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优化的探讨
2020-02-02王兵
王兵
[摘 要]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这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借助信息技术实施管理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并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设备保险管理流程、优化社保组织人员结构、注重信息化管理安全、明确社保数据采集标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优化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2.077
[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2-0-02
0 引 言
在社会保险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于社会保险机构而言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及其工作效率,同时也能确保社会保险为基层群众的安全保障做出贡献。另外,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还可从某种程度上起到吸引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保险的作用,以此为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提供重大助力。所以,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促进社会保险事业长远发展。
1 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促进社会经济兴旺发展,随着科技进步,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已经开始朝着信息化管理方向前进。在此基础上,我国公共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促使社会保险事业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目标,同时也引起了我国对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事宜的高度重视,当整体社会保险管理质量呈现递增趋势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将取得较大进步,从而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②确保跨地区群众享有正当的受保障权利,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劳动力流动率逐年递增,这也导致社会保险所保障的群众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一旦群众发生迁移,社会保险关系也应当实现与人同在的迁移,在这种情况下,无疑给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而通过在社会保险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保证群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险带来的重要福利待遇,以此提高群众对社会保险服务的满意度。同时,社会保险部门与人事部门或其他部门之间的友好交流,也能为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进而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2 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
2.1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想达到理想化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与网络中心的密切联系。目前,大多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的是局域网办公模式,若社会保险机构所处地段较为偏僻且信号不稳,很容易导致保险业务办理程序烦琐,工作人员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需要将相关信息递交给上级社会保险部门,然后让客户移至别地再行办理,这种无法进行网络交流的工作模式既浪费时间,又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进行改进,增设网络互通功能,这样一来,可让用户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咨询或业务办理事宜,以此实现群众省心的工作效果。另外,由于群众会时常查询自己的社会保险信息,所以社会保险部门需针对咨询服务功能加以强化,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咨询通道。同时,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中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保险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式,但需格外注意的是各种保险项目数据需要保持一致。一般情况下可将社会保险分为失业、养老、工伤、医疗等类型,在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时需要按照不同类型保险给出明确的操作渠道,保证社会保险项目资料得到妥善保管。
2.2 规范社会保险管理流程
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应用信息技术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的管理流程。首先,社会保险部门需要规范具体的工作程序,通常情况下,社会保险管理主要分为缴费核定、待遇界定、费用记录处理、待遇支付、财务管理和费用征集业务等环节。以二级单位为例,在社会保险管理中需要承担对上承接业务、对下统一管理基层单位业务的职责,所以在规范工作程序时,需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确保每位职工都能享有应得的保险待遇;其次,社会保险部门还需规范职责管理,明确各级单位所需负责的具体工作内容,如监督、指导等。同时需要督促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核实参保人员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最后,需要做好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保险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认知水平,促使其自行参与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保证社会保险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3 优化社保组织人员结构
2.3.1 合理选才
以“省本级”社会保险机构为例,在优化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同时需要对人员结构进行深度优化。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利用合理选才的理念选拔适合参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才,以此为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储备力量。在合理选才时需要按照以下人才特征进行选拔:适应性、目标性、组织协调性、自我控制性等。而在实际工作中,选拔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人才时应当尽量选择理论知识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综合素质水平偏高且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另外还需利用科学的培训手段拓宽管理思路,以此提升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水平。比如在服务窗口,需要选择精通保险业务职能且网络维护技术的人才,并侧重基础业务知识与网络系统维护技能培训,促进社会保险事业朝着可持续方向不断发展。
2.3.2 加强培训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强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但对于信息化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力度却有待加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既要注重人才技能培养,又要关注思路及工作方法方面的培养,从而保证人才质量符合社会保险事业的实际要求。首先,社会保险部门需要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并规范培训目标、培训模式、考核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一般需要采用年度纲的方式对整年信息化培训重点给出详细的规定,以此达到最佳培训效果,进而顺应当前社会保险税收发展方向;其次,随着社会保险业务不断增设,工作内容也逐渐增加,这就需要在人员组織结构方面注重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公平性,以此增加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度;最后,根据社会保险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实行轮岗培训制,让技术人员到不同的岗位中真实体验各岗位需要面临的新问题,以此实现边学习边成长的目标,让技术人员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处事能力,与此同时需积极学习先进省市的信息化管理经验,促进社会保险事业高效发展。
2.3.3 明确规划
在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人才战略规划,实际上指社会保险机构为了满足自身人力资源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此达到最佳人才储备效果的过程。首先,在人才战略规划制定方面需要对未来机构发展所需人才技能及素质方面的要求进行预测,主要依据往年信息化发展水平趋势设置短期或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并对当前社保人力资源的不合规部分进行规整;其次,拓宽人才获取渠道,可适当采用人才激励制吸引信息化人才来此入职;再次,建立人才安置与流通机制,尽量提高社保人才的综合能力,保证人才流通效率得到改善,由此为其他人员带来紧迫感,督促他们加强学习,积极参与工作内容中。另外,还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不能让处于流通境遇的人才对社保机构产生不良情绪,以免影响后续工作质量;最后,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储备库,为人才晋升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以此保证优质人才为社保信息化管理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2.3.4 注重信息化管理安全
信息技術的快速发展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带来便捷,但用户信息安全问题却不容小觑,尤其是用户在查询社保信息或办理业务时透露的个人信息,一旦保管不当将会对用户权益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推广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具体方法如下:①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运用内部局域网,为了提高信息安全性,需要确保内部局域网与其他外部网络处于断开状态,避免受到黑客攻击或病毒干扰导致用户社保信息泄露;②在用户查询社保信息时需为其设置专门的访问渠道,并适当应用加密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明确验证,以此将社保信息置于可控范围内;③工作人员需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定期维护,保证系统软硬件处于安全环境中。
2.3.5 明确社保数据采集标准
在社会保险部门采集用户社保数据时,不管是基础数据还是交换数据,都必须保证其符合国家社会保险行业相关要求,实现信息化管理中数据交互目标。所以在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需要明确社保数据采集标准,确保信息数据库中涵盖所有工作单位人员数据信息及保险基金数据等。另外,在采集数据时还要保证与上级部门所需数据采集要求一致。在实际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需要将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企业在职人员的基本信息全部与社保信息融于一体,这样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社保成员的社保信息变化动态,以免信息获取失误造成参保人员权益受损,故而提高信息化管理成效。
3 结 语
优化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效果可极大程度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也能简化操作流程,以此实现相关部门对社会保险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当前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提高社会保险的信息化水平,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国家稳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冬云.加强制度化引领,强化信息化支撑,淄博市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精准化管理[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7(6).
[2]王安玲.集团三级管控下的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2).
[3]韩黎遐.“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财会学习,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