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环境中的图书馆RFID 技术

2020-02-03任佳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年11期
关键词:馆内联网图书

任佳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运城市 04400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促使图书馆不断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为其更好地进行服务提供保障。而FID 技术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被国内外各大图书馆机构所使用,不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简化了图书馆管理流程,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效率。基于此,也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物联网环境中的图书馆RFID 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促使该技术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1 相关研究材料

物联网这一理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由KevinAsh-ton 教授提出;2005 年,物联网有了更加全面的解析,并被应用于更多领域。

目前,最常见的物联网技术主要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在物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进行管理时主要使用的物联网技术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也就是RFID 技术。该技术主要是进行物质识别的一种方式,通过该种技术能够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目的,并能够利用传感器对物体信息进行传输,从而实现物体透明管理及共享、交换等目标;通过RFID 技术对物体识别,每个被识别物体都会被标注一个独一无二的识别码,方便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于RFID 技术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

(1)将电源来源作为分类依据,可分为有源RFID 以及无源RFID 两种,将二者进行对比,有源RFID 自带电源,其数据读写距离可以达到150m,所读取标签数能够达到每秒上百个;但是无源RFID 的数据读写距离在5m 之内,所读取标签数也达不到每秒上百个。

(2)将发射频率作为分类依据,可分为可低频RFID、高频RFID、超高频RFID 以及微波RFID 四种,而图书馆中最常用到的就是高频RFID 和超高频RFID,在这两种常用RFID 技术中,高频RFID 技术的运用率可达95%以上。

2 物联网环境中的图书馆RFID技术特点

如图1 所示。

2.1 提高图书管理的安全性

在物联网环境中,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用RFID 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安全性。

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而言,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馆内图书较大,而且读者众多,所以馆内图书的安全一直都是管理工作的开展重点,传统模式下的图书管理较为繁琐,而且效果并不好,但是在RFID 技术的融入下,不仅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解决图书安全问题,同时还能够实现对馆内图书的多重保护目的。该技术的具体应用原理如下:

将体积较小的RFID 芯片置于馆内图书中,该芯片具有识别、扫描、追踪以及摄像等功能,当馆内图书找不到时,即可启动该芯片,通过一系列跟踪功能确定图书位置,实现对图书的安全管理目标,同时也极大减轻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图1

图2

2.2 提升馆内馆藏图书目录的准确性

在对图书馆内的图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目录管理一直都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传统目录管理方式主要是依靠人眼进行识别,极易出现遗漏等问题,导致后续管理和服务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图书馆的地位和声誉。

但是,随着RFID 技术的融入,图书馆管内图书目录管理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首先,通过RFID 技术的识别功能,图书馆内所有图书都会被授予独一无二的标签;其次,在标签上会有关于图书的详细信息;最后,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依据这些信息对图书进行精准管理,不但能够保证管理质量,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图书管理的效率,为工作人员节省大量管理时间,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2.3 提升馆内图书整理归位的效率

在对馆内图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最麻烦的就是图书整理归位工作。传统图书整理归位工作主要是手工操作,极易出现图书放错位置等问题。而将RFID 技术融入到该工作环节中,不但能够对图书馆内图书整理归位效率进行改善,同时也能够节省一定的人工成本,有效提升图书馆整体效益。

在RFID 技术下,图书馆管理人员可利用读卡器对图书进行扫描,从而准确判断出图书的类别,并准确找到图书的归放位置,避免图书错误归位等问题的发生;另外,通过该种方式,也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找到所要借读图书的位置,从而促使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3 物联网环境中的图书馆RFID技术现状

如图2 所示。

3.1 经费问题

在物联网环境中,虽然RFID 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但是该技术依然属于较为先进的前沿技术,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不仅其应用价格较为高昂,后期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给予支持。但是,对于图书馆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整体收益本身就不高,也就导致其在应用RFID 技术时需要面临一定的经费问题。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物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十分快,所以RFID 技术的应用价格波动也较大,极易出现短期内价格大幅度下降的现象,从而导致图书馆对RFID 技术的应用积极性受到影响。

3.2 人员问题

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RFID 技术的关键在于馆内工作人员意识,如果馆内工作人员的意识和理念得不到有效更新,那么他们也就没有办法进行角色转换,无法适应RFID 技术的融入,最终导致RFID 技术的应用效果受到影响。

另外,全新技术的融入对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会随着RFID 技术融入而发生改变,也就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职位进行适当调整,促使工作人员能够积极运用RFID 技术开展工作,使其工作创新性得到提升,为读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3.3 业务转换重组问题

物联网背景下,在图书馆中运用RFID 技术,这不仅是对传统技术的更替,同时也伴随着业务的转换重组问题,是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方式的一次大改革。

随着RFID 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不断融入,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内容都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革新,要真正地做到“人尽其才、物尽所用”这一目的。

基于此,也就需要从服务理念更新着手,要为工作人员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要引导工作人员能够将“方便读者体验”作为工作开展出发点,将“读者”作为工作开展中心,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以此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需要需求;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增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致力于打造出一个具有立体化、智能化的现代图书馆。

4 物联网环境中的图书馆RFID技术运用策略

4.1 创建个性化服务

在物联网环境中,想要将RFID 技术更好地运用于图书馆工作中,确保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利用该技术创建个性化服务。

(1)利用RFID 系统对读者的阅读状况进行自动捕捉,从而获取读者的阅读特点、兴趣、喜好等相应数据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为图书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同时,通过对读者信息进行充分明确,也能够为更好地开展读者服务提供参考。

(2)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可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通过对馆内资源进行相应分类与整理,可为读者推荐其需要的区域,避免读者在寻找所需资源不知从何开始,有效提升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及效率。

(3)通过RFID 系统不但能够对馆内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同时还可以对馆内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特征进行相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可为读者创建相应的喜好文档。当馆内的资源库更新时,RFID 系统会根据馆内读者喜好通知其更新内容,比如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方式将读者关心的更新内容发送至读者邮箱,为读者到馆内进行阅读提供参考。

(4)RFID 技术的运用也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读者可随时随地进行馆内阅读,从而有效实现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目标,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地图书馆服务,推动全民文化素质的发展。

4.2 提升研发水平

在物联网背景下,虽然RFID 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管理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由于该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研发资金不足等,导致该技术的研发水平并不高,缺少创新,最终导致该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到整体应用效果。

就我国RFID 技术的研发现状而言,研发投入成本是主要问题,导致该技术在图书馆当中的有效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基于此,也就需要图书馆能够对自身人才进行大力培养,可创建RFID 技术研发小组,与相关科研人员进行合作,实现图书馆RFID 技术的创新研发目标;同时,研发人员还需要结合自身图书馆的实际运行情况,对RFID 技术的其他相关技术进行自主研发,不但能够实现对图书馆RFID 技术的创新研究,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图书馆RFID 技术的研发成本,为图书馆更好地运行提供保障。

另外,图书馆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所以相关政府应该给予图书馆RFID 技术研发一定支持,不仅要给予一定的研发资金支持,同时还需要为其引进高素养的专业科研人员,为图书馆进行RFID技术研发提供保障,促使图书馆能够在物联网环境下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5 结束语

RFID 技术作为物联网背景下的一种全新图书馆管理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也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将该种技术有效融入到图书馆管理中,针对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使该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深度和广度得到增强,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更好地进行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馆内联网图书
印象·福州新馆
“身联网”等五则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抢占物联网
一起跳
逛图书馆
江西首家“绿膳坊”主题餐馆联姻农业物联网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