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中外教学团队管理研究
2020-01-30钱恒
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高校外籍教师的各项综合指数,研究如何借用网络教学手段建立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团队,从而推进高校大学英语团队建设和教改发展。
关于高校外籍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前后开始的教会学校教育。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 WTO 的双重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发展迅速。外籍教师可以提高高校外语和部分专业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培养国际化人才,聘请外籍教师不但成为我国“引智”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种有益补充。根据殷永建、唐琛等的研究可知,外教团队建设中的跨文化现象存在以下差异。第一,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第二,交际习惯的差异。第三,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的差异。怎样利用这些差异,求同存异,陈小萍(2005)、龚春梅(2010)等曾提出规范聘用管理程序、拓展聘用渠道,提高外智引进水平;优化外籍教师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管理机制;将跨文化冲突转变为跨文化思想碰撞;转变观念,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技能等。故可以看出国内相关研究大多从跨文化管理、引智激励等角度来分析,鲜有从实际案例监督分析如何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本文将借用河北省某高校大学英语团队建设为案例,分析如何从教学管理角度规范外教教学管理。
一、河北省高校外教管理共性问题
通过对河北省各高校2011-2015年外教聘用数据信息的搜集发现我省外教管理方面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钱恒,2016):
第一,目前我省本科院校外籍教师大多采用一年一聘的合同聘用方式,外籍教师流动性较大,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建立符合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培训制度。
第二,由于外籍教师大多单独承担某个课程的教授、大纲和课件的整理、甚至教材的选用,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意识形态灌输给学生。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对外籍教师进行引导。
第三,我省高校的外籍教师大多由学校的外事机构进行管理,而教学方面则有各二级院系来负责,因此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在教学上往往缺乏沟通,也很少参加统一的教学活动。由于跨文化管理、教师流动性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同系列课程的教学上缺乏同一性和前后一致性。一方面造成学生知识体系的断层或者重复,另一方面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第四,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网络平台、手机APP、影音动画编辑软件、社交软件等网络工具进行教学。然而,由于软件英语版本的缺失、社交网络使用的文化差异、网络技术使用能力的不平均等因素,外籍教师在使用网络新媒体方面出现诸多短板。
二、健全管理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组成员结合河北省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会计系、金融系、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形成了中外教师协作教学团队管理模式。从教学管理、聘管衔接、教学资源整合、中外教师1对1、新老教师传帮带等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
(一)完善聘管衔接
传统外教管理都是由人事管理部门或者国际处机构来进行。根据前期对河北省高校外聘教师的搜集的数据发现,外籍教师以教授语言类、文化类课程为主,占比约为91.67%和5.95%(钱恒,2016)。因此,外语教学是外籍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因此将外教团队纳入到高校英语教学团队中去,并设立负责人机制更有助于加强对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此外,将外教聘用与教学管理两部分工作衔接起来。在新外教入职之后,由聘用部门与教学团队一起进行前期培训工作。建立工资绩效制度,制定详细的教学管理制度,将教学管理与薪酬激励相挂钩。
(二)建立教学团队
针对外教所教授的课程,建立中外教师1对1负责人机制。每个外教所教授的课程配备一名中方英语教师,专门负责入职教学培训;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学文件的检查;网络多媒体教学媒介的使用帮助等工作。
外籍教师大多来自于不同国家,但大多以英语为母语。以河北省某高校为例,美国籍占比为51.19%,其他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加拿大、新西兰等英语为母语的外教比为27.38%,这就造成外籍教师彼此之间个性差异大,但又以英美文化为主,具备诸多共性。首先将外籍教师纳入到各种非教学日常活动中来,比如各种师生晚会活动、教师体育比赛、学生志愿者活动和其他文化交流活动中来。使得外籍教师融入到全体教学团队中来。其次,在中外教师1对1负责人机制中,实行听课制度,每学期外教与中方老师进行相互听课,在保证外教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教学交流。除此之外,在课程教学环节,开创性的实施了外教+中方教师的方式来教授一门课程。中方老师负责应试性较强的读写环节、外教负责实践性较强听说环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模式。
(三)网络媒体多模态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交网络在外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授课教师的掌握必要的网络技能有一定要求。此外,社交网络在欧美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外籍教师团队建设环节更加依赖网络媒体的建设。首先,在教学培训方面,通过1对1负责人机制,中方教师会负责指导培训相关软件和网络媒体的使用。
其次,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前期,中方教师提供各种写作“支架”(scaffolding),设定学习目标和主要框架内容。然后外教按照教学框架补充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最后,在教学过程实施结束之后,由中外教师共同进行考核,借助网络课堂数字统计,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将外籍教师纳入到英语学科公众号的建设中,。通过校方网络平台、官方社交媒体帮助外籍教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意识形态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消极影響。
(四)健全考核机制
在建设中外教师协作团队的同时,开创性的实施了《大学英语》系列课程的导师制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传统单一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而是实行中外教师双轨制。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共同对一门课程负责,考核过程由中外教师共同把控。考核方式采用口语、小论文答辩、笔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其中中方教师综合评分占课程总分比的60%,外方教师占比40%。通过前期调查发现,河北省高校外籍教师的教学经验较少、教龄较短、普遍较为年轻,考核过程会出现不严谨,不客观,不能呈现学生实际水平的情况。因此,建立中外教师导师制进行考核,在保证考核过程的严谨性的同时,也丰富了考试形式的多样性。
此外,中外教师导师制考核体系的建立,加大了过程化考核力度,改变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重笔试、轻口试的模式。加大了对口语、听力等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新老教师传帮带机制
由于河北省高校外籍教师大多采用一年一聘用制度,教师流动性大,教学经验无法进行积累。建立中外教师协作团队,可以更好的积累外籍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此外,在形成外籍师资团队之后,设立定期教学讨论沙龙,实行外籍教师新老互助模式。同中方教师相比较而言,外籍教师大多来自于欧美文化,内部讨论交流更有利于知识的良性传递和交流。而中外教师1对1负责人机制则辅助进行文字的记录和教学方向的把控。
三、结语
通过为期两年的摸索和实践,本课题逐渐建立了良好的中外教师合作体系,形成了外籍教师梯队化管理模式,对目前河北省高校中的外籍教师团队建设、管理组织体系和结构以及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完善外教考核激励机制、形成适合合作办学模式的外教优化团队建设方案。对未来河北省内其他高校在外教团队建设中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项目编号:2018YYGJ045。