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路径及要点*

2020-02-03徐胤莉

江苏教育 2020年9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毕业成果

徐胤莉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指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专业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标准,规划培养活动,组织培养资源,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成提供蓝图和保障。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清晰的逻辑路径和有效的组织机制。成果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以其重视产出的教育范式、“反向设计”的实施逻辑成为世界先进的高等教育主流理念之一,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有着非常实用的指导价值。

一、OBE理念的内涵及其指导意义

OBE理念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由学者斯派蒂率先提出,其核心要义在于清晰聚焦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来组织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这一理念改变了注重投入(Input)的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高等教育一系列的改革。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ABET)全面吸纳OBE理念,将之贯彻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EC2000中。依托国际工程教育专业互认体系的强大辐射力,OBE 成为影响世界高等教育深刻变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OBE的内涵一般以斯派蒂的“金字塔”模型来表述,即一个核心目标、两个重要条件、三个关键前提、四个实施原则、五个实施要点。

图1 OBE理念“金字塔”模型[1]

OBE 理念内涵丰富,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是全方位的,就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而言,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适用于专业的全体学生,并且要给学生提供差异化的学习选择。OBE 理念的核心目标是“所有学生都要达成顶峰成果”,因此在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时,从培养目标到培养活动,到资源配置,到评价标准,均要以专业全体学生为参照,不能只关注部分学生和标志性成果。OBE 理念同时还认为“所有学生均能通过学习达成预期成果,但不一定同时和通过相同途径、采用同样方式”,这就要求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为禀赋各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成长路径,尽可能增加学生达成预期成果的“机会”。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要内涵明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逐级分解落实,为学生构建出最终达成目标的清晰蓝图。这一蓝图自上而下可分解成“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等几个层级,下一级目标支撑上一级目标,形成一条一以贯之的目标链。[2]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中,培养目标是对学生在毕业后3~5 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3]对各级目标的描述均要体现可测量、可评价的特点,既便于教师和学生聚焦这些目标开展教和学,也便于作为质量标准用于评价培养成效。OBE理念还提出“提高期许”的原则,要求专业在各级目标的设定中关注高阶能力的养成,搭建教育阶梯,鼓励和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三是围绕培养目标的达成要提供足够的支撑。OBE理念认为学校掌握着成功的条件与机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成功,要对学生的成功学习负责,要为学生达成预期成果提供适宜的条件和机会,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中,不仅需要针对培养目标的达成配备足够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和条件,还要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机制,形成质量持续改进的内部驱动。教育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将教学基本条件和质量保障两项列入,同样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OBE理念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路径

图2 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流程

围绕学习成果,OBE 理念强调4 个问题:(1)预期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即目标是什么?(2)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即需求是什么?(3)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即培养活动和培养条件是什么?(4)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即如何评价?[4]根据这四个问题,我们可以把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分成两大阶段(如图2):一是成果预设阶段,主要是分析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二是反向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定课程体系、教学安排、实施保障和毕业条件。为保障培养方案开发的高质量,在成果预设阶段,要关注其与人才培养需求的契合度;在反向设计阶段,要关注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

(一)以高契合度为要求,预设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的预设从分析需求开始。高职人才培养需求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国家需求,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合格公民所需的要素,可通过研究国家教育方针和相关教育政策获得。二是行企需求,主要是专业所处的行业、产业、区域以及典型用人企业的要求,这是高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特征所在,可通过产业趋势研究、行企走访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等获得。三是学生需求,指学生对其个人发展的期待,可通过学生、家长调研获得。四是学校需求,即学校、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化追求,通过分析学校和专业的办学理念、文化传承等获得。

上述需求列举下来,往往内容宽泛繁多,不够清晰聚焦。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开发环节,要对需求进行梳理筛选,将之结构化、明确化、聚焦化。如前所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对两个不同时间点上的毕业生规格的描述,开发活动可以一并进行,先开发培养目标,再开发毕业要求。学习成果的开发团队至少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含教学和学工人员)、核心雇主代表、校友代表等四类人员组成。在开发过程中,可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目标内涵,并逐词论证其表达的准确性。论证的依据除了各项需求外,还要参照部颁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保证专业所提目标不低于标准。工程类专业可参照国际工程教育专业互认体系《悉尼协议》和有关认证标准,使专业的人才培养接轨国际标准。这两类标准还给毕业要求的描述提供了结构上的参考,部颁标准按照知识、技能、素质的三维结构描述人才培养规格,《悉尼协议》按照核心能力框架描述毕业生特质。专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这两种结构中选择其一。

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初稿形成后,需要面向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教师、应届毕业生、核心雇主、行企专家、校友等五类人群)进行大面积调查,了解他们对所提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认可度和重要性的判断。根据调查结果,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修改优化,以保证所提内容契合培养需求,且重点把握准确。

(二)以高支撑度为要求,落实反向设计

在学习成果预设完成后,以其为指向依次优化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配置教学资源,设定毕业条件,以回答预设学习成果如何实现、如何评价的问题。

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反向设计阶段最为重要的环节。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对已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升级,而非新方案的全盘构造。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是要找出原有课程体系在支撑毕业要求上存在的不足。具体做法是梳理每门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现状,跟理想化状态进行对比,查找出差距,问题一般包括缺乏关联、支撑过度、支撑不足三种情况。缺乏关联的部分,证明教育教学活动对毕业要求不存在支撑作用,可直接删减相应课程;支撑过度的部分,证明教育教学活动有冗余,需要删减部分重复课程或教学内容;支撑不足的部分,证明教育教学活动有欠缺,需要增加部分课程或教学内容。根据上述思路就可以对课程进行增删并调,形成一套新的课程体系。实践中,往往存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按各自逻辑设定、目标指向不聚焦、教育活动无法形成合力的情况,这不符合OBE 理念所强调的要围绕学习成果设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因此,在课程体系调优中,要将三类课程纳入同一框架以共同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特别要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学分认定等做出规定。

课程体系优化工作完成后,根据实施需求安排教学进程、配备软硬件资源。在这两个环节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由于管理机制或资源条件的局限,造成教学进程安排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或资源配备不到位,从而无法有效支撑课程的实施。OBE理念强调学校对学生的成功学习负责,因此一旦课程体系确定,学校和专业就需要以支撑学生取得学习成果为唯一目标,全力为课程实施提供条件,教学资源不够就增加资源,管理机制阻碍就优化机制。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校持续改进办学质量的一种倒逼。当然在预设学习成果时也要考虑学校和专业的现有基础,不要脱离基础设定一个无法企及的目标。

毕业条件设定环节要贯彻OBE 理念“提高期许”的原则,在科学可行的前提下,设定体现一定高度的毕业条件,既体现专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追求,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潜力。

上述两大阶段的工作完成后,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要素也就具备了。在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文本时,要注意覆盖《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内容组成要求,同时加上OBE 理念下特有的一些内容如课程地图、课程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表等。

图3 人才培养方案目标逐层落实示意图

三、OBE理念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要点

培养方案的开发只是人才培养活动的第一步,培养方案真正落地实施才是关键。在培养方案开发阶段就要为后续的培养活动实施奠定好基础,重点把握好以下要求。

(一)逐层落实支撑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目标链中,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主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呈现,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课程标准呈现,课堂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案呈现(如图3)。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不能只停留于方案文本本身,还应包括课程大纲(或课程标准)和教案的设计。实践中,往往这三类教学文件的撰写人并不相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专业负责人组织撰写,课程大纲由课程团队负责人组织撰写,教案由教师撰写),就容易出现目标表述上的偏移。解决之道是在各级教学文件的模板中,延续上一层级的目标表述,作为本级教学文件设计的起点。如在课程大纲里,以该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作为设计起点,有针对性地分解呈现课程目标,并进一步分解为单元教学目标。在教案中以所属单元的教学目标作为起点,有针对性地分解呈现各次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如此通过目标的逐层延续,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落实到微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各级目标达成度的测评,做实做优过程性评价和过程改进,引导学生逐级达到顶峰成果。[5]

(二)全员参与开发

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依靠的是每一位教育者将方案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再传递到学生身上。方案的实施质量取决于教育者对其理解、认同和执行的程度。教育者不仅仅指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辅导员、与学生直接接触的管理人员都是重要的教育执行者、实施方。要让他们都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来,把方案开发工作变成学校各类教育者沟通理念、汇聚众智、建立共识的过程,把专业培养目标变成大家共同的质量追求。在此基础上分工合作,各自完成教育任务,共同推动目标达成。

培养方案的实施质量更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认同和配合。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开发和实施中,还要引入学生的参与。开发时要做好学情调查,使学习成果的设定和培养方案的设计不脱离学情基础,能反映学生需求。实施时要将方案视为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契约,将之公布给学生,并进行足够的宣讲,让学生充分理解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意图,师生配合,为达成培养目标而共同努力。

(三)规范开发机制

基于OBE 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是一项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参与面广的工作,为保证开发的高质量,需要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规程,明确各个环节开发活动的流程、参与开发的人员、研讨决策的规则,以便有序组织利益相关方和全体教育者参与方案的设计。

在组织机构上,一般要建立由核心雇主、校友、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等校外人员组成的专业咨询委员会,代表外部需求方,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和修订行使审核权。建立由学校代表(含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行企代表和校友代表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开发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由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委员会,负责课程大纲的审核。建立专兼结合的课程团队,负责课程大纲的开发。

在组织形式上,根据各工作环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灵活运用头脑风暴、支撑矩阵、数据分析、专题研讨、说课论证等多种形式。比如在课程体系调整环节,就需要开展说课论证活动。由各课程负责人阐述其课程定位、支撑指向、教学目标、内容选择和评价方式等问题,接受其他课程负责人的质询,论证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和优化方向。通过多轮说课,让课程的定位更加明确,课程负责人对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刻,课程体系的组成更加优化。

在能力建设上,要依托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相关学习活动。比如在描述学习成果时,可引导教师学习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设计方案时,需要带领教师学习OBE、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等核心理念;在设计评价方式时,可组织教师学习学业评价的理念方法。因而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毕业成果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验收成果
我们今天毕业了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