,这是一项反复循环的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规范制订程序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表2 课程整体安排表

(二)需要厘清国家教学标准、联院指导性方案、分院实施性方案的关系

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院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专业教学标准的具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是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兜底要求,院校可以根据区域需求和本校特色,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提高要求和体现特色,但不能低于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要求。[7]

联院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联院的指导意见,参照专业教学标准,针对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的办学特色编制的,给出了五年一贯培养模式结构框架,分院在此基础上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同样不能低于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要开足开齐必修课程,专业方向模块可以自主选择,选修课程自行开发。毕业要求原则上须考取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工证书,分院的实施性方案可以增设其他证书种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引进国外知名技术技能证书的教学和考核方法。

(三)需要与时俱进地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相对于2017 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建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专业课程“Python 程序设计”“云计算基础平台架构”“SDN架构搭建”“操作系统安全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方向模块,这些课程内容已是目前网络行业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只有专业课程设置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比如,5G 移动通信网络与LTE 网络相比,在架构上有很大的变化,这对承载网提出新的挑战。随着5G的推广,希望从事“建网、管网、用网”工作的高职毕业生需要掌握新的知识、技术、规范等,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需要及时调整。

分院要根据产业、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模式、新服务方式等开设专业拓展课程,做好选修课程管理,并可跨学科、跨专业学习认定,促进专业交叉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时展现出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不同特色。[8]此外,分院还要建立滚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机制。

(四)需要从多维度整体设计实践性教学

方案中实践性教学(包括职业技能等级考证实训、集中实践活动、理实一体化教学)课时占比超过60%,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五年培养周期,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核心板块,也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然而,如何推进实践育人、如何落实1+X 证书制度、如何创新培养模式,这些问题需要分院在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时予以思考。

第一,职业教育必须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知识与技能的性质影响着教与学的方式。方案中超过3000 学时的实践教学如何发挥育人功能,是方案制订者必须回答的问题。“实践育人”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其一,“实践知识是知识类型的一种,具有从抽象到具体、从普遍到特殊的特点”。在本方案中,这些实践知识包括默会知识、技术与技能,方案中设置的实训周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学习者通过反复理解、反复训练才能掌握这些知识。比如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工安排4 周的实训,就是让学生反复实验以熟悉并掌握操作系统管理、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本领。其二,实践育人是在教与学共同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的,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活动的时空在场。[9]这种情境可以拓展至校外的真实场景。比如学生需要在入学前了解行业发展以培养兴趣,利用假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学期的顶岗实习等。这些延展性的安排就是要在实践中育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三,分院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课程支撑,确保开足开齐,需要明确实践教学的方式、要求及考核办法,设置学分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并规定毕业条件来推进实践育人的有效开展。

第二,五年制高职的显著优势是学制长,更适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此,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时数占总课时的60%以上,这就为书证融通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教学时间。目前,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公布的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的1+X 证书有:Web前端开发、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云计算中心运维服务等。分院要以初级标准为基本要求,以中级标准设计学时(中级标准含初级标准),鼓励学生考取中级及更高等级证书,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和整体设计。另外,为了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分院应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价。比如,“CAD 工程制图”安排一周实训,总学时达到94,这样教学内容中就可以全面引入“CAD 工程师认证”的标准,学生修完课程后参加考证,通过考证有效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为此,毕业要求明确了证书种类及等级,本专业学生可以获取的1+X证书列举如表3。

第三,实践教学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赵志群教授认为,“高素质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满足更高要求,‘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以培养这种综合素质为目标”。[10]因此,建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部分专业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然而,实践课程面广量大,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难易度不同,这可能是教无定法的根本原因。要研究具体课程的教学模式,更要思考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为了能顺利实施,实施性培养方案应从“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保障”六方面构建实施保障,这六个方面相互耦合,支撑着培养目标的达成,从不同维度诠释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实施方法、考核办法与培养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表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技能等级证书

(五)需要制(修)订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重要的配套教学文件,是落实人才培养理念、模式、质量的关键教学资源。学校在制(修)订专业课程标准时,要注重用新时代理念武装课程标准开发思想。

第一,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紧密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强化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合力同向同行。[11]

第二,分院需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书证融通。分院根据培养方向确定具体的X 证书后,制定的课程标准就必须考虑考证标准要求,用标准引领课程建设与专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开发(修订)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及时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从“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师资条件、教学条件、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出具体课程实施建议,深化“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分院五年制计算机网络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在重庆全面迈向智能化时代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团的兴趣分析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