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驾驶交通工具的网络时延分析

2020-02-03王立恺刘维维安媛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报文车载时延

王立恺 刘维维 安媛

(1.徐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2.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018)

1 引言

自动驾驶尚未完全成熟,远程驾驶却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生产方面,在恶劣环境与危险场所等驾驶员无法达到的区域,驾驶员无需亲临,就可驾驶矿车、重型汽车等有风险的交通工具,还可以随时轮换人力,交替休息,避免疲劳驾驶。在生活方面,人们遇到喝酒等不方便开车的情况时,可以让驾驶员远程操作轻松送回车库。车载端不再有驾驶员,提升了车辆的运力,同时也避免了司机或乘客的违法犯罪行为。在防灾避险方面,驾驶员可以在山体滑坡、地震、火山喷发等灾难中,运输人员和物资。由于5G 的到来,基于5G 的业务标准正在走向商业部署,远程驾驶急需解决的高延迟和高丢包率问题将缓步解决。可以预见,远程驾驶将极大提升操作效率并节省人力,并在未来大有可为。

对于车外无线通信,主流的方式包括了3G/4G、DSRC、RFID、ZigBee 等。近两年,华为、谷歌等众多企业都希望使汽车成为新一代互联网设备,资本的涌入和5G 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都使得蜂窝网络成为主流技术,国内外相关企业掀起了将5G 技术应用于车车、车路通信的热潮。

2 远程驾驶的参数传输需求

参数传输是指远程驾驶员和远程车辆用户之间进行通信,主要是将上述模拟参数传输给对方。远程驾驶具有一定的实时性。从驾驶舱提取的数据,是即时的状态信息,若从控制端到车载端的时延是50ms,t1 时刻控制端发送报文m1 为方向盘右转90 度,那么(t1+50)ms 时车辆方向盘就应该处在90 度状态。接着t2 时刻发送报文m2 为方向盘左转360 度,但m2 在链路上丢失了,接收端(t2+50)后的某个时刻发送确认报文,发送端则在(t2+100)ms后某时刻重传报文,接着接收端在(t2+150ms)后某时刻接收到重传。

对于高速行驶的汽车而言,150ms 后的驾驶情况已经大为不同。若汽车时速为我国城市公路限速的40 公里每小时,则150ms 后汽车移动1.65m。在一台小轿车差不多移动半个车身的距离之后,方向盘左转360 度,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对于远程驾驶而言,丢失报文的重传是难以接受的。同理可知,延迟过高,车辆当下所处的环境也会与发送的操纵指令要面临的环境大相径庭;丢包率高,会使得汽车控制的指令失序和控制不当。

控制端依赖互联网远程控制车载端,车载端依靠蜂窝网络通信基站进行传输,网络环境不稳定。由于NAT 转换技术的存在,网络穿透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方案。NAT 技术在不同运营商有不同的实现方案,简单的是将内网设备分配外网静态IP,外部只要访问此静态IP,就可以与内网对应设备通信;较为严格的是为内网设备分配固定的动态IP 与端口号,外部同样有办法访问;最严格的NAT策略是,为内网设备映射动态IP 与端口,并记录与该端口通信的外部设备IP,其他设备不可访问。

若某一方NAT 规范较为严格,双方无法建立通信,远程驾驶

也就成了空谈。为了节省成本,跨越公网的远程驾驶系统中,往往用具备公网IP 的中转服务器作为跳板,双方登录成功之后,发送测试报文给中转服务器。服务器每确认连接双方后,为双方socket开辟消息缓存队列,新建两个线程,轮询开始,一旦一方发送数据则转发给另一方。将远程驾驶员的报文转发给远程车辆用户,同时将远程车辆用户的报文发送给远程驾驶员。这样双方都感知不到中转服务器的存在,却可以对无公网IP 的设备进行通信,他们都存在于同一个私人虚拟局域网中。

在近距离远程驾驶中,参数传输的另一种模式是局域网内组播通信,常用于车联网内部网络。由于ROS 系统普遍应用于当前无人驾驶行业,在ROS 系统中人们一般都采用了LCM 传输协议(Lightweight Communications and Marshalling)用于信息传输,速度较快而且封装简易。我们也采用LCM 作为局域网内的组播通信,实现局域网内的远程驾驶。lcm-gen 工具可以根据不同编程语言生成与其适应的数据结构,利用它来生成自定义的驾驶控制数据结构。LCM 采用了组播推送-订阅模式。在控制端,初始化按钮中嵌入LCM 消息体初始化代码,设置组播地址和生命周期(最大跳数),前者是控制端设置订阅地址,只有车载端订阅对应地址才能接收消息,后者确定该组播报文经过多少跳之后自动删除。同时将5ms 周期计时器和发送信息函数绑定在信号槽。

3 时延测试和性能分析

远程驾驶传输协议对参数传输而言至关重要,控制信息在10字节以内,加上协议本身的报文首部,我们需要让协议在传输 的报文过程中保持低丢包率和低延时,我们可以利用UDP、TCP 传输在同一时间与远程驾驶协议传输同一数据,以此测试出协议的可靠性。

测试条件:位于北京、带宽为1Mbps、操作系统为Ubuntu 18.04 公网服务器,作为中转服务器;位于湖南、带宽为100Mbp、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的PC,作为车载端与控制端的服务器。

测试方法:控制端将固定大小的1000 个指令数据以及发送时间戳通过不同协议传送,传输到中转服务器,中转服务器转发到车载端,由于车载端与控制端为同一台机器,他们的当前时间是一致,这样也避免的对时问题。由此记录协议发送时间、时延采样值,通统计数据计算均值、方差、发送总时间,以测试他们的发送性能。

测试过程:

TCP 测试为例,由于控制端需要按固定频率读取指令,TCP 发送该报文时,按照一定的频率来传输。网络环境良好情况下,当周期时间高于ACK 报文的发送时间,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将不起作用,TCP 退化为UDP。TCP 按照周期30ms 的频率发送数据,不产生丢包情况,往返时延采样均值为74.537ms,但由于等待了30ms,可见当前网络端到端延迟至多为45ms。表1 为TCP 测试统计表。

UDP 测试中,因为定时的TCP 在时延比发送周期低的情况下会退化成UDP,所以我们不再选用TCP 来测试网络性能。由于UDP 并未规定以何种发送速率发送数据,如果不阻塞一段时间发送,路由器很快就会排队阻塞,所以我们使用间隔固定时间来测试UDP。经过测试,发送周期太长或太短都不能尽如人意。最终我们确定三组数据来说明当前网络传输的特点,分别以20 毫秒、30 毫秒、35 毫秒为间隔。如表2 所示。

表1:TCP 测试数据统计表

表2:UDP 测试数据统计表

表3:远程驾驶协议时间测试数据表

表4:远程驾驶协议改进,时间测试数据表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发送周期过小,使得链路上队列阻塞,丢包率变大。随发送周期变大,丢包率减小,时延也因此升高。周期再度增大,自身等待时延就成了影响报文时延和发送总时长的主要因素。远程驾驶要求传输时延低,发送频率高,在当前网络条件下,30ms 的周期在UDP 测试中表现最好,它的指令只需平均大约38ms 就可以到达车载端,且无丢包,方差最小,网络传输状态也最稳定。其次是20ms,发送时间最短,虽有丢包,但满足了时延低、频率高的特点。

在外网中转操作参数Round-Trip 时延测试中,按照初始参数PacingRate 为20ms,指令需31ms 就可到达车载端,发送总时间短,缺点是方差太大,从表3 可以看出,增大带宽估计的AdjustSize 值相对于减小带宽估计的太小,而且调整网络参数的频率太低。虽然时延较低,但网络发送窗口变成了“慢扩大、快缩小”,造成收敛速度慢,时延不稳定。总体上比上述30ms 为周期UDP 不相伯仲,远程驾驶协议的优点是自发地调整发送频率,而UDP 不会知道最佳周期是多少。

4 改进措施

基于上述远程驾驶协议,网络收敛速度慢、不稳定的问题,出现在发送窗口的计算上,对于将带宽调节参数AdjustSize,估计的太小,且车载端发送反馈报文频率不够高,使得调整参数速度慢。把该参数的调节策略改为,判断延迟变化幅度做出细微调整:AdjustSize 初始值为1,若当下时延比上一次时延高50ms,则AdjustSize 减少到0.65 倍,若高10ms,则减少到0.85 倍;若上一次时延比此次高50ms,则AdjustSize 增加到5 倍,若高10ms,则扩大到1.35 倍。将原有的每50 个报文发送一次反馈,替换为10个报文发送一次。改变策略之后,如表4 所示。

调整之后,单次发送时延变成了大概30ms。从图可以看出,在开始的1s 内,发送频率开始快速收敛,RTT 在50ms~60ms 之间,偶尔抖动到70ms 也可以迅速调整,可见此次改进是成功的,相较于固定30ms 周期的UDP,发送速率更快,延迟更低。

5 结论

本系统选择了罗技G29 Driving Force 控制套件作为远程驾驶舱;选用了C++实现硬件交互,选用python 编写了远程驾驶传输功能,进行了参数传输实验,分析了网络时延。实验结果显示,当前网络系统可以支撑中低速交通工具的远程驾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同时,实验表明,当前网络尚不能达到10ms 时延,无法支持高速交通工具的远程驾驶。

猜你喜欢

报文车载时延
基于J1939 协议多包报文的时序研究及应用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
浅析反驳类报文要点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基于改进二次相关算法的TDOA时延估计
智能互联势不可挡 车载存储需求爆发
FRFT在水声信道时延频移联合估计中的应用
ATS与列车通信报文分析
基于分段CEEMD降噪的时延估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