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金融网络犯罪的防范研究
2020-02-02郭蕾
郭蕾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建国初期的一空二白,现今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造成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原因在于互联网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股票金融交易便是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衍生而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既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带来新的挑战,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股市金融的发展是处于运动过程中,且在运动过程中还充满了矛盾,也正是因为矛盾运动促進了我国股市金融的发展,而在股市金融的发展中,黑客是破坏股市金融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黑客为了获取暴利,对股市金融网络进行恶意攻击,由于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我国关于网络金融的法律还处于一片空白,但笔者相信网络并不是犯罪的法外之地,本文主要通过黑客股市犯罪的案例对金融网络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金融网络防御措施进行讨论,从而实现我国股市金融行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股市;网络犯罪;防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2.055
[中图分类号]D91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2-0-02
0 引 言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可谓是日趋千里,且互联网在发展中对传统的实体经济带来了较大冲击,传统实体产业为了能够跟上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脚步,都纷纷对自身企业的经营形式进行革新,现今的股市金融行业便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衍生出的一个新兴行业,给全球虚拟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生机,但在股市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黑客便是在互联网经济技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犯罪。网络经济犯罪所造成的破坏性是巨大的,由于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关于该领域的法律措施还具有欠缺性。因此本文通过股市黑客金融犯罪的案例进行简要分析,并从股市金融发展中的特点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1 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1999年的上海股市黑客案件进行研究分析,在这个时期人们对黑客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范围相对较窄,互联网只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应用。从我国1999年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来看,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较慢,因此人们对互联网技术运用的安全意识相对不强。1999年4月16日,在上海股票交易事务所中,股票的高利润率吸引大量股民参与股票交易活动,而在这一日的股票交易中,由于网络黑客的暗中操作,使“莲花味精”“新兴房产”这两只股票在疯狂增长中突然下跌,大多数股票见到这一趋势都纷纷抛出股票以避免损失扩大。由于这样的股票波动现象从未发生,这也刷新股民和股票监督管理对股票涨幅的认知,一些对互联网技术有着认知的股民看出其中蹊跷。于是相关股票管理监督部门人员立即对这一现象进行检查,最终通过调查发现,导致这两支股票产生大幅度波动的原因在于信托公司的幕后操作,警方立即对该家信托进行调查,最终发现,该公司对这两支股票的大幅度波动浑然不知,但购买指令却是由该公司的负责人发出的。通过最终的案件审理结果得出,黑客通过网络进行幕后操作,导致这两支股票损失数百万元。此次案件中,黑客对网络对股市的破坏,使社会大众对黑客的破坏性有了新的认识,之后我国加大了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
2 黑客技术网络金融犯罪的特点
2.1 犯罪过程的智能化
通过对黑客金融犯罪主体的特点研究分析,从事网络技术犯罪对犯罪主体的技能性要求较高,而从股市金融的特点看,股市金融行业想要正常运转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股市金融与网络已经演变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黑客想要对股市金融网络进行控制,黑客必须精通互联网技术的各个特点,而导致黑客对股市网络有可乘之机的关键在于股市网络存在漏洞。因此,网络安全人员需要加大对互联网安全维护的重视力度。可以说互联网入侵和网络保护防御已经成为网络技术人员与黑客之间的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现阶段,随着我国互联网股市金融的发展,网络技术人员已经不断升级股市金融网络的安全性,并修复网络漏洞,以减少黑客互联网入侵的机会,但任何新兴技术都是在矛盾对立面统一发展的,比如说再坚固的盾都会被矛击破,黑客的入侵技术也随着安全系统的发展而发展,常见的入侵技术有、密码破解技术、磁卡技术等。由此可见,黑客技术犯罪和其他犯罪案件相比具有高智能性。
2.2 黑客技术犯罪的虚拟化
通过对犯罪主体的对比研究分析,对黑客这一主体有着清楚的认识,那便是黑客网络犯罪的高智能性,除此之外,黑客人员在进行网络技术入侵操作时还有一特点,即能在较大区域范围内进行犯罪操作,并且只要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整个犯罪过程。由此可见,黑客人员通过控制网络信息进行犯罪,这样的犯罪形式体现了网络技术犯罪的虚拟性,因此股市金融网络在运行中想要实现运营的安全性,那股市金融相关企业便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从而减少黑客对股市交易网络的破坏。
2.3 整个犯罪过程的隐蔽性
黑客网络金融犯罪的另一特点还表现在实施犯罪过程的隐蔽性,该类型的犯罪由于在犯罪实施前黑客就进行了大量技术准备,且整个犯罪过程从时间表现来看是极为短暂的,因此给网络技术犯罪案件的审查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相关案件审查人员在进行案件审查时若不能及时掌握案件的关键因素,那么便会使黑客逃之夭夭,且在审查过程中对审查人员互联网技术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因为黑客在犯罪所暴露的信息通常都具有虚假性的特点,这对案件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但是黑客在实施这一系列犯罪时,往往都会借助一些潜在信息,比如在进行网络技术入侵操作时,在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过程中会残留一些电磁记录,但是这些记录检查人员进行检测时需要抓住时机,否则网络犯罪人员能通过技术手段将电磁信息记录进行人为清除。此外,黑客进行技术犯罪的计算机通常都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从而使整个网络犯罪过程都处于无声无息的过程中,若检查人员在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维护时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很难做到周全股票交易。
3 黑客犯罪动机
在犯罪过程中,任何动作性指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黑客人员进行网络技术犯罪也不例外,黑客之所通过网络技术对网络金融进行破坏,就是想要破坏股市金融交易网络的安全性,获取非法利益。网络犯罪审查人员只有对黑客人员的犯罪动机进行研究分析,才可以找到最佳的应对处理措施。本文通过对黑客网络技术的研究分析,找出了黑客犯罪行为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其中,主观原因是互联网技术给网络金融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而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只看到功利性,忽视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因此黑客人员在网络操作过程中便看出了这一漏洞,便利用网络信息入侵破坏以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而客观原因则在于,安全技术和入侵技术都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想要通过技术改善黑客网络金融破坏不现实,笔者认为想要实现股市金融网络运行的安全,必须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手段。
4 黑客技术网络金融犯罪防范策略
4.1 完善网络犯罪法律
我国关于网络犯罪的法律措施还欠缺完善性,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不允许网络成为法外之地。通过互联网法律历史的发展分析,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计算机信息在运行初期便实施了网络法律措施,比如1973年,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起始阶段,瑞典在互联网运行的同时便颁发了《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规。从该部法规颁发的时间来看,这是全球第一部计算机相关法律法规,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得到完善。
4.2 加大网络技术犯罪的侦查力度
想要增强股票金融交易的安全性,既要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犯罪法律监管体系,还要打造一支互联网犯罪防御队伍,增加股票金融交易网的安全性。完善法律法规和提升预防犯罪主体的专业技能,是增强网络交易安全的先决条件,由于互联网金融犯罪从整个犯罪过程的特点来看具有高度智能性和虚拟性,因此在违法犯罪的监管上增加了难度,因而想加大股票交易的安全監管力度,便需要从提高网络犯罪检查人员的自身技能性着手,若办案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缺乏技术性,将对网络犯罪案件审查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网络犯罪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互联网技术运用能力培训,应该主要注重办案人员的技能实践性。通过对我国网络技术侦查人员的结构组成来看,应挑选专业技能知识过硬的人才组成互联网犯罪防御队伍,这支队伍是网络技术安全的后盾力量,能有效杜绝一切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4.3 加强保护技术研发,增强股市金融运行的安全
为了保障股市金融交易的安全,股票金融交易单位需要完善自身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及时对安全防御系统进行升级,减少漏洞发生。此外,还需要法律和网络监察部门作为股票金融交易的依托。在网络技术维护增强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增强股市网络金融交易运行中的安全性。
4.3.1 系统访问权限的加固处理
在建立股票金融交易网络系统的过程中,首要的处理方式便是增强交易系统访问权限设置,防止交易网络访问密码泄露。因此应实行网络密码的单一性管理,只由股票金融交易负责人进行操作管理,这样的权限管理方式既能增强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同时还有利于事故的追责处理。在管理权限设置上。还需要增加交易访问密码的难度,特别是针对数据库中的敏感性文件应该进行特殊管理,增强机密文件管理的安全性。
4.3.2 敏感性文件保护措施
股票金融交易管理人员在针对股票交易信息进行管理时,需要特别加强对敏感性文件的管理,股票交易所可以建立适合自身工作特点的信息监管保护体制,以增强机密文件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在信息保护技术运用上还可以采用读保护、写保护、编码时间锁定的方式进行安全性监管。
5 结 语
在股票金融交易过程中,黑客对股票金融交易网络的破坏极为严重,在现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想要提升股票金融交易的安全性,需要完善互联网犯罪法律法规,加强股票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性。总而言之,在股票金融安全的防御措施上,可以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检查力度、增强技术保护3个角度进行着手,希望本文的研究分析对股票金融交易的安全运行有一定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廷光,朱华池,皮勇.计算机犯罪的定罪与量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2]陈兴实,付东阳.计算机、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对策[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
[3][美]劳拉·昆兰蒂罗.赛博犯罪:如何防范计算机犯罪[M].王涌,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